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微服(1 / 1)
谢谢各位做出评论的看官!
关于更新速度问题,只要我有时间,我肯定会尽量的,但是忙起来就没有办法了!毕竟要上班啊!一路上,我不是陪老康吃吃喝喝就是陪老康说说笑笑,但是当船行驶到山东境内的时候,谁也笑不出来了.
黄河泛滥在我心中一直只是一个名词,可是我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名词看在眼里是如此的触目惊心。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我不知道什么名词能描述出我所看到的惨状的百分之一。在运河两岸看到的情况还好些吧,因为当地的官员肯定会做做面子工程,但是,入眼的,也是矮小的窝棚和光秃秃的田地。很多地方根本就是空无人烟。我本来计划好的山东小吃,德州扒鸡等等,现在都食不下咽。
去年,我还因为的出了200万两而沾沾自喜,现在,没有了任何喜悦的心情。
出了德州,老康要沿河微服私访。本来老康不让我去,大约他认为带上女人不方便,后来我说,带上李德全更不方便,别人一看,就能知道身份,还不如让我一路侍候着呢。于是,老康带着老四、十三和我,还带了两名不起眼的侍卫,坐上马车,我们就往黄泛区的深处进发了。
看着田不成田地不成地的漫漫黄土,即使是一直号称没心没肺的十三,都一路沉默。老康和老四就更不说了,简直能够把人冻伤!这已经是灾后快一年了,当时的惨状,你可想而知了。
胤祥私下跟我说,之所以脸色难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库给河道衙门和沿河衙门都拨了大量的银子。尤其是河道,年年治年年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的蛀虫贪官。这其中的实情,老四很清楚,但是牵涉太广,并不容易治理,贪官杀不完。老康也不是不清楚,而是已成尾大不掉的祸害之后,他也没有办法。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的一些电视剧,不知道太子在这件事情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不知道为什么老康不让他来看看。
一路上,老康不时的马车上下来,和当地的乡民询问询问,不外乎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可怜。没有田地,没有家的穷人比比皆是!
一路前行,眼看日头西下了,却没有城镇出现的踪影,看来我们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借宿了。我连乞丐都当过,当然是没有什么对不不了的,就怕那三位大爷不习惯。
山坳边有一户人家,我回到马车里面,对老康说:“老爷(老康吩咐,要办成汉人),看来我们是错过客店了,只能在百姓家寄宿,天色也晚了,正好前头有户人家,要不我们就讲究一宿?”
老康看了看天色,点头说到:“好吧。”
“四哥,胤祥,老爷说就在前面那户人家借宿,我先过去问问。”停下马车,我走向那户人家。
推开篱笆门,我走了进去,矮小的土墙,却也是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比较好的了。
“有人在么?”
“谁啊?”一个老伯推门出来。
“老伯,您好,我们是南下的客商,赶路错过了住宿,想在您这里借宿一宿,还忘您行个方便。”我说的同时,老康老四十三也进了院子。
“这一路下去,可得到三十里外是柳镇,你们就在这里对付对付吧,只是家里穷困,怕是委屈了几位客人。”老伯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屋。
进屋发现他们正在吃饭,桌子上的黑面糊糊汤和野菜就是所有的食物,十三看见后,马上就吩咐两名侍卫:“去把我们马车上的干粮拿来。”
还好,我有先见之明,知道路上不一定能找着吃的,准备了一堆的干粮。
烧了水,泡了茶,我侍候几位大爷一边吃,一边和老伯一家聊起来。
老伯姓张,一家五口人,老两口,两个儿子,大儿子娶了老婆。两个儿子正当年,老伯老两口身体也还好,按理,全家都有劳动力,不至于过的这么清苦,即使是穷,也不至于吃不饱饭才是。
在我们的盛意邀请下,老伯一家分享我们的干粮,看着他们全家欣喜的表情,我觉得无比的辛酸。我想,他们有好长时间没有吃过包饭了吧。
“张老伯,看你们一家,日子似乎过得很困难啊!”老康温和的询问老伯。
“这黄河,三年一大水年年都发水,每年都提心吊胆,什么时候日子容易过啊?”老伯小口小口的吃着我分给他的点心。
“这朝廷不是每年都拨款治河么,怎么还年年发水呢?”老康问到。
“这位老爷,您一看就是京城来的吧。哪知道这河道里的事啊?银子什么时候用用到过治河上啊!”老伯的大儿子哀叹的说。
“可是,你们即使不种地,出去找点事情做,也不至于饿成这样啊!”我忍不住就发了言,说完又后悔了。真当这是现代啊?种地不行还可以打工。
“上哪里找事情做啊?这地都是大户人家的,去年大水,大户都遭了殃,就不要说我们百姓了。”老伯叹了口气说。
“去年不是发了赈灾的银子么?也发了赈灾的粮食啊!”老四放下筷子。
“大兄弟,你不知道啊,粮食一人发了几斤,连冬天都过不了啊!”
“这帮贪官,真实太可恶了!”老四在桌子上拍了一巴掌。
“四哥,不要生气,先喝口茶!”我赶紧递茶给他,难保待会老康不会又骂他喜怒不定!其实,这种事情,生气有什么不对么?
老四接过茶喝了一口放下,我知道,我水这茶,他可能有些不习惯。
胤祥在一旁也是愁眉不展的听着,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牛肉干:“老伯,那这河,这大堤不是年年都加固么?没有人来管?”
“有人来了,还不是一级一级的糊弄,皇上坐在京城里,他老人家怕是也不知道这河道是怎么修的啊!”
“可是你们就没有想什么办法解决么?就这么饿着,怎么办啊?”我不想管那些贪官,我只知道眼前的,怎么能让他们吃上饭。
“能有什么办法呢?等开春了,种下粮食,看老天爷给不给活命了!”老婆婆叹息着说。
“假如有人让你们去干活挣钱,你们愿意去么?”我想了想,问道。在我看来,要真的解决民生问题,还得发展工业。
“愿意,当然愿意,但是,哪有那样的好事啊?哪儿有活干啊?顾长工的都没有几个了!”老伯的大儿子急切的说。
“你们不是也可以在家绣点花什么的挣点家用么?”清穿不都这样写么?好多不是都挺能挣钱的么?
“姑娘啊,你是不知道,早些时候还可以,这大水一发,连衣服都穿不起,还绣什么花哟!”老婆婆无限感伤。
吃完食不知味的一餐,想烧水好好洗洗,可是,看到他们连柴火都紧缺,我对付洗洗,就睡下了。和老婆婆和她的儿媳妇挤在土炕上,一宿无眠。
早上出发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干粮都留了下来,又留下了五十两银子,老伯一家坚决不收,最后,我说,我以后还会要他们家帮忙,他们才手下了,而且跪成一地,直说我们是大善人。
我看得眼泪直流。想我在京城的时候,说是简朴的,也常常是大鱼大肉,胡乱浪费。常常一花,几百两就出去了。真的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对于慈善事业,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对于金钱,在我这里,有了新的意义。我想,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我突然找到了我在古代的价值,也许我什么都做不了,但是,如果我能多帮助一个穷苦的人,那我就没有白走这一趟!
“回京之后,定要好好惩治贪官!”老康在马车里说道,他看起来无限的疲惫,看来也是昨晚没有睡好。
“可是,皇阿玛,你觉得光惩治贪官就有用了么?即使是清官,就能保证黄河不发水么?”我看着老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有什么想法?” 老康也看着我。
“皇阿玛,我心中是有一些想法,但是怕你不同意。”这是个重农抑商的社会。
“你说来听听吧。”
“我想在这边新办一些小作坊,比如织布啊,绣花等,山东河南黄河一带本来也是棉花产区,我想在这里纺纱织布,运到江南和京城去卖,这样,即使黄河发水了,如果百姓还有活可以做,至少能保证不饿死啊!”
“倒是个好办法,回京以后,好好计划计划此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