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得过且过(3)(1 / 1)
4
开学了,我把自己的网名由“流沙”改为了“海洋泪”,从此我的世界全是水了。曾经那么怕水的一个人,却注定永远都离不开水,终将与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我知道也许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曾经,爱情就是我生活中的水,现在我依然是一条失水的鱼,所以我需要那么多的水,用眼泪汇成海洋才能活下去。
这一学年开始我们不用再早起去签到早读了,也不用再学古代文学,文学课的内容转到了学习外国文学。
外文的任课老师是个叫欧阳景的年轻男人,要求我们去啃那些大部头作品,还开出了长长的书单,平时上课时也要不时地考察一下我们对外国名著的熟悉程度。
虽然他逼得这般“紧”,大家还是不太愿意去啃读那些书籍,觉得它们太过冗长、沉闷和枯燥,读不下去,用来催眠自己还差不多。为了应付欧阳景的课堂提问,我们只得去找一些外国名著简介、速读之类的书来翻翻,以免自己被问到时哑口无言。这个方法省时省力,在班里很通用。
我们也终于不用再学习英语,知道这件事之后,我算了一下自己上学以来学英语的时间,从小学五年级到大二,从ABC到语法,整整十年,我一直在学习课本上的英语,最后却沦落到连几句简单的对话都不会说的可怜境地。
我想象过如果我遇到一个外国人,他对着我快速地说出一连串英文,我那时的反应肯定是一头雾水,最后只能愣愣地问一句“Pardon”,真不知这是对谁的讽刺。
由于年末我们就要考英语四级,有些人已经在着手准备,早早加入了背诵英语单词的大军里,每天早上,学校的大广场上是一片读英语的海洋。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在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里,校园里的学生却天天在读一门外语,不知他们读着读着会不会忘了自己的母语是什么,邯郸学步,不伦不类。
除了这些勤奋的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一副慵懒状态,对一切爱理不理的。但我这个失恋者在课室里的出现还是刺激了一下她们的神经,我知道她们在心里都想着为什么我熬过来了而没有死去,我镇定自然,目不斜视地在她们的疑惑目光中穿行。
颜丹婷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可能已经复习好去考博了。我们换了另外一个班主任,是个男老师,叫梁海鹏,也是我们学院的,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
对此大家也没什么特别反应,在我们的意识里,有没有班主任早已经无所谓了,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女生已经发展到把电脑当成了电视机,男生的就是游戏机,反而是叶星儿,却不怎么敲她的“打字机”了,难道也跟着变懒惰了?
开学的时候见到了阮晓琪,听说她和吕军在校外租了房子同居,不知是不是真的,不过想也不是空穴来风,八成是事实吧。她脸上的神采好像多了一点,可能因为不再和我们待在一起了,又或者是因为她自以为获得了爱情和自由。后来她开始经常逃课,我们上课时很少再见到她,见到了也无话可说。
何大森已经升上大四,这学期他要去外地实习两个多月,叶星儿无处可去,只好和我一块待在宿舍里,反正她也喜欢对着电脑。
原来她的穿越三部曲已经在暑假期间连载完了,近百万字,可惜没有出版社看中,也就没人找她商量出版的事。后来是有一家出版社看中了,不过出的价钱奇低,叶星儿说这部小说是她辛辛苦苦孕育之后才生下来的孩子,怎能轻易卖掉,要卖也得卖个好价钱,所以也懒得和他们谈下去。
她又开始构思一部新的小说,正忙着在网上查资料。
我听说了,就不客气地对她说:“你坚持了近两年时间才写完,最后也不能出版,你还要写下去吗?”
“当然要写,为什么不写?”她反问。
我的气焰变低了,“你又不缺钱。”
“不是钱的问题,我不写就会手痒,况且一个人的大脑不用的话就会生锈。”
“可是你看到自己的文字这么廉价,就不心疼吗?”
“网络文字就是这么廉价的啦。”
“其他的网络文字也这么廉价吗?”
“那就不好说了,像安妮宝贝写的那种就很贵了。”
“那你也写安妮宝贝的那种吧。”
叶星儿愣了一下,“她那种文字不是想写就写得出来的。”
“哦,是吗?”我懵懂地点点头,不想再打击她,就把话题转向她的成功之处,“星儿,我觉得你能够写完已经是对自己的奖励了,你现在应该由‘小资’变成‘大资’了吧?”
“还好啦,这两年来也赚了几万块。”她答得很轻松。
坐在旁边的唐默默听到了,大呼小叫起来:“哇!星儿你是属于‘巨资’啊。”
叶星儿忍不住笑了,“我说过我的理想是拿着信用卡去环游世界嘛。”她认真起来,“我要做到像《红与黑》里于连说的那样‘我有面包,而且我自由’。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就别奢谈什么自由。”
我轻轻感叹:“我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蛀米大虫,既没有钱,也没有权,还不自由。”
唐默默也附和道:“我还不是和你一样。”
“没关系啊,你们有心就行了。”叶星儿一本正经地说,“还是用心活着吧,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都是很难的,活着很难,要活得精彩更加难,所有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难道因为难就什么都不做了吗?那不白来这世上走一遭?我们不应该甘心屈服,更不能放弃,必须要潇洒地走这一回,将来才不至于后悔。”
我和唐默默就沉默了,我让叶星儿给我推荐一些书,她就问:“你想看哪种类型的?”
“比较好看的,短的那种,我看不了长篇。”
“那你先看张爱玲的,看完张爱玲你就看李碧华吧,她写得也很好。”
我在心里暗暗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