第二十六章 喜脉(1 / 1)
清晓再次见到了慧妃。
她从文古阁回来后便去找了戚卫,戚卫所言,与一目相差无几,然而她还问了戚卫,一目是谁。
得到的答案竟出乎意料的让人讶异。
她是在回素玉阁的路上被李公公拦下的,原以为是锦帝甯渊找她,却未想到李公公也是满脸焦急之色的将她带到了未央宫。
一进殿门清晓便看见在殿中来回走着的甯渊,自入宫以来,除却慧妃卧病在床之时甚少见他的情绪如此之大。
果然,甯渊一见到她便指了指床上躺着的明玥,“快看看慧妃可是旧疾复发,她今日又吐了。”
他眼中的怜惜和脸上的焦急做不得假,可是自古帝王薄情,他是真的爱慧妃,还是同先帝一般疼宠有期?
锦帝甯渊,万人之上,才貌皆不输人,为何慧妃的态度却是不冷不热?
没有时间让清晓多想,她伸手搭上慧妃的脉。
答案让她惊讶。
再三诊断以后,她这才有些不知所措的开了口:“恭喜皇上,惠妃娘娘,有喜了。”
那一刻,甯渊脸上迸发出的喜悦显而易见,而床上躺着的慧妃,竟也是复杂的笑了。
慧妃再次有孕一事隔日便传出了未央宫。
因着甯渊的意思,清晓重又住进未央宫旁边的那处偏殿,方便照看慧妃。
而这次未央宫并未像上次那样对道喜的人来者不拒,甯渊下了死令,未央宫的大门终日关着,若非他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打扰慧妃,而清晓也必须终日伴其左右,饭菜皆由她试毒。
这一次,他将慧妃保护的滴水不漏。
他对慧妃有情,可到底是不是男女之情,清晓无从知晓。只是她与今日的锦帝千防万防,却独独没有防过一人——
慧妃自己。
一目走在回府的路上时一直在咳,而这次在他掩唇之时却有一方香帕递了过来。
“大人可是病了?”缠香问道。
一目咽下喉中的腥甜,回过头看去,不意外的看到一张近日来常常看到的脸。
“多劳缠香姑娘费心,在下不碍事的。”一目毫不在意的笑了笑,扶着墙直起身子。
苏缠香第一次找到一目的住处时是有些吃惊的,史官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每年的俸禄不仅能够维系温饱,就连置一处一人住的小宅仍是有余钱的。
可一目,他太朴素。
他的住处在京郊处的一方湖边,那是相当简单朴素的一个竹屋,不过住了他一人。
苏缠香初初找到这里时,并未想到这是一名官员的住处,可是心中浮现出一目温润如玉的模样时,却又觉得此处倒也与他极为适合。
而一目的的确确住在这里。
她曾问过他,“大人住在此处,每日的早朝要如何去?”
那时的一目正在喂一口缸中的金鱼,缸中的荷包素净又美好,红鲤也在荷叶间穿梭自如,他清清淡淡的道:“自然是走着去。”
苏缠香相当惊讶的道,“走着去?可这里即便是乘马车也要半个时辰才能到宫门口,走着去大人难道不累吗?”
一目却是笑了,笑中并无恶意,有的全是温和之色,“世间所有事,皆是修行。”
这便是他与其他官员的不同之处了。
一目是弃婴。
甫一出生便被遗弃在京城西侧青莲山上的青莲寺门口,后被寺中的方丈收养,在青莲寺做了一名带发修行的僧人。
八年前还俗,在科考中一举成名,却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史官。
他同莫云深一样,为官的几年,无一人弹劾,无一人上奏,这些年一直住在京郊的竹屋内,每日步行一个多时辰入宫上朝。
上无老,下无小,始终孤身一人。
“那么他为何会还俗?”清晓曾这样问戚卫。
“无人知晓。”戚卫却是这样答。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太多事无人知晓,有些答案,连自己都未必清楚。
而清晓知道这些,缠香却并不知道,她递上的方帕被一目有礼的推拒回来。
她的脸上难掩尴尬与局促。
“我……我今日熬了汤,是特地给大人送来的,感谢大人那日的出手相助。”收回方帕,她快速的将食盒往一目怀中一塞,便转身疾步离开了。
走在路上的苏缠香,脸上仍有着当时的潮红,她按压着几乎跳到嗓子的心脏,忽然觉得眼中的色彩都明亮了起来。
而一目呢,他看着缠香送来的食盒却终是沉默下来,随后,便提着食盒去了湖边另一处贫苦人家。
很远便能闻到食盒中鸡汤的气味,然而他却从不碰荤腥。
他无法责怪缠香,就像人无法责怪命运。命运给你的,未必是你想要的,而你给予命运的,命运却也未必领情。
清晓这些日子跟着慧妃倒也清净,繁冗的事情都被甯渊的谕旨挡在了,她也有好几日未见到槐安与絮儿。
甯渊对慧妃的重视也让清晓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而今日,未央宫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阑月皇后,百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