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隋唐不演义 > 第二章 桃李子,谁道许!(10)

第二章 桃李子,谁道许!(10)(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修仙成魔 终极战争 第一女仙 瓷性人生 野店 都市之浩然正气 英雄联盟之巅峰王者 疯狂的战神 吞噬天地 网游之骑士传说

十八岁那年,单雄信又回到了学堂,肯定不是来看望老师的,因为他手里没拎果盒,而是拿着斧头。

来到学堂前那棵枣树下,单雄信抡起斧头就砍,非法伐树之后,他抬起枣树干,一本正经地告诉被惊得目瞪口呆的老师跟学弟们:“这是做枪的好材料!”

“我注意它很久了。”单雄信补充道。

从此,学堂里少了一片树荫,江湖上多了一把“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的名枪,枪名:寒骨白。

单雄信拿着他的寒骨白,骑着他的马(传说叫闪电乌龙驹)来到了瓦岗寨。

他应该不是走投无路才投的瓦岗。

据考察,单雄信虽不一定像演义里一样是平时当地主,有空做黑活的半地主半黑道大哥,但生活应该是无忧的,也没有犯什么罪需要跑路。

单雄信投靠瓦岗寨的原因很简单。

他是翟让的朋友。听说翟让在瓦岗寨起事,单雄信就赶过来共襄盛举。

投身山寨,不是爱好打打杀杀,不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也不是为了发挥才华,实现抱负,只是为了朋友两字。

这一点很重要,对后来者李密来说更是如此。

人生里只有义气,没有理想,没有抱负。这就是单雄信。这样的人将注定是悲剧式的英雄。

虽说动机不伟大,但单雄信的到来无疑大大提高了瓦岗寨的竞争实力,单二爷(传说行二)身体素质过硬(骁健),武艺高超,尤其擅长马上用枪,冲锋陷阵,无不披靡,军中号称飞将。

单二爷可以算得上瓦岗镇寨大将。有什么不服的,单将军回去收拾一下就好了。

但一支队伍光有猛将是不行的,真正成就瓦岗寨的是另一位少年。

【瓦岗智囊】

如果说单雄信的地主成分还存疑的话,下面这位兄弟就是实打实的地主了,还是那种家里有余粮的大地主。按史书所记,此人客居河南滑县,家里有屋又有田,是滑县有名的种粮大户,而且有良心,热心参与慈善事业,周济周边百姓。

此人便是公认为唐初二大名将之一,封英国公号唐朝长城的徐世勣,另一位名将是李卫公李靖。

徐世勣,原籍山东,字茂公(懋功)。演义里多直接称他的字。

徐世勣突然丢下这么一份大家业,投奔了瓦岗。

徐世勣投奔瓦岗的原因也很简单,不丢下这份家业上瓦岗,以后就无家可归。

他家住在瓦岗寨边。

一般来说,不管是政府军还是起义军,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作为起义军,上了梁山,自然就不会再下田耕种。自己不生产,只有去打大户,夺政府的公仓,甚至有些不地道的队伍连老百姓的也会抢。

瓦岗寨也一样,隔一段时间出动一次,抢一些粮食回来,然后等见锅底的时候,又再出去抢。如果这个地方抢完了,就换一个地方再抢。

大家都这么干,所以才会被政府军称为流寇。

这对徐世勣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他的家就离瓦岗不远,虽然翟当家的暂时还没有到他的庄上借粮,但迟早有一天会来。

在翟让找上门来之前,徐世勣决定先找上对方。

这一年,徐世勣十七岁。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庄丁,还有一个企划案。

投奔瓦岗之后,徐世勣告诉翟让,这附近都是大哥和我的家乡,乡里乡亲的,见了面都是熟人,向他们下手实在说不过去。以后还是别这样干了。

翟让用奇怪的眼神望着这位面孔还显稚嫩的手下,半天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明白后,翟大当家的不禁哑然失笑,果然是有钱人家的大少爷,天真得可以。

目 录
新书推荐: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