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卖豆腐(1 / 1)
我也好想像那些大神们一样,日更一万字,但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太大差别的~~~~(>_一年以后
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家豆腐店和一家小学堂。开豆腐店和学堂的夫妻二人一年前才来到他们村子。
要是说“夫妻”也不太确切,因为他们两个都是男的。但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国君喜爱男人的关系,全国在这方面也很开明。加上两个人一个高高大大,一个小巧可爱,站在一起非常般配。夫妻二人都很礼貌,对人也好,虽然只来了一年,但是大家都很喜欢他们。
豆腐店是高个子的严柳在经营。豆腐店不大,从做豆腐,卖豆腐都只有老板严柳一个人。学堂是徐彬在教书。徐彬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却很有学问的样子。他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孩子们都是早早的就开始帮家里种田了,哪有机会和钱财给他们读书。
整个村子的村民识字的五个指头都数的过来。之前大家有谁需要写东西的也都没办法,得跑很远去找识字的人。那几个识字的人,也只是识得简单常用的字而已,要是复杂点,谁都没有办法。
之前祖祖辈辈就这么过来了,现在有了徐彬,大家才知道识字的好处。
他们村里有不少的汉子们是在城里打工的。有时候有老乡过去,就顺便让老乡给稍口信。因为不会写字,就得全靠那些老乡把事情几条条硬背下来。但是赶到城里也是要花时间的,有时候不是马上能找到人。等找到人,口信内容也忘了很多。
现在大家直接找徐彬给写封信,汉子们再在城里找人读给自己听。这样一下子就方便很多,毕竟城里读书人一大把一大把的,找个读信的人很容易。
徐彬特别有耐心,不管多晚,只要有人找,到多晚都给写。时间久了,大伙不好意思,拿些钱给他,他也不收。送些东西给他,他还是不要,最后只说,多照顾他们家豆腐店就好了。
他们家豆腐店哪里用照顾,就算徐彬不说,大家也都会去他们家买豆腐的。
他们家的豆腐质量特别好,不但价钱比别处都便宜,给的分量也特别足。严柳每次看到乡亲们过来,都是乐呵呵的,大家每次去他店里都会很开心。
“柳哥哥,我走了哦。你别太累。”徐彬一走三回头,依依不舍道。
“嗯。去吧,晚上回来给你做好吃的。”严柳摸摸徐彬的头道。
“柳哥哥……”徐彬黏在严柳身边,再不走,学生们都来了。可是他好舍不得严柳。
“好了,小彬,去吧。不忙的时候我再去看你。”严柳保证道。严柳再一次仔细查看了徐彬的饭盒,确保竹篮里的饭盒裹严实了,要不然到中午前饭就凉了。
学堂刚开始办的时候,都是附近的孩子去,到后来好几个附近村子的孩子也过来读书了。开学堂的目的不为赚钱,所以收费非常低,那些家里特别穷的,是免学费的。
刚开始开豆腐店的时候,徐彬非要帮忙。但是做豆腐,卖豆腐这种体力活是他来做就好了的,他哪里舍得徐彬。
为了让徐彬不会无聊,他就又开了家学堂。除了让徐彬有事情做以外,还有他自己的一些私心。他从小没什么机会读书,所以他想给别人提供读书的机会。
刚开始办学堂时,中午大家都各回各家吃午饭。吃完饭后下午再开始接着上学。后来学生不再局限于邻里,很多家里远的学生不方便中午再回去,于是大家才开始带饭。
也因为这个,从早上离开,要到下午放学两人才能再见到面。每次早上出门时,徐彬都好舍不得。
“好,那我走了……”徐彬拉拉严柳的袖子,微微扬起头,闭上眼睛。
“啵!”严柳低头在徐彬唇上重重啵了一下,徐彬才提着篮子往学堂走去。
目送走徐彬,严柳打开豆腐店的大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当初他带徐彬离开时,只有口袋里的五十两银子。他们跟着一家商队一直往南,直到商队要穿过这个村子的时候,他们就决定留下。
这个村子地处南方,不同于他们位于北方的家乡,这里气候暖和,四周环山傍水。虽然偏僻,但是民风淳朴,自然风景优美。徐彬一来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个村子。于是他们两个跟商队分开,留了下来。
严柳的祖辈是靠卖豆腐为生的。他加入小刀派之前就一直跟着父母做豆腐。决定在这个村子落脚以后,他们花了二十两银子在村子中心买了这家前面带着店铺的小院。店铺不大,但是足够开家豆腐店了。而且小院位于村子中央,这条街是整个村子最繁华的。
然后他们又花了二十两银子在小院不到二里地的地方买了家更大的店面,经过装修,办成了家学堂,这也成了村子里唯一一家学堂。
豆腐店刚开张时,从磨豆浆,点卤水全部是他一个人做。后来豆腐店生意越来越好,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一个人做豆腐已经供不应求。豆腐店也赚了些钱,他就买了头小毛驴来拉磨,这样磨豆浆就快了很多。
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一年,很充实也很开心。
这天早上,天蒙蒙亮,严柳就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他一摸躺在身边的徐彬,额头有点发烫。
严柳急忙跑到村子的王大夫那里敲门。
“哎,小严,是你啊。”早早被敲门声惊醒,王大夫没有任何不悦。
“小彬病了?”王大夫有点吃惊的问。眼前的人看着健康的很,那么生病的就只有另一个了。但是他印象里这两个人都是身体极好的,来村子的一年里,从来没有生过病。严柳长得人高马大,一看就身体健壮。但是徐彬别看长得小小的,身体竟也不比严柳差,这一年来也从来没有看到他病过。之前几个月,村子里流行感冒,他们家那两口子是村子里少数没有病倒的。这回严柳过来抓药,岂不让他吃惊。
“是啊。小彬咳嗽的厉害,还有点发烧,王大夫您去给看看吧。”严柳紧张道。
“好。小严,我这就去。你别着急。”王大夫听完严柳的描述心里就有了底。他回到药铺抓好几服药,背上药箱就跟着严柳走了。
“嗯。没事。就是有点着凉了,感冒而已。加上最近又没喝够水,才会咳嗽。这几服药给他熬了喝下就好。”王大夫仔细给徐彬把完脉后,确定了自己之前的判断,留下药就走了。
“小严,别着急,小彬没事。放心吧。过两天肯定能好。”王大夫临跨出房门前还仔细安慰着严柳,严柳看着一幅很焦急的模样。
“嗯。好。谢谢王大夫。”有了王大夫的保证,严柳才放心下来。
“咳咳……”再又一阵咳嗽之后,徐彬彻底清醒了过来。嗓子好痛,头也痛。
“小彬,你醒了。快喝药。”徐彬一睁开眼,坐在床头严柳就把药端了过来。药刚煎好,正好。
“我不要喝!”闻着难闻的药味,徐彬扭过头,说什么都不肯凑近药碗。
“乖,把药喝了病才能好。”严柳轻哄着。
“不要!”徐彬超级怕苦,幸运的是他从小到大几乎没生过病,很少喝药。
“小彬,你不喝药病好不了,就不能去学堂教小朋友们读书了。”严柳道。提到教书,果然看到徐彬动摇了。
“好吧。我喝。”徐彬端起碗,屏住呼吸,一口气把药喝尽了。
“啵!真乖!”严柳在徐彬唇上奖励的啵了一下。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糖塞进徐彬嘴里。“好了,吃块儿糖。”
糖从口里甜到了心里,徐彬感觉自己的体温更高了。不知道是因为严柳刚刚的亲吻,还是自己烧得更厉害了。
喂徐彬吃完早饭。“今天别去学堂了。”严柳心疼道。
“咳咳……不行。那些小朋友会很失望的。而且他们还有几个家离的很远,跑过来不容易。”徐彬说什么都不同意。
“那……好吧。你等等我,我跟你一起去。”严柳说完就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严柳又回来了。“已经好了,我带你去学堂。”
“你刚才去做什么了?”徐彬不解的问。
“没什么,只是去拜托隔壁李大爷捎话给相亲们。”严柳淡然道。
“小彬,上来。”看着徐彬已经准备好。严柳提起桌上的篮子蹲下身道。
“嗯……”徐彬有点不解,柳哥哥这是要背他?
“快上来,我背你。”
“我……我自己走就好。”虽然他个子不是很高,但是也不轻。
“小彬,上来,我背你。”严柳很坚持道。他怎么舍得再让小彬走路。
“嗯……好。”徐彬没有再拒绝。
他趴在严柳宽阔的背上,这个背是这么的宽阔,安全……徐彬把脸紧贴着严柳,好满足。
清晨的阳光里,严柳背着徐彬往学堂走去。
早上,当第一个顾客来买豆腐的时候,刚到门口就被隔壁烧饼摊的李大爷叫住了。
“刘奶奶,严柳今天跟小彬去学堂了,不在店里。大伙要买豆腐的,自己称,钱放旁边的笸箩里就好。”大爷按照严柳早上的嘱托,把他拜托的话告知大家。
“哦。这样啊。谢谢李大爷。”刘奶奶进到店里。豆腐已经整齐的放好,旁边放着一个笸箩一杆秤。
刘奶奶自己切下一块豆腐,用称称好重量。然后她发现了问题,怪不得她总觉得严柳给的豆腐量特别足,原来他每次都多给了。
“刘奶奶,来买豆腐啊。我也来点。”张大娘进店后,也一边跟刘奶奶打招呼,一边自己去切豆腐。
“哎?这块豆腐都六两了,不是五两啊。”张大娘称完豆腐也疑惑了。平时她都是买五两,每次严柳都是给这样大小一块。
“是啊。小严那孩子每次都多给咱。”刘奶奶感慨道。豆腐店刚开始的时候,严柳还用称称。到后来,他们这些熟人天天买的,每天都是买同样的量,严柳就直接一刀切下去给他们了。每次都会多给他们一些。
后来又有陆陆续续有相亲们来买豆腐的。大家也都很感慨,小严他们两口子就是对乡亲们实诚。就这么直接在店里放个笸箩,让大伙自己看着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