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第三十六章(1 /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人不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走到武崇敏屋外,听见他正在背书,偏是到了这一句总也想不起来。我趁此机会推门而入,接了下句。我的突然出现让武崇敏的脸上露出了讶异与局促,他愣了好一会儿才放下书,绕过书案走到我对面,向我行礼:“崇敏拜见公主。”
看到武崇敏的一举一动颇有沉稳之风,我心中五味杂陈:早早懂事不见得不好,然则九岁,恰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一连串的变故却让这个本该快乐无忧的孩子背负了太多,教他一夕成长,担起长子之责。这份不由自主的痛别人虽能明白,但终究无法代为承受。想到这里,我长叹了一口气,扶了他起来。
“在读《论语》?”走到书案旁,我拿起了上边一本摊开的书,翻看了一会儿,问到。
“是,爹爹要我多读些圣人的训示,可我总是难以记全。”武崇敏后退了一步,与我保持着足够疏远的距离,才回了我的话。
放下书,我笑着劝他:“读书应当循序渐进,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你年纪尚小,这些内容又着实难记,不必急于求成。”
武崇敏微微低头,以示受教:“崇敏谨记公主教诲。”
为了缓解武崇敏的拘谨,我转移了话题:“你们父亲先前派人来传了话,要在佛堂抄写你们母亲生前未抄完的佛经,午膳不过来吃了。到了时辰,你过来西厢后院,我让玉儿亲手做些吃食,可好?”
“厨房总要生火做饭给爹爹送去,倒也不必麻烦玉儿了。公主照顾崇简弟弟已经很辛苦了,不必忧心我与崇行。”
不出所料,武崇敏婉拒了我的邀请。我觉得是时候打开他的心结了,即是告诉他:“崇行一早就去了我那里,这会儿正跟崇简玩着呢。”
武崇敏闻言大惊失色:“什么?崇行他跑去西厢了?”继而自言自语:“我千叮咛万嘱咐过他不要去那里,他居然还是不听我的话。”
我故作诧异与不解:“不让崇行去我那儿?为什么?”
武崇敏一时语塞,低下头不说话了。我也不追问,静静等着他的回答。沉默了半晌,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怯生生地问了一句:“崇行去找公主公主不生气吗?”
“为什么我要生气呢?崇行那么可爱,我很喜欢他啊。不止我,崇简也很喜欢他。每次看到崇行他都会笑得特别开心。”我并不避讳说出武崇行去西厢找我已经不止一次了。
“可是……”武崇敏这才看向我,却是欲言又止。
我明白他想说些什么,即是看着他,将他心中所想悉数道出:“可是你认为我霸占了你母亲的位置,心里讨厌我,因而不愿崇行与我亲近,是不是?”
“不是这样的。” 武崇敏连忙摆手辩解:“崇敏不敢。在公主与爹爹成亲后的第二天,他就告诉了我一切。崇敏知道,要不是公主委屈下嫁,爹爹不可能平安无事地走出天牢。他之所以娶公主也是为了保护我跟崇行。爹爹还说,娘的死跟公主没有关系,嘱咐我们兄弟不可以对公主心怀怨怼,要尊敬公主。”
我料到武攸暨会要求武崇敏与武崇行不可对我无礼,却是没有想到他会对这么小的孩子说出全部的事实。到底是生身父亲,远远比我想象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我还是担忧:“你……你能理解你们父亲的话么?”
武崇敏一脸严肃:“当然能。正是因为听懂了,我才不让崇行去打扰公主。要不是为了救我和崇行,公主不需要嫁给爹爹。公主心里一定是不喜欢我们的,我们不敢前去打扰。”
这番话让我自惭形秽,更让我感动。我实在低估了这孩子的心性,竟是这般通透。我走到武崇敏身边,蹲在他跟前与他保持着相同的高度,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头,柔声道:“傻孩子,我与你们父亲的这桩婚事的确是情势所迫,可我何至于糊涂到迁怒于你们兄弟呢?相反,你们母亲的死虽然不是我亲手所为,我仍是难辞其咎。我只会更加心疼你们爱护你们,巴不得能与你们亲近做些弥补,又何来打扰之说?”
武崇敏瞪大了眼睛,眼中已泪光闪闪,哽咽问道:“真的吗?”
“自然。崇敏,你是个识礼懂事的好孩子。如果你愿意,可以视我为母。从此以后,我们再无嫌隙,崇简就是你们的亲弟弟,只要崇简有的你跟崇行必然会有,我绝不会有私心。”
说完这话,崇敏的眼泪掉落。我轻轻帮他擦去,他却一头扑倒我怀中,放声哭喊道:“公主,我好想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