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安国的促织(1 / 1)
话说明朝宣德年间,皇宫中非常推崇逗蟋蟀,每年都向民间征要。然而蟋蟀这东西本来就不是西方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讨好上司,将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认为很好,就常常向他索要。他又把供应的差事分给了各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游子们,抓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养起来以提高它的价格。乡中的官吏们狡猾多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们摊分费用,每买入一只,就会使得好几家倾家荡产。
县中有一个叫成名的人,是一个念书的人,老是考不中秀才。他为人谨小慎微,不爱说话。但不久就被官吏召来做里正。他想尽办法也推脱不掉这个职位。还不到一年,他的财产就都赔光了。恰逢要征收蟋蟀,成名不想让老百姓出钱,然而自己也没有可以抵偿的东西,郁闷得都想寻死。他的妻子说:“死有什么用,不如自己去草地间寻找,万一找到了呢。”成名认为这话说得有理。自此便早上很早就出家,晚上很晚才回来,提着铜丝编得笼子,在枯草丛、石缝中寻觅,什么招数都用上了,还是成功不了。即使抓到了两三只,又是特别弱,不合规格。上司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日之内就被打了数百杖。两腿间脓血淋漓,不堪入目,连蟋蟀都捉不了了。他在床上躺着,只想着要自杀。
这时打村中来了一个驼背的老巫婆,会算命。成名的妻子准备好了钱财去请教她。只见红脸的少女和白脸的老太婆都挤在门口。进了房子,就拉上窗帘,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案上上香,拜两次。老巫婆在他们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念叨什么。大家都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听。
不一会,窗帘里掷出来一个纸团,那上面就写着求神人心中所问的问题,丝毫没有差错。成名的妻子将钱放在香案上,上香又拜。过了一会,窗帘动了,又抛出来一张纸。捡起来看,不是字而是画。当中画着殿堂,就像寺院一样,后面有一座小山,都是怪石,长着一丛丛的荆棘,有一只清麻头蟋蟀就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正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然而她看见了蟋蟀,正与自己的心事暗合,就将纸片折起来装好,回到家中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想:“难道是叫我去抓那只蟋蟀吗?”仔细地观察图中的景物,竟与村东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他强忍着痛爬起来,拿着图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古陵高高地耸立在那儿。沿着陵而走,看见一块块石头像鱼鳞一样排列着,与画中所画的景物类似极了。他于是在高草中一面倾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枚针或者一株草似的。找了很久,也什么都没找到。
他正用心找着,忽然一只癞□□跳了过去。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加快脚步去追它。癞□□到了草丛之间,他跟着癞□□的踪迹,拔开草丛去寻找,看见有一只蟋蟀伏在荆棘的根部,就扑上去捉它,蟋蟀进入了石穴,用尖草拨弄它也不出来,用桶取水灌入石穴中才出来。它十分健壮,他就追赶着追上了它。仔细一看,这蟋蟀身体巨大,有长长的尾巴,青色的脖子,金色的翅膀。成名非常高兴,举家庆贺。于是用一只大盆来饲养它,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但事情不会那么顺利的。一次,成名的儿子偷偷地打开盆来看这只蟋蟀,然而虫子却一下子跃了出来。等到逮到手中,腿已经掉了一只,腹部也断裂了。不一会儿就死了。儿子非常害怕,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面如土灰,大惊说:“祸根呀!你的死期到了。等到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不一会儿成名回来了,听到妻子的话,全身好像被冰雪覆盖了一样。非常生气地去找儿子,儿子已经跳入井中自杀了。因此成名化怒气为悲伤,大哭不已。夫妻一同悲伤,也没有做饭的烟升起,只是静坐地互相对望就着,不说一句话。
到了傍晚时分,将儿子取出准备埋葬,近前去抚摸他,竟然还有气。就高兴地将他放到床上,到半夜他又醒了过来,夫妻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但是装蟋蟀的盆已经空了,就气得喘不上气,发不出声,也不再跟儿子计较什么。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得。
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忽然听到门外有虫叫,起来一看:那虫长得像土狗,有梅花一般的翅膀,方脸长腿,觉得又好像不错。欢喜地捉住带回家里来,准备献给上司,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怎么样。结果竟然把全村有名的蟋蟀全都打败了。于是便交给了上司,上司也没见过如此奇特的蟋蟀,便进献给朝廷,最终竟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非常喜爱这只蟋蟀,终日赏玩。一天,皇上正与蟋蟀逗玩间,那蟋蟀竟七窍生烟,不久就裂开了,从中钻出了个十多岁的男孩。皇上下了一跳,以为是妖物。不过又看那男孩并无恶意,就壮大了胆子问道:“足下何人?”那人呆坐了许久才开口:“我本是华阴县里正成名的儿子,父亲是个忠义爱民之人。上司命令他在城中找最好的蟋蟀来送给长官,父亲原本可以压榨老百姓来收购最好的蟋蟀,然而他没有选择这样做,便终日不停地找蟋蟀,可还是被官吏毒打,最后好不容易抓到一只极品,却被我这个不孝的儿子给弄死了,我悲痛欲绝,便要投井,却被一仙人拦住,问我有无悔改之心。后来便将我变成一只所向披靡的蟋蟀。没想到却到了皇上您这里,实属欺君之罪,罪该万死!”
皇上听了不但不怒,反而很感动,怜悯他的遭遇说:“没想到我喜爱的蟋蟀,竟会给百姓带来如此大的负担,好孩子,明天我就送你回你父亲那里,寡人向你保证:从今往后,朕再也不碰这些丧志之物了,一定管理好国家大事,与民为乐,使国家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