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皇帝过寿放金榜普天同庆 , 四藩王为求自保秉烛夜商(1 / 1)
金殿之上,一位老者头戴冕冠,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遮住了他的容颜,接下来就是他身上的龙袍,只见日、月分列其两肩,星辰列于后背,正所谓“肩挑日月,背负星辰”。要是这位老者在那寻常百姓家,一定是儿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可偏巧他生在了帝王家,又偏巧坐上了那把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这一切就注定他背负了和其他普通老人不一样的责任。
每当他放眼望去,大殿下那帮唯唯诺诺的大臣,他的心里就重满了空虚,帝王有时候称自己为寡人,有时候他自己想想,坐在这大位之上,他又何尝不是孤家寡人,没有人知道他想什么,他也不敢让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作为君王要是让人知道心中的想法,那就是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他不但要让想不透,猜不明,还要让害怕,利用皇帝的光环让有才有识之人尽心尽力为他办事。这就是那个老者,一个背负使命的老人家。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众大臣恭恭敬敬的跪倒在金殿上,山呼万岁。
这样的场面对于一个久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来说已然是司空见惯了,他可以说已经是麻木了,但为了保持帝王本有的尊严,他端坐着,伸出双手,用那洪亮的声音说道:“众卿平身。”
等到众大臣起身,归为站好时,只听得:“有本早凑,无本退潮。”那声音不男不女,不阴不阳,若是在平常人看来这声音是非常怪异的,但是在这,在皇帝和大臣耳里,这宦官的声音已经在熟悉不过了。
“臣启皇上,此次科举取仕阅卷已然结束,臣等请皇上御批,然后昭告天下。”
只见在那礼部尚书出班启凑道。
“好,好,朕正要询问此事,既然你们都已安排妥当,那就按此照办吧。”皇帝接过宦官手中的奏章看了看,谈谈的说道。
“陛下,下个月正值陛下寿辰,微臣建议将陛下寿辰和取仕之事一同操办,这样岂不是双喜临门,普天同庆呀。”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出列,用极为讨好的语气启禀道。
“哈哈哈……还是爱卿,想的周到呀,朕准了。”
“皇上……”
“嗯,丞相有何要说的。”
“皇上,微臣以为陈大人之言可行,但臣以为应先将榜文发开,这样才可安那些士子之心,再者发榜完后,也可让未中之人回故里,这样可保京城安稳。”
“好吧,这件事就按两位爱卿的意思去办吧!”皇帝点点头说道。
“臣启皇上。”只见一中年男子,出列,席地而跪,“既然皇上要办寿宴,那就要请四藩王进京,以免众家王爷因为前段时间撤藩之说误会了皇上。”此人正是东方胜的父亲东方侯爷。
“十三弟所言极是,丞相,让人传朕的旨意,请他们几个藩王进京,哎,朕也好久没有见他们了,正好可以享受一下那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
“臣遵旨。”
“退潮~~~~~~~”
{五日后,南晨郡王府}
东方毓因为丧父之痛,连日来都是在自己的书房中度过的,只见这房间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只让人感叹不失为一处雅室。
“殿下,可还是在想白日里那道圣旨。”德海在旁,见自己家主子眉头深锁,奈不住,不禁开口便问。
“德海,你说这老头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呀,自己的儿子在外,身处在危难中,他倒好还有心思过起大寿来了,嘿……”
“咚咚咚”只听得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们主仆二人的谈话,“什么事。”德海一边开门一边询问。
“回总管,北彝王世子,东越王,西怀安王三位殿下来了,正在偏厅,他们让奴才来请王爷……。”仆人话未尽,就见东方毓披上外衣,往偏厅方向走去。
不多时,他便来到了偏厅。
“这是什么风把三位兄长给吹来了,小弟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只见那个东方毓一边作揖,一边命人换茶。
“四弟,不必客气,你我虽不是亲兄弟,但你我中心知晓我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当初皇帝为了防患我们的父辈,将你们兄弟四人留于京城美其名曰是陪太子读书,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他那是想留我们做人质来换取他江山的安稳。在京城那段时日要不是四弟你,恐怕我们几个早已命丧黄泉。”此人是北彝王世子东方杰,此人生性懦弱,优柔寡断。
“大哥,说的对,四弟呀,都是自家兄弟。”此人正是西怀安王东方烨,尚文不喜武,但是为人讲义气,懂的感恩,所以对东方毓忠心耿耿。
“好了好了,大哥三弟四弟,我们还是说正事吧。”说此话的正式东越王东方宣,此人有勇无谋,对东方毓说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
他们四人在京软禁时相识,因为当时他们在朝中备受欺辱,是东方毓三番四次解救他们,于是乎他们便结拜为兄弟,虽然东方毓在他们之中最为年幼,但是他们三人因为信服东方毓,一个个都以他为马首是瞻,以他为尊,这不遇上事就立刻马不停蹄的赶来,找他商议。
“二哥,说的可是老头子下旨要我们进京拜寿的事情。”东方毓一边端起茶往嘴里送,一边慢悠悠的开口说道。
“是呀,四弟你倒是想个办法呀”东方杰急忙接话道。
“这次我也想不透老头子的意图,所以咱们呢要倍加小心,咱们这样,二哥和三哥进京给老头子拜寿,我就以服丧期未满不宜参加为由拒绝,大哥就以皇叔病重,要在跟前尽孝,让东方怡代替你去。”
“四弟,你是说让我弟弟去。”东方杰质疑道
“大哥,不要急,你听我把话说完,二哥和三哥,出藩地前吩咐好心腹,若你们在拜完寿被扣在京城就让他们做好起兵的准备,至于大哥,让你派东方怡去,一是为了皇叔跟前有人照应,你也知道小婶娘和你那个二弟一直觊觎你的世子之位,要是有一个什么万一咱们也好做好防范;二嘛大哥在王府中有安将军等老臣护着我想他们也不敢乱来,这样也可保全了你的性命。”
“四弟说对的,老头子本来就有撤藩收回兵权之意,现在又叫我们去参加他的寿宴,我们要防范呀,现在大哥和四弟在藩地未入京,这样一来老头子就会有所顾忌了。”东方烨一边摇着手中的折扇一边开口说道。
“那东方怡肯去吗?”东方宣担心道,一旁的东方杰猛点头。
“二哥不必担心了,我看东方怡母子说不定还巴不得了,他们不是一直就觊觎大哥的世子之位吗,进京周旋疏通找个靠山什么的,好帮他们日后在老头子面前说好话,所以只要大哥提出,我敢担保他会欣然接受。”东方烨看了看东方毓,慢悠悠的说道。“二哥,我们在出发前还必须交代一下,万一我们有什么事情,我们所属的人都必须服从四弟的调配,这样即使我们出事了,也可保府中家小一命。”在一旁的东方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提议。
“好了,咱们就照此办理吧,到时候我会让德海带人和你们一起的,还会暗中派人乔装进京以策万全的。大哥二哥三哥,你们放心吧,我会像小时候那样保你们周全的”东方毓走到侧窗,看着那平静的夜空,心中却有一丝不安。
“嗯,一切听四弟安排。”只见三人异口同声道。
四人商议完后,东方毓送三人出府回各自的藩属,因为他害怕三人在他府中逗留久了会生出什么事端来,毕竟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老头子有没有安排人在自己身边,他不能冒那个险。此乃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