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云初起(9)(1 / 1)
正当裴弘策拼了命发挥联想,希望能从建筑知识上转化一点兵法时,杨玄挺突然站起来,发动猛攻,不用说,措手不及的隋军又大败。
同样,裴弘策并没有发现追兵,于是,他又大着胆子收集散兵,重新布阵,不久后,又看到杨玄挺慢悠悠率领着他的单刀队赶上,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如此交锋,往复五次。
裴弘策被间歇性发作的杨玄挺搞疯了,最终,他丢下散兵,领着十来骑逃回了洛阳。
等杨玄感从后面赶上来,他的部队因为收编隋朝散兵,接纳四方游民,部队兵员达到数万,装备也得到了升级,真正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大军。
但征途才刚刚开始。
洛阳的西边,已经有一支隋朝的军队日夜兼程赶来支援。
这支队伍是在长安留守的京兆内史卫文升率领的数万大军。
卫文升,河南洛阳人,李密在天下三计里把此人说得一文不值,大概是欺负人家年纪大,这一年,卫文升已经七十多了。
听到杨玄感向洛阳进军后,卫文升率领长安的军队主动出击,在经过杨玄感的老家华阴时,他老人家干了一件事,冲进华阴,找到杨家祖坟,将杨素的坟给刨了,把刚埋下去才数年的杨素请出来,丢到火里回了一下炉,是谓挫骨扬灰。
卫文升通过这一举动明白无误地告诉手下这帮士兵,现在我们都跟杨家结下了死仇,这一去就别想着敷衍了事,不能战胜对方就是被对方消灭。
然后,卫文升下达了一个命令:击起鼓来,全军奔赴东都。
不用衔枚潜行,杨玄感作乱犯上,可鸣鼓而攻之!
行出潼关,随从表示前面函谷关可能有伏兵,还是经陕县沿流东下,从后面偷袭杨玄感。
卫文升望着随从,摇摇头,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但以我来看,杨玄感这小子只怕想不到这样的计策。”
无须绕路,取直线,挥师东都!
果然,一路进军并没有碰上任何伏兵,卫文升成功抵达洛阳城外。
通过函谷关后,卫文升得意地望着部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他甚至感觉平定杨玄感只是时间问题。
战场的奇妙往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杨玄感没有料到卫文升的忠诚,而卫文升也没有算到杨玄感身上的一些东西。
现在,所有的不确定都将在战场上变成确定的胜负。
顺便提一句,卫文升的官职是刑部尚书,而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前),从官职上看,征战都不是其本职工作。但卫文升的刑部尚书似乎跟打打杀杀还有点关联。
卫文升很快向杨玄感发起了进攻,就效果来看,突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战而胜,卫文升也没有杨玄挺那样的耐心,他对部队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
接下来的事情在历史中很常见,追到一半,杨玄感的伏兵杀出,将卫文升的前军尽数消灭。
到了这时,卫文升才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毛头小子。
不能再大意了,必须用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卫文升终于认识到了杨玄感的智,但这还不是完整的杨玄感。
数天以后,卫文升又拉着部队向杨玄感发起了冲击,出击之前,卫文升是做了功课的,他在军中扫开一块地皮,祭祀隋朝高祖皇帝杨坚,表示要以死殉国。
这证明,卫文升是搞宣传工作的高手,经过这一动作,刚受到打击的士气又得到了恢复。
战斗很快打响,这一回,杨玄感没有玩诈败这样的伎俩,而交战不久,卫文升就听到一个让自己激动不已的消息:“官兵已经捉住了杨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