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第九十三章(1 / 1)
紫禁城里传来消息,说令贵妃的十五阿哥永琰殇了。
当日晚间,乾隆和太后一起在松鹤斋佛堂里。
太后安慰乾隆道:“令贵妃之前的那个十四阿哥,比九公主还大些的,最后不也是没养住么,或者她本来就没有生皇子的命,这是天意,皇帝也别太伤心了。”
乾隆道:“让母亲操心,是儿子不孝。”
太后拍着乾隆的手背,柔声道:“好了,好了。兰贵人,哟,你瞧我这嘴,是诚嫔才对。我这里一天两次的太医来诊脉,都说好,还说看面相,一准是个皇子。”
乾隆只点头,也不说话。
太后又道:“令贵妃盼儿子盼了十几年,又遭了这个事,皇上不抚慰抚慰?”
乾隆一愣,道:“半月前已经晋了她的位份。皇额娘菩萨心肠,既然您开口了,儿子就正式下诏,册封令贵妃的七公主为固伦公主,不再等到明年了。只是,皇额娘,您瞅着,给七公主取个什么封号好呢?”
太后没料到乾隆会来这一套,她原想引着乾隆许诺,要给福伦家的尔康封爵,没想到刚刚经历的丧子之痛的乾隆,还能跟她玩朝三暮四的耍猴把戏。
太后心内冷笑,脸上却很平静,只问乾隆道:“哀家说了,皇帝便听吗?”
乾隆自然连连应是。
太后于是道:“那么,就册封七公主为固伦和静公主吧。”
乾隆面色一变,道:“什么和敬?”
太后笑道:“令贵妃把七公主教的好哇,安安静静的,小小年纪,就带着一股子天家威严。给个安静的‘静’字,不正合适么。”
乾隆先前已经应承了,此刻不好变卦,只得答应着。
太后又道:“既然七公主要下嫁,和安公主也要下嫁。皇帝的那个还珠格格,也该到年纪了吧?皇帝可有合适的人选?”
乾隆一肚子没好气,神情上却不能露出来。又听太后提起小燕子,他便直接道:“朕舍不得就嫁她出去,还想再留她两年,眼下谈不到这里。”
太后原本就不是真心要问小燕子。她见乾隆这个态度,心内自然明白了几分,也就罢了手。
母子俩又聊了几句,乾隆才请安告辞出来。
桂嬷嬷见乾隆走了,才悄声对太后道:“老佛爷,您这是要做什么呢?奴婢原以为您是想替晴格格讨个好处,怎么到了最后,气氛反而僵了?”
太后反而放下这个话题,只问桂嬷嬷道:“诚嫔和令贵妃相比,如何?”
桂嬷嬷道:“诚嫔虽然比令贵妃年轻,可是论性情、论机智,都远远不及。诚嫔的出身,却是好些儿,她是满洲姑娘。可是咱们万岁爷看女人,倒从不在意这些个。”
太后冷哼道:“你以为哀家在意出身吗?哀家曾经跟你说过,在皇帝的后宫里,出身越高的,越难管束。出身低的,一衣一食都是靠着皇家的恩宠搏来的,虽然难免有些小心眼,但是其心可用。那些出身高的……”
太后说到这里,自己停下了,笑道:“算了,不说这个了。都是你害的,让我跑了题。”
桂嬷嬷忙笑问道:“老佛爷刚才说,诚嫔和令妃?”
太后道:“诚嫔也是钮祜禄氏,她爹官儿小,才是个佐领。但怎么着也是正经满人。她姿色不错了,当然不能跟容妃比,可也是上等的。可惜却不够聪明。诚嫔没有身孕的时候,不显眼的一个人,皇帝更是看不见她;现在有了身孕,皇帝也还是想不着她。”
桂嬷嬷道:“等诚嫔生下个儿子就好了。”
太后嗤笑道:“你看看五阿哥的额娘。她哪点儿比诚嫔差?连生的儿子,都比人家养的争气。可是皇帝高看她一眼了吗?哀家倒也不指望诚嫔的儿子,也能跟五阿哥似的有出息。不过皇帝子嗣还是不够,多子多福总是好的。”
太后又道:“令贵妃就不同了,她位份本就比旁人高。如果搁在一年前,那时候整个后宫里,除了坤宁宫和延禧宫,其他后妃全部没动静,要是延禧宫能出个皇子,对我们是最好不过的了。我也是这样期盼着,才把晴儿给了令妃的娘家。”
桂嬷嬷道:“几年前的时候,坤宁宫那位还死硬的吃醋呢,让其他小虾蝎都出不了头。只机缘凑巧,在坤宁宫那位掌权之前,就冒出来个延禧宫。延禧宫要是能有宠且有子,坤宁宫的力量便可以被抽走一些。”
太后笑道:“哀家可从没动过坤宁宫的心思。中宫安稳,却没有权柄,就是最好的状态。”
桂嬷嬷道:“现在情况却是变得多了。”
太后点头道:“是变得更好了。皇帝在容妃那里的次数多,却也不碍事。其他的小东西也冒出来了,现在容妃也不是专宠。况且,照哀家看,容妃也没当年令妃那个手腕,能拉拢到其他妃嫔。”
桂嬷嬷道:“令贵妃现在位份高而无子,原有的宠也被分得七零八落。坤宁宫怕早就恨极了她。眼下她若不靠着老佛爷,怕是难支撑。再加上其他的妃嫔,连着皇后,哎哟哟,可不都老老实实的围在您周围么。”
太后哼了一声,又道:“皇后虽然有个十二阿哥,奈何不讨皇帝喜欢,是个没有贵相的。至于令贵妃,她这些年在宫中,比谁都明白,只有恩宠是不够的。没有小阿哥,再多的恩宠,到头来,也不过是流沙罢了。”
桂嬷嬷道:“阿弥陀佛。可是命中注定了。令贵妃已经是三十六岁的人了,眼下皇上身边的人又这么多,怕是她再也没机会了。这样看,她竟可怜了。”
太后却满不以为然地道:“福伦的官儿还做得好好的。令贵妃的位份也已经封到顶儿了。皇帝对跟着他久了的妃嫔,一向都不吝啬的。令贵妃的命够好的了,比她出身好一百倍的人,都未必能混到这个份儿上。她还想怎么样?知足常乐嘛。”
且说乾隆刚从松鹤斋出去,便令人马上招满洲学士进来,当着他的面,挑选七公主的满语封号,决不允许再与固伦和敬公主的封号谐音。
待他检查之后,一切妥当,才准备好在明日发旨。
乾隆又派人先去延禧宫告知令贵妃册封七公主为固伦和静公主一事,当作安慰。
还特特嘱咐,要同时告诉令贵妃,七公主和驸马获准留驻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