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云初起(7)(1 / 1)
正如当下,杨玄感是不会把自己跟李密放到同一档的。
问完,杨玄感准备接受一下李密的自谦与恭维。但这一次,杨玄感听到了让自己诧异的回答:“我还是实话跟你说吧,如果两军交战,临阵对敌,让敌人闻风丧胆,我比不上你,但要说让天下英雄为我所用,你确实不如我。”
言下之意是,你大概算得上是项羽,而我,不好意思,将是最后的胜利者刘邦。
有那么一刻,杨玄感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于是,他有些愠怒,用眼盯着李密看了一会儿。
眼前是一张淡然的脸。没有挑衅的表情,仿佛刚说出了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寻常道理。
他不是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当你正视嘲弄的问题时,坦荡的胸怀就能让它变得有意义。
杨玄感突然认识到,面前这瘦小的身躯里藏着惊人的力量。这样的人是不能用外表来衡量的。
此人的身上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杨玄感放声大笑,他知道自己以后多了一个可以倾心相交的人。
现在,可以再问一遍这个问题:
当中原烽火四起时,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黎阳城内,杨玄感望向了长安。
李密,我已经揭竿起义,你什么时候前来实践当日我们的对话?
【天下三计】
李密正从长安紧急赶往黎阳,他是去找杨玄感入伙的。说起来也奇怪,杨玄感造反是为父报仇,李密去凑什么热闹?隋朝政府对他不错,杨广虽然把他辞退了,但依然让他袭了父亲蒲山郡公的爵位,每年有固定的国赋划拨。隋朝政府要倒了,他的那份福利可就不保了。
如果非要找什么造反动机的话,也许是友情吧,李密父母双亡,虽然袭有爵位,拥有过人智慧,但在父母去世时,他就是孤儿,内心永远留下这一片亲情的空白。
杨玄感的兄弟情谊填补了这个空白。自从进入杨家以后,李密在杨家兄弟身上找到了久违的亲情。
杨素之仇,等同父仇,杨玄感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路上,李密便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自己内心莫名的激动。而要等到他经历得更多,才会明白内心真正的自己。
杨玄感如愿以偿等到了李密,见面后,他迫不及待地将李密请到内室,详细介绍了起事前后的事情,然后急切地问道:“兄弟常常以救天下为己任,现在正是你发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杨玄感欲求良计,却不忘以激将作为开始,其中气度,已然不高。
李密并没有为此感到不快,他的心中已经被一个伟大的构想所充斥,他急于向杨玄感倾吐,纵使杨玄感堵住他的嘴,他也非说不可。
“愚有三计,任公抉择!”
“第一,杨广还在辽东,离幽州隔了千里,往南是大海,往北是塞外胡地,要想回来,只有中间一条险途,我们趁机拥兵北上,出其不意,进入蓟地,把守住临渝关,这样,杨广前有高句丽,后又被我们挡住,一个月后,必定粮尽,到时,只要举麾一召,隋军必定望风而降,不战而擒,此乃上计!”
李密满面通红,一气说完,只待杨玄感击掌叫绝,就可发兵幽燕,一战而夺天下!
可显然,杨玄感并没有预想中的热情,而是问了一句:“还请指点中计。”
所谓考霸,不会只用一种思维解题,所谓天才的策略家,亦不会只有一套方案,奇思妙想之余的边角料都可以另组一个夺天之计。
李密说出了中计:“关中之地,帝王之基,杨广虽然留了卫文升驻守长安,但此人不足惧,只要率领部下,经城不攻直取长安,这样,杨广就算回来了,也进不了家门。如果上计尚有冒险成分,此计绝对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