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1 / 1)
孙副官是不久从军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年轻,但是已经经历过几场生死之战,自跟随着刘原珅以来,表现不俗,是一名有想法经历过实战考验的军人。他思考了一会,郑重道:“此次敌人失败,必定会进行报复,我们的军事力量不足,首要的就是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好是打隐蔽战,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刘原珅咱头道:“我方伤亡已经非常惨重,不能再硬碰硬了,必须减少伤亡,我非常赞同孙副官的意见,各位看如何?”说罢,看了看在座的其他军官。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最后刘原珅命各营分头去准备,伺机行动。
等大家都分头散去,刘原珅走出账外,原先翠青色的山此刻到处被战火下的浓烟浓烟笼罩着,空气中隐隐还有丝丝的血腥味。
刘原珅紧皱着眉头为战死的将士感到痛心,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难过。战场上瞬息万变,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即使不想再看到更多的伤亡,但是也有很多无奈。伤口还隐隐地再痛,白襄你现在到底在哪里?快回到我身边来!
昨日晚上的空袭几乎持续了一整夜,等到空袭结束天已经大亮了,他们始终找不到机会。
第二天一早,白玉茹和白襄在离仓库不远的早餐点里坐着吃早点,顺便观察仓库的动向。
一个报童从他们身边经过,白襄买了份报纸,摊开来看,头版头条刊登着昨日我方大捷的消息,白襄不禁露出了放心的微笑,再往下看,我方伤亡惨重,指挥团长腰部中弹,但所幸伤的并不严重,白襄拿着报纸的手都颤抖了起来。他心系刘原珅,此刻恨不得马上到他身边去照顾他。但是他必须把药品带回去,不然不仅是刘原珅,其他受伤的官兵更是得不到治疗。
白玉茹接过报纸看了看,安慰道:“你不要太担心了,所幸刘团长伤的并不太严重,我们今天好好计划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白襄点了点头,白玉茹边吃着早饭,边看周围的情形,经过昨晚的轰炸,大家似乎还没有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现在街上的行人非常少,少有的几个行人,也都是战战兢兢,神色匆匆。
白襄继续翻着报纸,突然大吃一惊,连手里的包子都掉落在了地上,白玉茹疑惑,问道:“又有什么新闻吗?”说着要拿过报纸,白襄忙收起,道:“没什么事,不过都是些战事新闻,我担心前线的将士们,我们快些吃完,去仓库周围转转吧。”
白玉茹见他神色慌张,将信将疑,但是也未曾多想,匆匆吃完,起身和白襄一起往仓库走去。
他们已经基本摸清了仓库周边的地形和环境,现在问题是人手不足,而且只有一把枪,一旦被他们发现,恐怕逃脱不掉。
白襄和白玉茹正困恼着不知如何是好时,迎面看见那日的勤务兵向自己走来,白襄喜道:“你怎么来了?”
那勤务兵道:“团长担心您,让我来找,我去了医院,说您早就已经离开了,我只得在城里找,总算是找着了,幸好幸好。团长说如果没有找着药品的话,让您先回去,现在战况紧急,在外实在是太危险了。”
白襄摇了摇头道:“我们已经找到药品了,但是现在还缺人手,现在碰着了你实在是太好了,你可有带枪吗?”
勤务点了点头,白襄又问,“昨晚轰炸了一晚上,怎么样了?”
勤务紧闭了闭眼,道:“牺牲了很多战友,不过总算是守住了。我们现在枪也缺,药也缺,人更缺,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白襄了然的点了点头,道:“你且跟着我们,到了晚上,再行动。”
说着,带着勤务和白玉茹一起穿过几个巷子,来到了一处颇为僻静的院落前,白玉茹打开门,领了他们进去。
这里是白玉茹临时居住的地方,独门独院,一个小小的院子,一棵枣树,几棵海棠花。里面一幢独居楼,一楼是客厅和厨房,二楼有两个房间,虽然不大,倒也正好。
客厅正中摆放着一张桌子,两边各两张椅子,没有装饰的大摆件,但是布置的相当雅致,简单干净,看得出主人对生活的用心。
他们三人把在路上买的东西草草煮了吃了,一顿饭,大家各怀心事,都吃的不是滋味。
饭罢,三人围坐,白襄开始商量晚上的对策。他放低了声音,道:“他们统共三个人轮守,我们发现他们换班的时候有时人还没有来,不是走了,就是混在一起打牌,极其松散,所以可以趁这个机会行动。”
白玉茹点了点头道:“我们现在有两把枪,但是药品我们带不走,需要一辆车,仓库后面有一辆货车。”说着,看了下勤务兵,问道,“你会开吗?”
勤务点了点头道:“会的。之前开过,虽然现在不太熟了,但是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白玉茹道:“那就可以了,另外,一旦出了状况,被她们发现了行踪,要小心出入口的栅栏可能随时会关闭。”
白襄稍微停顿了下,现在也没有办法了,一切还是得见机行事,他鼓励地说:“到时候再见机行事吧,实在危急立刻开枪,这个时候耽误不得。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必须成功。”
白襄又就一些细节对勤务解释了,重新确认了下个人所承担的行动,看了看天色,还并未全暗下来,最后道,“我们先休息一会,到午夜时行动。”
他们对此次行动谁都毫无心理准备和经验,都有些不安和无措,但是这个时候去搬救兵已然来不及,只能尽量做好完全的准备,义无反顾,竭尽所能的勇往直前了。三人心情复杂,又有些不知名的兴奋,都睡不着,静静地等待天黑的到来。
到了午夜,白襄一行三人,沿着城墙白天勘察过的路线走,悄悄来到仓库门前,果然,仓库外虽然有栅栏,但看守的人正靠在门口打着呼噜。白襄朝勤务做了个手势,顺着墙根进了仓库,白玉茹一路往后门去,准备接应。
白襄和勤务趁着看守不备,进入了仓库,里面药品虽然不十分多,但是有些稀缺的,因为人力有限,白襄也并未贪心,只命勤务把盘尼西林全都搬回去,自己也把找到的吗啡和其他药品往后门搬。
白玉茹见他们搬出,赶忙上前帮忙,约莫半小时,紧缺的药物都已经搬净,他们不敢再耽搁,分别打开车门,上了货车,勤务一踩油门,冲出栅栏,看守被惊醒,朝着货车砰砰砰的连开三枪,勤务手把方向盘一个急转弯,紧接着摆正了车头,沿着来时的反方向,朝守城驶去。
因为是半夜,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车子沿着墙根一路疾驶,看守想再追也不可能了,大家不禁都松了口气。
开了约莫一个半小时,勤务一个左转,守城门已经在眼前了。
不过短短的一天多时间,却发生了如此多的事,白襄下了车,抬头,见刘原珅站在城墙上向下看着他,他微微一笑,刘原珅走下城墙,眼里满是温柔。
有些人的温柔深而固之,而有些人的温柔,不管他是愿意不愿意,都将不再属于一个人。
此时梁家大院,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鲜花搭起来花架,其间还有小灯泡缠绕在花架上。来往的要道,也都用彩绸和花点缀着,处处贴着喜联,一派喜气盈盈的景象。
各亲朋,商会同仁,夹着了三五个级别颇不低的日本军官,把梁家挤的满满当当,就连门口外整条的巷子都是车水马龙的来来往往。
灯火通明的大厅里,一张张铺着洁白桌布的圆桌上,中间无一不摆放着玫瑰花束,四周摆满了美酒佳肴和八份餐具、小方巾,花香和食物的香味蔓延在厅内,惹人食欲。
今天是梁裕臣和赵燕卿大喜的日子,在白玉茹身陷战争的这个时刻。
梁裕臣和赵燕卿穿梭在席间,周围年轻的侍者穿着整齐的白衬衫,西装裤,打着蝴蝶领结,穿厅往来。赵燕卿笑容满面,但是梁裕臣却苦着一张脸,对人爱理不理的。
有人打趣道:“新郎官是太紧张了吗,怎么板着一张脸啊?”
赵燕卿笑道 :“裕臣是太紧张了,大家看在我的面上,就别寻他开心了。”
“哎呦,新娘子舍不得了。”话音刚落,一席人纷纷大笑起来。
赵燕卿压着怒气,亲自给席上的客人倒满了酒,笑道:“来,今天我高兴,大家陪我多喝几杯。”说着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梁赵两家联姻,是商界的大新闻,有许多家报纸都相继报道了这个消息。梁裕臣趁着空档,走到书房跌坐在沙发上,赵燕卿在他身后走了进来,把门关上,语带不快道:“你这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