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三十八章(1 / 1)
“后来呢?你真的离开了吗?”
晓晓看着Jane,笑着摇了摇头:“后来,我在外面转了转,就又回去了。”
Jane是她在悉尼的舍友,一个很开朗的法国女孩。是很漂亮的金色的长发,蓝色的眼睛。有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会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无所顾忌的亲吻自己的爱人。把她的幸福和甜蜜,分享给能看到她的所有人。
“那你是怎么回去的?他是不是很感动?”
晓晓看着Jane年轻的面容,又陷入了那天晚上的记忆之中。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跑出去,不是真的想要离开唐俊。只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发泄,想要安静的只剩自己一个人呆着。就像她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跟妈妈吵了架,害怕呆在家里,只能是越来越生气,越来越矛盾,所以拿了钥匙,围着小区最近的一个公园,走了一圈又一圈。
后来,不知道围着那个广场走了多少圈,终于觉得心情放松了点,她才回了家。
“你还不起来?”
唐俊突然听到这个声音,半天才回过神来。他哽咽的说:“你怎么……”
她笑了笑,蹲下来,平视着他的目光:“我真的走了,后悔了吧。”她撇了撇嘴,接着说道,“我刚才发现没有盐了,去超市买了袋盐回来。”还特意把手上的塑料袋抬起来,向他证明没有骗他。
唐俊不知道,其实厨房第一个柜子的第二个抽屉里面,放着她前天刚买回来的两袋盐。她骗他,是害怕他情绪更加低沉。她生气了,可以跑出去,在外面呆到想回来为止。可是他却不行,他只能呆在这里。
唐俊以为她不懂他,可他又懂得她吗?
石洋高中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哥们,有一个从初一开始就交往的女朋友。但高三的那一年,分手了。不是因为高考即将来临。他们这一群自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青年,怎么可能会因为外界的什么原因,而改变自己原先的生活轨迹。
她记得,那个男生说,即便是将来结婚了,也是两个人每天回家把一天的经历向对方吐诉。而他们,在一个班上,每天该知道不该知道的,全部都知道,比两口子过日子还要平淡、透明。有什么意思呢。
晓晓当时想,如果还能见到那个男生,她一定要告诉他——不是的,不是这样的。两个人过日子,也需要每天都动脑子,为了对方的情绪而考虑,并不是单纯的聊天、吐诉,就能维持生活。婚姻之所以被称之为坟墓,是为此。没有人乐意为了别人的喜怒哀乐而舍得委屈自己。可有那么多人宁愿踏入坟墓也不愿横尸街头,也是为此。因为有那样一个人,愿意为了你的喜怒哀乐而舍得委屈自己,与你一同体验疼爱与付出的美好与酸涩。
“就这样?他信了?”
Jane又打断了晓晓的回忆。晓晓无奈的说:“你还想不想听故事了。”
Jane昨天意外接到了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男性的电话,对晓晓死缠烂打了一晚上外加一早晨,晓晓才好不容易同意给她讲她年轻时候的,他们的故事。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打断了。”
晓晓无奈的叹了叹气:“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你还是问吧。”
Jane想了想:“那他的双腿,什么时候才好起来的?”
“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吧。复健很辛苦,可是真的好起来的时候,真的很满足。”
“然后你就拿到了悉尼的offer,你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是不是?”Jane接着问道。可是立马又被她自己否定,“可是,为什么你现在才来呢?”
Jane比关晓晓小了八岁。晓晓刚知道的时候,觉得真是神奇,她跟关饶一样大的年纪。如果关饶没出事的话,说不定,也会来这个美丽的地方读书。
想到这里,晓晓垂下了头,半天才应了她一句:“我的签证没通过。”
Jane发出了一声可惜的呼喊,还安慰她:“签证被拒,是很正常的现象嘛。”说完才像想起了什么,“不对,你现在在这里,就说明你的签证后来通过了嘛。”
“所以说,这就叫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她转头问晓晓,“是这么说的吧。”
晓晓笑着点点头。
“那个唐俊,是不是一直都陪着你啊?你一感动,就以身相许了?”
晓晓一下子笑了出来。从一个外国美女的嘴里听到唐俊的名字,不是他们以前标准的普通话叫出来的感觉。带着法国的味道,连唐俊这个名字,都变得浪漫起来。
“我的签证,连着申请了五年,全都被拒了。”
在Jane惊讶的目光中,晓晓转头看着她们周围的那片草地,还有不远处的那个喷泉,以及周围抱着书本匆匆赶往教学楼的同学……
什么叫时间白驹过隙。什么叫物是人非。人也非,物也非,事事非。
五年的时间,对有目标的人来说,匆匆而过。对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没有一丝差别。
五年的时间,足够让石洋,从一个银行的普通信贷员,跳槽成为分行的行长;足够让唐俊的双腿好起来,接手他父亲的公司;足够让成雅摇身变为人妇;也足够另关晓晓在签证无限被拒的情况下,彻底丧失信心和希望。
成雅回了G市。是专门给关晓晓送她的结婚请柬的。
她们两个去了学校门口那家她们之前最喜欢去的奶茶店。
成雅的婚礼,选在五月份。她说,那个时候不冷不热的,可以随意穿她认为好看的婚纱。
请柬上的男方,是晓晓从没听说过的一个名字。
成雅说,那是她姨妈给她介绍的。她还说起了陈幽,那个她最喜欢的人。
大概听过的人,都会觉得奇怪。他们在一起纠缠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她要结婚了,新郎却不是他。但这好像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曾近风靡人人微博的那些文章,大多都脱离不了“XXX,爱你XXXX天,明天你要结婚了,新娘不是我”这样的主题。
大概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件事情发生在陌生的人身上,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身上,我们的体会总是不相同的。就像晓晓轻视那些不自重视感情为玩物的人,却偏偏会心疼成雅。
她们最后的学生时光,相互陪伴的关晓晓和成雅,互相知道对方心中最隐秘的秘密,心中最深刻的爱恋。
晓晓问成雅:“为什么?”
成雅变得安静了。不同于她以前的那种安静,更不似以前的活泼。
或多或少,他们都变了。
“我想回家吃饭。如果是陈幽,我们家,就彻底乱了。”成雅很认真的说。
“我很早之前就跟姨妈说过,如果是给我介绍结婚对象的话,她跟我妈满意就好。只要是能让我带回家吃饭的,就好。”
跟自己喜欢的人结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之前设定的发生。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好比她们两个都曾迷恋Vera Wang的黑色婚纱。可是在中国,没有人会被允许穿着黑色的婚纱结婚。
即便是潇洒如成雅,也还是要舍弃,才有获得。晓晓不信教,可是她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一说。她一直觉得,所有人的一生,在降生之初就是被安排好的。中间的曲曲折折,都是为了在给别人说起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可以有那么一句:后来,都是好的。该有的,不该有的,岁月都会一样样的送到我们面前。包括那份难得的机遇,独一无二的爱情,和难忘的故事。
但现在,她身边的人包括她自己,都在验证着一件事情:那都是骗小孩儿的。
在说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好之前,首先应该有的,便是生活没有那么好。
成雅的婚礼办在了G市。很奇怪的一项决定,成雅没有告诉晓晓这是为了什么。或许没有为什么,只是她想这样了而已。毕竟我们越长大,随心所欲的机会便越来越少。
当关晓晓站在成雅的身后,看着那个她从来没见过,成雅也不一定很相熟的男人的时候,她突然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关陆他姥姥家的一个姐姐结婚,那时候他们两家还没有分裂,所以那场庆典,晓晓在场。主持人介绍的时候说,新郎是公务员,刚刚晋升为银行行长。北方人总是执着的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在银行工作就表示有本事。
那个时候晓晓觉得,真没劲。她还特别矫情的记下她当时的想法:步入红地毯的两个人,没有感情,相互之间只有类似于利益或是别的什么值得对方贪图的东西。同床异梦,利用一生。
此时此刻的成雅,重新踏进了关晓晓当初嘲讽过的那种生活。而现在,晓晓不再觉得不能接受。不是因为踏进的那个人是成雅,让她不得不接受。而是她明白了,无论是恋爱也好,结婚也好,不只是单纯的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事。除了相互之间的忍、让、熬之外,还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接受,尤其是亲人。
这么多年的传统流传下来,婚姻要得到长辈的祝福,才是真实的幸福。不是之前她人为地矫情,没事找事干,而是真的需要。没人可以抛弃自己的所有,今后只与这一个人生活,只看着这一个人。
小时候的我们,盼望长大、渴望自由。长大后的我们,渴望有人来关心、唠叨。成长——在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占据着三分之二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