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 29 章(1 / 1)
穆梓言收起脸上的多余表情,老老实实地站在老太太的面前,低头挨批·斗。
老太太:“你告诉我,《三十六计》中,第四套“混战计”里的第十九计是什么?”
穆梓言:“釜底抽薪。”
老太太:“那你告诉我,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穆梓言:“从正烧着热水的锅底,把柴火抽出来。”
老太太:“然后呢?”
穆梓言:“……”
然后,没有然后啊,书上就写了这么一句话。
她打一百二十个保证!
她把整本书都给背下来了!
老太太看见穆梓言那双睁得圆溜溜的眼,就气不打一处来。
“我是怎么跟你说的?”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时刻,穆梓言终于从脑海深处扒出了老太太当初说的话。
老太太:“没错,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赵氏带着穆梓柔和穆梓瑜,根本就不是来看我的,而是来看你大伯的。”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你支个招,把你大伯弄走,,她们三个自然就跟着走了。”
“你看看你昨天,用的都是什么烂招?”
“要不是我给你开了后门,你就等着被穆梓瑜她们嘲笑死吧!”
穆梓言老老实实地缩着脖子,任由老太太□□自己。
老太太:“鉴于你昨天的表现太过糟糕……”
穆梓言:“……”
不带这么过河拆桥的!
偏心眼儿大伯都说了,她的字写得比穆梓瑜好,这怎么能叫表现得太糟糕呢!
“我决定将你每日里该上的课程,全都更改一番。”
老太太语气坚定,丝毫不容穆梓言拒绝。
大怂包穆梓言低眉顺眼,任凭亲祖母安排,连个屁都不敢放。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穆梓言每日里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
卯时起床,锻炼身体,然后跟着老太太身边专门负责做早点的孙妈妈,学习做糕点和汤饼。
辰时陪着老太太一起用餐,顺带学习与巩固用餐礼仪、以及参加世家宴会时的注意事项等仪态规范。
巳时练字,学调香。
午时继续跟着孙妈妈学厨艺,然后陪老太太吃午饭,接着陪老太太散步聊天,并同时应付老太太时不时的提问。
这一切都完成之后,穆梓言能享受到半个时辰的午睡时光。
紧接着,就是更加苦逼的下午。
未时起床练习丹青,如果美大伯来了,那就跟着美大伯学丹青;如果美大伯没来,那就跟老太太学。
申时跟着归去院里女工最高超的李妈妈,学习刺绣针凿做衣服之类的针线活。
酉时练习吹箫,中间老太太会在休息的时候给她穿插一些音乐鉴赏之类的课程。
戌时继续滚去和孙妈妈学厨艺,然后陪老太太吃饭、遛弯消食。
这时候,老太太会集中给穆梓言传授一些所谓的宅斗精华。
亥时,穆梓言会一边打着呵欠,一边跟老太太学围棋,顺带再听老太太讲解一番《三十六计》是如何用在围棋上面的。
穆梓言通常听着听着就困得睡过去了,这时候,老太太就会叹口气,让丫鬟婆子们把穆梓言合力扛回床上。
穆梓言如同一块干瘪的海绵一样,疯狂地吸取着老太太撒给她的甘甜泉水。
与日以娴熟的琴棋书画以及女红烹饪技能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穆梓言的体重。
八月底的一天,当穆梓言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她陡然间发现,衣服似乎宽松了许多。
她半信半疑地打了盆水,然后把井水当做镜子,探头照了照。
睡眼惺忪,头发散乱,不过脸好像小了一圈。
简直就是可喜可贺。
穆梓言兴高采烈地冲去了老太太的院子,没等她开口,老太太就兜头洒了她一头的冷水。
老太太:“衣服穿好,头发梳好,绕着院子跑圈去!”
穆梓言:“祖母,我瘦了,瘦了!”
老太太慢条斯理地瞥了穆梓言一眼,然后慢慢地伸出了自己的胳膊,放在了穆梓言的眼皮子底下。
老太太:“我的胳膊腕子,这么粗。”
老太太抬起自己的手腕子,在穆梓言的眼前晃了晃。
老太太:“你的手腕子,这么粗。”
老太太低头瞥了穆梓言的手腕,一脸的嫌弃。
穆梓言大受打击地低头看了看老太太的手腕,又看了看自己的手腕,然后捧着受伤的小心脏,滚去跑圈了。
事实证明,穆梓言瘦得还不够多。
时间进入八月底,洛阳的早晚温差,渐渐大了起来。
早晨与傍晚颇为凉爽,而红日当空的白天,则依旧酷暑难耐。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院子里依旧太阳高照。
穆梓言缩在屋里,手里捧着绣架子,一边捏着针线做样子,一边用手掩着嘴巴打了个呵欠。
李妈妈:“三小姐,这就是长短针法了,也叫套针。”
“一长针,一短针,相互间隔穿凿。”
“外圈轮廓针迹齐整,内圈针迹一长一短。”
“特别适合用来绣制花瓣或者叶片。”
专门教导穆梓言刺绣的李妈妈放下绣架,抬眼瞅了一眼正百无聊赖地打着呵欠的穆梓言,然后温柔地笑了笑。
李妈妈:“三小姐来试一试吧。”
语气柔和又坚定,不容人拒绝。
大怂包穆梓言维持着左手掩口打呵欠的姿势,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啊?哦,好。”
说罢,穆梓言又掩着嘴打了个呵欠,然后拿起放置在一旁的锦帕,擦了擦眼角处那些因为打呵欠而留下的泪水。
穆梓言抬起绣架,装模作样地捏着针线比量了一番,然后换了一根绿色的丝线。
她把绣架子架起,然后拿过一旁的描红笔,似模似样地画了朵牡丹。
接着,她就着牡丹叶子的底稿,拿着那根绿色的丝线,开始在底稿上鼓捣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