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散宜生吓坏了,拼命摇着姬发:“二公子你怎么了!二公子!”他担心姬发受不了刺激病倒,恐怕西岐会乱成一团。姬发突然大哭道:“昏君!你杀我兄长,囚禁我父亲,这笔帐一定要和你算清!”左将军南宫适气不过,拔剑而起:“大不了这就杀进朝歌,把侯爷救出来,为大公子报仇!”散宜生差点气死:“南宫将军,你就别添乱了!发兵不是小事,二公子现在这个样子,大夫怎么还没到!”姬发强撑道:“不碍事,经脉逆转,休息几天就好了,散大夫,这件事情先不要告诉我母亲,以免她伤心过度。”
过了几天,姬昌被召入朝,帝辛嘲笑道:“姬昌,你果然老糊涂了,连自己儿子肉都吃,孤要你有什么用,你还是回西岐吧。”
姬昌出了西门,想到伯邑考,失声痛哭,这时那日的白发老者又出现了。
姜子牙先到了终南山,告诉云中子姬昌之事,随后赶到朝歌,伯邑考已死,他知道此乃天命不可违,因此劝慰姬昌:“侯爷节哀,大公子本是天神下凡,如今已经归位,侯爷还是尽快回西岐,以免帝辛变卦。”姬昌下拜:“敢问神仙尊号?”子牙道:“不敢当,贫道姓姜名尚,侯爷回西岐要经过五关,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贫道助侯爷一臂之力。”
这时,从天上降下一个人,生着双翅,手持铁棍,对姬昌下拜:“父亲。”姬昌奇怪:“你是?”那人道:“父亲,我是雷震子。”“雷震子?”姬昌想起来自己燕山救的那个婴儿,惊讶道:“七年前我经过燕山时,你还是个婴儿,竟然长这么大了。”雷震子笑道:“师傅命我来帮助父亲?”子牙笑道:“侯爷,救你的人来了,这张符可保侯爷一路平安无虞,二公子在西岐等着侯爷,侯爷尽快回去吧。”
姬昌拜谢姜子牙,雷震子背着姬昌,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西岐,雷震子下拜道:“父亲,孩儿学艺未精,此次下山是奉了师傅和师叔的命令,父亲既然已经平安到达,孩儿就回去了,等孩儿学成时,自会下山帮助父亲。”姬昌点头,雷震子离去了。
姬昌向城内走去,越靠近西岐城,就越繁华,并未有衰败的迹象,姬昌想到伯邑考,又是老泪纵横,他来到城门口,一个少年飞奔而来,近了,姬昌才看清是次子姬发,七年未见,姬发长大了许多,姬发赶到姬昌身边,见父亲形容憔悴,哭道:“父亲···”便拜下去,姬昌扶起儿子,心里百感交集,有悲有喜,悲的是长子身亡,喜的是次子归家,姬发扶着父亲,见父亲悲痛难抑知道是兄长之事,只有含悲劝道:“父亲一路风尘,还是先回去休息吧。”姬昌点头,扶着姬发向侯府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磻溪河武吉拜师 陈塘关哪吒闹海
姬昌回府,散宜生将七年来西岐事务悉数交付,众臣又问起羑里之事,姬昌想到伯邑考,不免又哭了一场,太姒在后堂听见,顿时昏了过去。
姬发下山后,天尊将子牙叫来,说:“你到了下山的时候了,没有为师的命令暂且不用回山,时机成熟,自会有用武之地。”子牙领命而去,准备在渭水边筑一座茅屋,修身养性等待时机,途径磻溪,遇到一个年轻樵夫,神色匆匆,挑着一担柴向西岐城走去,途经子牙身边,不小心碰了一下,那担柴全部撒在泥水里,樵夫急了,一把揪住子牙怒道:“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指望卖了这担柴,买了药给老母亲治病,这下好了,我娘的病肯定要耽误了!”子牙掐指一算,问:“这位小哥,贫道姜子牙,从昆仑山来,略懂些医术,不知小哥家住何方,说不定令堂的病贫道可以治。”那樵夫看了子牙几眼,觉得此人不同寻常,觉得既是昆仑山来的,必有几分本事,让他看看也未尝不可,便说:“我叫武吉,我家就住在那边山坡上。”
武吉带着子牙来到山坡上一座小小的院落,屋内光线很暗,一个老妇人坐在床上问:“儿啊,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武吉放下担子:“娘,孩儿今天遇到一位道长,他说他能治你的病。”老妇人叹口气:“这病都这么多年了,吃了多少药都不起作用,恐怕神仙来了都治不好。”武吉说:“娘,这位道长是从昆仑山来的,说不定真能治好呢。”老妇人欠身:“那就有劳道长了。”
子牙看了看老妇人面色,又诊了脉,拿出一颗丹药对武吉吩咐道:“不妨事,大娘体内阴气太盛,午时用温水将这颗丹药服下便可。”武吉接了丹药,却还是不放心,问:“如果没有作用,我到哪里去找你?”子牙说:“渭水东一里有座茅屋,贫道便住在那里。”说完离去。
子牙到了渭水东一里的地方,运用法术不消半天便筑起了一座茅屋,每日只在屋内打坐。
这一日,姬昌将燕山收雷震子只是说了一遍,又道:“在此之后我遇到一位白发老者,幸得他指点,才得以脱身,我问他姓名,他说姓姜名尚,听雷震子称呼他为师叔,看样子是钟南山云中子仙人的同门,我想找到他,当面拜谢,却又不知道他在哪里。”
众人议论纷纷,只有姬发不语,他在昆仑山时,姜子牙对他讲过玉虚宫的情况,元始天尊嫡传弟子十几位,尚有其他门人,云中子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切都无误,只是天尊座下弟子除了姜子牙没有一个姓姜,难道姜尚就是姜子牙,但是姜子牙从未对自己说起过,只要找到姜子牙问清楚不就行了?想到这里,他对姬昌说:“父亲,孩儿在昆仑山时,师兄姜子牙曾对孩儿说起过云中子,此人既是云中子师兄的同门,必定是师傅座下,孩儿这就回昆仑山找师兄问清楚。”姬昌点点头:“你已经十六岁,应该去外面游历,长些见识,这次出去,不要急于回家。”姬发说:“孩儿明白,等孩儿找到白发老者,再回来见父亲。”
次日一早,姬发辞别父母,准备前往昆仑山,太姒忍不住泪流满面,前日姬昌回来,她才得知伯邑考去世的消息,刚刚失去一个儿子,另一个儿子回家不久又要离开,她怎能不伤心。
姬发到了昆仑山下,还未上山,却见天尊身边的童子迎面走来,见到姬发笑道:“师兄可是来找姜师兄的?姜师兄不在山上,师兄若要找他,就去陈塘关。”陈塘关?姬发奇怪,姜子牙去那干什么。虽是疑惑,只好谢过童子往陈塘关去。
原来子牙在渭水隐居之后,一日出门,遇到了师兄太乙真人,太乙真人笑道:“有件事劳烦师弟,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哪吒不日将要出世,他是灵珠子转世,与我有师徒缘分,我因要事在身,烦请师弟将浑天绫,乾坤圈交给他。”
子牙接过两样宝物回到茅屋,远远看见门口跪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武吉,子牙出去了一天一夜,武吉在这里跪了一夜,见他回来,便拜下去:“神仙师傅,多谢你救了我娘。”子牙忙扶他起来到屋内,武吉又跪下去:“神仙师傅救了我娘,武吉愿为师傅做牛做马,恳请师傅收我为徒。”子牙扶他起来:“贫道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必如此。”武吉不起来:“师傅若不收我,我便不起来。”子牙无法,只好答应,又问:“你若是跟着我,我云游四方,你母亲怎么办?”话音刚落,武大娘从外面进来,见到子牙就下拜:“神仙啊,你就收了我这儿子,我如今身体好了,一个人也没什么问题,你救了我,就让我儿子侍奉你左右。”子牙急忙扶起:“大娘不必如此,我收了令郎便是,只是我收他,并非是因为大娘求情,而是他孝顺之心,武吉,日后万万不可荒废。”武吉听了再次下拜:“弟子谨遵师傅教诲。”
子牙让武吉把家搬到渭水边,因为他们之前所住的地方出行不便,武吉遵命,收拾好后,子牙带武吉去了陈塘关。
李靖的夫人殷氏怀孕三年,始终不见孩子出生,这一日,却生出来一个红色的圆球,李靖大惊,认为这是个妖怪,殷氏见他拔剑,扑上去拦住道:“老爷,即使是妖怪,也是我的孩子,请老爷手下留情!”李靖哪里管这些,提着剑就追出去了。
李靖追到院子里,圆球正停在院中,李靖不管三七二十一,挥剑劈开,里面却钻出来一个小孩,竟然是三岁大小,李靖更加认定这是妖怪,正要砍下去,殷氏挣扎着扑上来哭道:“老爷,他是我儿子,求老爷手下留情!”李靖怒道:“谁家儿子生下来就是这样!”小孩歪着脑袋说:“当然是你家啦,想杀我?我哪吒才不怕呢!”说完还做了个鬼脸,殷氏在旁边目瞪口呆,李靖大怒,正要动手,姜子牙带着武吉赶来,喊道:“手下留情!”哪吒看到子牙,扑过去:“师叔救命!我爹要杀我!”子牙惊讶道:“你认识我?”哪吒点点头:“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师傅就告诉我有位师叔叫姜子牙,从昆仑山来,会给我兵器教我法术。”李靖得知子牙来历,收了剑行礼:“原来是昆仑仙长,李靖失礼了。”子牙回礼:“不敢,贫道只是受人之托。”李靖道:“既如此,道长请堂中一叙。”
从此子牙便留在陈塘关,一边给哪吒武吉教授法术,一边等待太乙真人。
几天后,姬发到了陈塘关外,陈塘关不像西岐一马平川,地势险要,群山连绵,姬发看了看前面,是一片树林,穿过树林就可以到达陈塘关城。
走了一会儿,姬发觉得不对劲,似乎有人跟踪他,似乎不是普通人,他悄悄取出双剑拿在手里,走到树林深处,这种不安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一阵风掠过,他蓦然转身:“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