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第五十六章(1 / 1)
这次是常达陪小燕子出宫的。
小燕子从钦天监出来之后,破天荒的没有在宫外停留,她赶回漱芳斋去看紫薇。紫薇早就醒了,正在喝金锁给她准备的米汤。小燕子看到她这样子,才放了心,然后扭头要去书房。
紫薇叫住小燕子,说自己今日起不了床,叫小燕子代替自己,去坤宁宫给皇后娘娘请安。
小燕子道:“不好吧,昨天皇上刚收了新妃,今日何必上赶着凑热闹。”
紫薇惊讶道:“从哪里冒出来个新妃子?快说给我听听。”
小燕子笑道:“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担心你的病了。高烧烧的嘴唇都裂了,也不耽误你嚼舌头。”
小燕子给紫薇讲八卦,讲错了一点,她当时也不知具体情况。
因为含香的事情,在慈宁宫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对峙。
阿里和卓把女儿献给乾隆,是一种妥协和示好。乾隆没有拒绝的理由。当然,他也不想拒绝。
阿里和卓战败,来京投靠,他只能把含香送进宫来,却并没有资本为含香争取什么位份。这与满洲人和蒙古人的状况截然不同。
太后见含香是异族人,便用上圣祖与世祖的先例,比照未抬旗之汉人女子,一律不授予高位,就要封含香为贵人。因“阿里和卓”之缘故,于贵人之上,加封号以示恩宠,册封她为“和贵人”足矣。
乾隆却不是这样想。含香一舞惊为天人。他要封含香做香妃。却不能明着驳了太后,只得用两族和谐共荣的名义。
一来二去的,母子俩胶着上了。
令妃最懂得眼色,一听到他们谈论含香的事情,立刻就告辞,退出去了。
剩下皇后走不得。后宫封妃,她必须参与。
皇后等到太后和乾隆都把意思说出来了,她斟酌了一下,便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又委婉的讲与乾隆和太后。
皇后不敢先驳了太后,只得道:“臣妾请皇上恕罪。妃位太重,咱们这一朝里,即便满蒙的格格,也没有一进宫便封妃的例子。况,请皇上细想,眼下这几位妃,年纪最轻的也三十出头了,都陪侍在皇上跟前十几年,若封一个初初入宫的女子为妃,恐人心不服,有失公正。”
太后听着,颌首带笑不语。
乾隆听到皇后此语,也不开口,因为他知道皇后的话还未说完。
果然,皇后又道:“回禀老佛爷,臣妾妄言一句:新疆维族人与汉人切不可相提并论。万岁爷对边疆一贯恩威并施,这些年咱们一直派兵进去,打击得也够了。眼下正是个好机会,跟他们结成姻亲,让远在边疆的维族人看看,咱大清也是有容人之量的。只要愿意投靠,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再好没有的笼络,只给一个‘贵人’,他们知道了,不说那是咱们的规矩,反倒会说咱们小气,连个高一点儿的封号不舍得给呢。”
乾隆听得皇后这话有理有据,心里赞赏,便打趣说道:“皇后说的是公道话。可惜,你跟维族人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有白费工夫的份儿了,人家才不信那个。”
皇后想笑,见太后在旁,便不敢接话。
太后看着皇后道:“依皇后的意思,怎么办好?”
皇后道:“臣妾惶恐。不如封其为‘嫔’。再照老佛爷的意思,上加封号作为恩宠,这样如何?”
太后听毕,半晌,点头应允。又道:“和贵人可以,和妃却不好听。”
乾隆见状,忙笑说还得劳烦太后,再赏脸赐个封号。
太后想想,一笑道:“所谓‘德容言功’,封作‘容嫔’便是了。”
全部商议完,乾隆和皇后又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见太后淡淡的,便告辞出去。
乾隆出了慈宁宫的门,就跟皇后笑道:“维族人生活习惯与我们不同,饮食乃至起居都自成一格。不若另辟出一块地方,予容嫔自住,互相都方便嘛。”
皇后也笑道:“皇上考虑的是,倒是臣妾疏忽了。那么,在西南角上,有一大片地,那里只有两座空闲的殿阁,外加一座楼。臣妾这就着人去收拾,紧着做,今日就能进去住。”
乾隆道:“可是呢,朕也想起来了,是有那么个地方。”又笑道:“有景无名,可惜的很。”
皇后笑道:“那请皇上赐名吧,正好让他们做快门匾。”
乾隆两掌对搓,大笑道:“就这样办。朕先回养心殿了,待会儿让小福子把字送来。”
皇后坐上小轿,回到坤宁宫,立刻吩咐人去准备容嫔的住处。
又严令,容嫔日常使用的器具,要跟着她来的族人亲手置备,一律不许坤宁宫的人经手,免得无意中冒犯,且又多生事端。
容嬷嬷在跟前看着皇后布置,心知,皇后说要学孝贤皇后的样子,是真的了。
小福子捧着几张大纸来了,皇后打开一看,横书的是“宝月楼”三个大字。另还有几张竖写的,皇后也懒的再看。她要人马上拿走,“宝月楼”做成一块匾挂上。其他的字,就按照具体的地势,端详着来吧。
皇后说完,见容嬷嬷站在那里欲言又止的,便笑道:“我们这样儿的建筑,若上面少了匾额、对联,便没了许多趣致,犹如缺了点睛之笔,园林、楼阁建的再美,总觉得事情还没有做完。”
说完,她微眯起两眼,望着头顶上的空气,像是在想象宝月楼的美景。
容嬷嬷乃道:“主子娘娘既然对宝月楼这样上心,何不如皇上所愿,封一个‘香妃’,毕竟力量又大一些。”
皇后道:“本宫得先领教一下这个容嫔的本事才行。”
皇后又对容嬷嬷道:“她本事不够呢,罢了。身处嫔位,不高不低,若她打定主意与世无争,也可保安稳。若她有本事,更容易。令妃没几个月就要生产了,老佛爷已经回京,不论令妃生男生女,挡不住,都要晋封为贵妃的。本宫何不趁这那个好时节,大封后宫一次。容嫔到那时再做‘容妃’,于她、于我,都是好事。”
容嬷嬷道:“娘娘说的是。”
皇后一笑,又一叹道:“真个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