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糊里糊涂(3)(1 / 1)
5
课程方面,我们文学班这学期的课程有九科,整张课程表几乎都排满了,而我因为经常被挤得糊里糊涂的,在开课好些日子之后,竟然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喜欢的是文学,不喜欢的是汉语言,这在我开始学习不久后就感觉出来了,我相信自己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是矛盾的,如果没有汉语言又哪来中国文学,我这种偏好就像只知道摘苹果而忘了苹果树,最后的下场肯定是没苹果吃。
在这九科课程里,我最喜欢也是听得最明白的是中国现代文学。我们的授课老师是个山东男人,叫曹卓东,头衔是副教授,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样子,面目温和,说话很斯文,和蔼可亲的。他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直接唾沫横飞地讲解书本的内容,而是让我们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他对我们说:“想一想,你认为文学是什么?你最喜爱的作家是哪位?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为什么你会最喜欢?”
他提出问题后,整个班沉寂下来了,有的人发呆,有的人沉思,有的人专心地抠脸,神态不一。
曹卓东站在讲台上等了好一会儿,也没人主动站起来谈谈,我们总是不愿意采取主动。不得已,他只好点名了。
“那……首先班长来谈谈吧,看看一班之长是什么想法。”他顿了一下,眼光扫射了一圈班里的人,“哪位是班长?”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坐在后排的马振海身上,他只好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但是不开口说话。
“谈谈你的想法吧。”
马振海开口道:“我不知道文学是什么,我只觉得它像个土匪,强行把我绑架了。”
他的话一出口,大家就乐起来了,曹卓东也“呵呵”地笑着,问道:“那你本来想学什么呢?”
“航海。”
“噢。”曹卓东收起笑容,“没关系,你学了文学后也可以去航海,现在很多文人都下海了。”
大家又笑了起来,我看到马振海木木地站在那里,表情没什么变化。
“你有没有喜爱的作家?”曹卓东继续问。
马振海想了一下,说:“有,美国的海明威,我喜欢他的那部《老人与海》。”
“为什么喜欢呢?”
“因为他在里面说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很好。”曹卓东点了点头,“看来你也想成为一个硬汉子,你坐下吧。”
马振海坐了下来。
“接下来不用我点名了吧?大家积极点。”曹卓东鼓励道。
这时团支书上官磊站了起来,领导在任何时候都是要起带头作用的,他说:“老师,我来谈谈吧。”
“好,请说。”
“我觉得文学就是给大家消闲的,虽然里面也有一些思想深刻的作品,但它主要还是娱乐大众,看看现在那些畅销书,多数是这种类型。然后,我最喜爱的作家是香港的金庸,其中最喜欢他封笔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因为小说的主角韦小宝的那些事迹实在是太有趣了,很好看。”
“嗯。”曹卓东听完后若有所思,“请坐吧。”
上官磊一脸轻松地坐了下来,他刚坐下,坐在他旁边的马东明就站了起来,径直说道:“老师,我非常同意上官磊的观点,我看书就是看畅销书,我最喜欢美国作家丹·布朗写的《达·芬奇密码》,因为它惊险刺激,引人入胜。”他说完就自个坐了下来。
曹卓东听完后,脸上笑咪咪的,“目前为止都是男生在谈,这么多女生,不要害羞呀,勇敢点,赶快行动起来。”
他说完后,女生们的脸上都有点讪讪的,我的心中也有点忐忑,为什么自己总是这样胆小。
课室里静了一会儿,坐在我旁边的叶星儿站了起来,她说:“老师,我说说我的观点吧。”不等曹卓东反应,叶星儿就一股脑儿说了下去,“我不同意刚才上官磊和马东明说的,文学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教化和启发读者,而不仅仅是娱乐,那些仅为娱乐读者而写的东西都是垃圾,是作者对读者更是对其本身的不尊重,你看那些畅销书里就没几本是写得好的,大家是在追风而已。”
“挺有道理。”曹卓东点点头,“你继续说。”
叶星儿就继续说:“我比较喜欢有深度的作品,我最爱看张爱玲的散文,因为她写得正中我怀,我最喜欢她说的那段关于缘分的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叶星儿刚说完,龙俊庭突然响亮地答道:“对,我在这里。”
全班人一哄而笑,叶星儿气得直瞪眼。
曹卓东忍住笑对叶星儿说:“你可以坐下了。”然后他指着龙俊庭,“这位男同学,说说你的观点吧。”
叶星儿迅速坐下,龙俊庭则摇晃着站了起来,首先清了一下喉咙,笑着说道:“我不知道文学是什么,我更喜欢音乐多一点。”
“你有没有读过什么书呢?”
“有,翻过徐志摩的诗歌。”
“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还不错,可以抄来骗骗小女生。”
刚刚才止住笑的我们又发出了笑声,曹卓东也露出笑容,“除了徐志摩,你有没有喜欢别的作家?”
“没有,我不看书的,我更喜欢明星。”
“你喜欢哪个明星?”
“谢霆锋,周杰伦也喜欢。”
“噢……你请坐吧。”
龙俊庭坐下了,经过他这么一“折腾”,我们都感觉轻松了点。大家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谈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喜欢读村上春树的,有喜欢读安妮宝贝的,有喜欢读韩寒的,还有喜欢读《意林》、《读者》和《青年文摘》这些杂志的,而韩小可则喜欢读郭敬明,她的理由不是因为他的文字优美,而是喜欢他长得像个小王子,听得我们唏嘘不已。
到最后,只剩下我和蒋成杰还没说,蒋成杰非常有风度地让我这个女士优先。其实我真不想他对我表现出这种风度,我想能拖则拖,最好不用说。我喜欢倾听多过说话,我喜欢默默无闻多过出风头,我最怕对着一群人说话,那会让我语无伦次。
最终我还是站起来了,心跳加快,双脚有点颤抖,搁在桌面上的双手紧张地握在一起,连声音都发颤了:“老师……我现在还不知道文学是什么,也许等我学完了这些课程之后就会知道了。”说完我就说不出话来了,不安地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坐在我面前的万文佳发出了一声不耐烦的叹息,我更加不知所措了。
曹卓东看出了我的紧张,就温和地对我说:“不用紧张,放轻松点,大家是随意聊聊的。”
我的脸颊立刻热了起来,大脑一片混乱,只想到自己的尴尬境地,只希望这一切赶快结束。我轻咬了一下嘴唇,还是说不出话来。
曹卓东就问我:“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
“我……看的书很少。”
“你都看过什么书?”
“我之前在看三毛。”
“觉得她写得怎样?”
“很好。”
“哪里好?”
“故事很好。”
“你是看《撒哈拉的故事》?”
“是。”
“喜欢她在里面写的哪个故事?”
“都喜欢。”
“最喜欢哪个?还记得吗?”
我在脑海里搜寻了一遍,说道:“最喜欢……那个《白手起家》。”
“有没有记得她写过的一些让你很有感触的话?”
“有,记得一句。”
“哪句?说来听听。”
“就是那句‘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很好,你可以坐下了。”
我坐下后,暗暗舒了一口气,旁边的叶星儿悄悄对我说:“你干嘛这么紧张?”
我沉默着不理睬她,双眼盯着桌面上那双紧握着的手,我在跟自己生气。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第一次为自己的胆小和无知而感到羞愧,感到无地自容。
在我跟自己生气时,蒋成杰慢慢站了起来,并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俨然一副才子的派头,看来他要给我们演一出压轴戏。
他开腔道:“我觉得文学是人们的一种追求方式,至于是追求物质还是精神或者其他,那就是作者的事了。我最认同法国文论家萨特说的那句‘文学的唯一题材就是自由,而写作,就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
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曹卓东也赞赏地点了点头。
蒋成杰继续说:“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余杰,我喜欢他的那部杂文《火与冰》,因为他道出了许多我们容易忽略或者已经麻木的事实,并且深入挖掘发生这些事情的根源,还开出药方。我们中国正是需要这些有志又务实的人,否则永远都不会进步,甚至可能倒退。”
我感觉到全部人都屏住了呼吸,整个课室鸦雀无声。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他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余杰语录,也是我的生活宣言。”
蒋成杰说完了,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都没反应过来,连曹卓东也沉思了一下,才向他问道:“你看过很多书吧?”
蒋成杰谦虚地答道:“我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多。”
“你比较喜欢看哪些作家呢?”
“萨特、乔治·奥威尔、米兰·昆德拉、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他答得很轻松,而大部分人听了则是一脸迷惑,我也是,因为这些名字我一个也没听说过。
“喜欢读鲁迅吗?”
“嗯。”
“你对鲁迅的作品有什么看法?”
“感觉就像黑暗里的一道光,一直照耀到今天。”
“会不会觉得他写得太晦涩难懂太黑暗?”
“刚开始是有一点难懂,多看几遍就好了,至于黑暗,是肯定感觉得到的,他没有向任何人任何事更没有向这个世界曲意逢迎,他写出的文字当然就会无畏地揭露黑暗了。”
“你觉得自己是个愤青吗?”
“不是,愤青是靠不住的,我很理性。”
我听到有些人发出了轻笑声,有些人则只是扬起嘴角。
曹卓东挥了挥手让蒋成杰坐下,他也不对我们说话,沉默着在讲台上踱着步,思考良久。
我们坐在下面看着他,有人悄悄地议论着。
突然他停了下来,面对着我们,目光闪亮,让我吃了一惊。他开口缓缓地说道:“同学们,听过你们刚才的想法,我对你们的情况已经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你们多数比较喜欢阅读轻松休闲的文学作品,甚至不喜欢阅读,选择另外更轻松的娱乐方式。这不怪你们,这是个信息时代,你们这些年轻人当然要追逐潮流,不然就会被人取笑,这是你们的选择。但是你们想想,一时的有面子一时的风光和一辈子的内敛、有思想,哪个更有价值呢?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你选择了文学还是文学绑架了你,你和它都已经发生了联系,这是毋庸质疑的事实。这就像你自愿或被迫去相亲一样,无论怎样你现在已经跟对方见面了,是你相中了对方还是对方相中了你,你都大概清楚了,接下来你们在交往时是相处得如鱼得水,共结连理,还是互相厌恶,分道扬镳,也完全取决于你们的选择。”他顿了一下,“我给你们上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在现当代发展的一段历史,其中当然会讲解到那些比较经典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我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教科书来授课,所以在以后上课时你们要认真听讲,最好做一下笔记,不是做照抄照搬我的讲课内容的那种笔记,而是记一下关键点,最重要的是记下你在听讲过程中的各种想法和领悟,也许以后我会抽空检查一下你们都记了些什么。你们中有不少人对文学持排斥态度,或许是受中学时代写那些命题、话题作文的毒害,鉴于这个事实,我建议你们要开始真正去了解文学,少上些网,少聊些Q,少打些游戏,多阅读些有益的书籍,培养起良好的阅读兴趣,这是你们和文学沟通的良好途径。我会推荐一些书目给你们,你们空闲时可以找来看看。另外,我的教学方式是很轻松的,你们可以不来上我的课,但如果来了就一定要认真听讲,并且要完成我下面给你们布置的一项作业……”
“不是吧?刚开学就布置作业。”龙俊庭叫了出来,打断了曹卓东的话。
曹卓东看着他,“难道你不想了解一下文学是什么吗?也许它是很美的呢。”
“实在不想啊,我觉得文学看起来就像网上的仙女,见了面才知道是恐龙妹,要我怎么爱得起来?”
有人“哧”地一声笑了出来。
“是吗?这就是你的真实想法?”
“是啊,老师,我现在就知道我和文学不是如鱼得水,而是如鱼失水,我宁愿做条咸鱼。”
曹卓东笑了,“恐龙妹也可能是丑外慧中的,而且你当咸鱼也不错,可以给我们用来下饭。”
我们都微笑了,龙俊庭也不再说话。
曹卓东继续对我们说:“我布置给你们的作业是,每周交一篇文学作品给我,形式任选,读书笔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都可以,内容也由自己做主,只有两个要求:一、不得抄袭,二、每篇不得低于一千字。”他把两点要求写在了黑板上。
突然有人提问:“老师,可以写日记吗?”
曹卓东答道:“不可以,日记应该属于个人的秘密,应该写到日记本里,留给自己在以后的岁月看。如果让你们写日记的话,写出来的肯定是中学时代的那种周记,尽像流水账。你们应该把自己在一周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到那篇作品中,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毕竟文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那个提问题的女生哑然了,曹卓东深深地看了一下我们,“现在回到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文学是什么。它的最标准解释可以去查现代汉语词典,但那是官方语言,甚至是废话。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它的答案有各种各样,无论是大作家还是文学爱好者,每个人都可以对它做出一番解释,因为那是他们对它的独到理解。我希望你们在阅读时不要贪多求大,囫囵吞枣,这样会难以消化,容易堆积成精神脂肪,你应该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细嚼慢咽,最好通过锻炼后能够总结出自己的说法。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是一个人,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就是人会思考,而且能思考得很深刻,思考之后还会做出行动,并且坚持不懈。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坚持它,你要有自己的领悟,不断把它升华,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字,抓住它们来为自己的思想服务,永远记住是你在驾驭它们,而不能让它们控制你。这几千个常用汉字在经过人的大脑和双手的组合、书写出来之后,已经营养或毒害了很多人,你如果也想跟它们玩游戏,你就要付出代价,而且代价会很大。”
曹卓东说完后,我们都沉默了,各想各的事,课室里一片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