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本书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该书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册。
????本书已于8月初在国内正式出版。
作者:海姆.G.吉诺特(美国)
翻译:张雪兰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第一章?交流密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第一节?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
第二节?毫无效果的对话: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第三节?沟通: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第四节?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第五节?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混乱的感受,混乱的信息
第六节?映射情感: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
第二章?语言: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
第一节?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第二节?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第三节?当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第四节?辱骂会伤害孩子
第五节?一致的交流:让言语和心情相符
第六节?如何处理我们自己的愤怒
第七节?发怒的三个步骤
第八节?对生气孩子的回应:方法最重要
第三章?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作法
第一节?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第二节?贿赂: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谬误
第三节?许诺: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
第四节?挖苦:学习的严重障碍
第五节?权威需要简短:少说更有效
第六节?对待谎言的政策: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第七节?对不诚实的处理:一盎斯的预防胜过一吨的调查
第八节?偷窃:懂得所有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第九节?不能用粗鲁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培养礼貌的方法
第四章?要求服从,不如传输价值观
第一节?责任感的源泉
第二节?预期的目标和日常实践
第三节?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四节?医治孩子的情感创伤
第五节?与孩子建立联系
第六节?映射孩子的感觉
第七节?预防"愤怒的葡萄"
第八节?不带抨击地陈述感受和想法
第九节?孩子的发言权和选择
第十节?家长会:把问题集中在如何帮助孩子上
第十一节?朋友和玩伴:监督孩子的社交
第十二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五章?纪律: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父母的矛盾心态:需要更好的方法
第二节?纪律的三个领域:鼓励、允许、禁止
第六章?积极的养育:孩子的一天
第一节?好的开始
第二节?时间表的专制:高峰期
第三节?早餐:没有道德说教的进餐
第四节?抱怨:处理失望情绪
第五节?穿衣服:鞋带的战争
第六节?上学:帮助比长篇大论更好
第七节?放学:提供热情的欢迎
第八节?回家:在一天的最后阶段重新和孩子交流
第九节?就寝时间:战争还是和平
第十节?父母的特权:不需要孩子的许可证
第十一节?电视:裸露和死亡
第七章?妒忌:不幸的传统
第一节?新生儿诞生:仿佛兄弟姐妹之间的入侵
第二节?诞生:介绍入侵者
第三节?表达妒忌:话语好于病症
第四节?同情的话语:妒忌的消除
第五节?质量或平等:爱要唯一,而不要均一
第六节?离婚和再婚:妒忌的另一个竞技场
第八章?焦虑的来源:情感上的安全感
第一节?因为担心被抛弃而产生的焦虑:通过准备工作让孩子安心
第二节?由于内疚而产生的焦虑:简洁更加有效
第三节?因不信任或者不耐烦而产生的焦虑: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第四节?由于父母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焦虑:内战导致的后果
第五节?由于生命的终结而产生的焦虑:神秘面纱下的谜团
第九章?性和价值观:需要审慎处理
第一节?父母自己对性的态度
第二节?性感觉的开始
第三节?性和上厕所训练
第四节?回答问题
第五节?裸体
第六节?手淫
第七节?禁止的游戏
第八节?脏话
第九节?同性恋
第十节?性教育
第十一节?分享孩子的性经历
第十二节?成熟的爱
第十章?总结:如何养育孩子
第一节?纪律:对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
第二节?关心而有效地对待孩子是可能的
后记
引言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可能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但是对于那些相信爱和常识就足够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可就不轻松了。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安全、快乐,没有哪个父母故意让孩子变得害怕、羞怯、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品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他们却很粗鲁;父母希望孩子整洁,他们却邋里邋遢;父母希望孩子自信,他们却对自己毫无把握;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是他们都经常不开心。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建议。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