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鲁营长竖起大拇指大赞史进好汉。要放在现在想想多恐怖,一解放军营长和一黑社会分子一起在饭店吃饭,黑社会分子说有几个兄弟犯事,兄弟帮他们把来逮捕他们的公安全干掉了,而该解放军营长还称赞该黑社会分子讲义气。
而后金玉奴出现了,哭诉郑关西的不是,这鲁大营长也不调查一下是真是假,就去找郑关西的麻烦。瞧瞧鲁达买肉的架势,郑关西点头哈腰的样子,就可以知道这位鲁营长在地方上也不是个善种。末了,鲁大营长三拳将郑关西给打死了。其实,鲁大营长拳将郑关西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给金玉奴出头,而是郑关西的绰号惹了这位鲁营长,鲁大哥骂道:“老子身为堂堂西北边防军营长(提辖)都没叫镇关西,你他妈的一个卖肉的个体户,狗一样的人也配叫镇关西?”。说完就把人给打死了。看完了无斋主人就在想,结果要是郑关西把鲁达给打死了,那么郑关西也可以上梁山了。水浒中这样的情节很多,鲁智深还算是梁山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怪不得历朝历代都要禁水浒。这一个情节也是无斋主人开始写这部《“黑”话水浒》的契机。
无斋主人以为水浒若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个“黑”字,整部水浒讲的就是一个黑社会故事。其实政府(朝廷)也是黑的。高俅的出身和本质,同梁山好汉的主流们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不过高俅运气好,会踢球,正好机缘巧合碰上爱踢球的核心宋徽宗,所以爬上了国防部长的高位。蔡京、童贯等人更不比黑社会好多少,不过是披着合法身份的外衣、正大光明地进行黑社会活动而已。反过来说如果换个位子,让梁山好汉们坐高俅、蔡京、童贯的位子,最多也就是个半斤八两。其实宋江的理想不就是这样嘛。水浒从高俅始,就暗含了一个“黑”,从朝廷到地方到黑道,只有按黑社会的潜规则办事,才能逢凶化吉。
这部《“黑”话水浒》就是从黑社会的角度来演绎水浒故事和人物的。如果剥去施大爷对梁山好汉们的包装,梁山就是个黑社会。个别好汉的正义行为和替天行道的口号并不能掩盖这个暴力性团伙的反社会本质。双重标准是人的本性,而黑社会内部的勾心斗角,说穿了也不会比日常生活中的办公室里的政治(office politics) 更难于理解,无非是人与人的争斗,都不会超越基本人性。
从水浒的时代背景谈起(1)
水浒的大致时代背景,应该是宋徽宗政和年间(1110年--1118年)到方腊之乱的宣和二年至四年(1120年--1122年)。而水浒全传上,宋江平定方腊则是在宣和五年(1123年)。当然真实历史上方腊之乱并不是梁山好汉平定的,而是由大奸宦童贯平定的。宋江投降差不多是在方腊被俘的同时,甚至可能在其之后。(见附录)
是时,宋辽间的和平已愈百年,国内工商业非常发达。虽说徽宗宠信蔡京,高俅等奸佞,但国家却非常富足。查宋史食货志会计下一,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末年,总岁入是“一亿五千八十五万一百”贯(石、匹、两等,总岁入除钱以外还有粮食、布匹、金银等实物。食货志赋税志有“凡岁赋,谷以石计,钱以缗计,帛以匹计,金银、丝绵以两计”,这里粗略将其他单位以1:1转换为贯,实际上宋代后期通货膨胀,实物贵而铜钱便宜,1贯钱还换不了相等数量单位的实物),如果我们以一贯等于一两银子粗略换算为300元人民币的话(见花絮:关于北宋货币购买力),差不多就是45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总收入。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岁入“一亿二千六百二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四”贯,约合378亿元,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岁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贯,约合350亿元。到北宋末差不多1亿贯的收入还是有的,即300亿人民币,折合36亿多美金,可以说是当时天下第一富国。花石纲虽荼毒百姓,但也仅限于东南一隅。北方的公田虽然导致了大部分农民的破产,却为城市工商业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宋代的税基并不是完全依赖农业,这是和其他朝代所不同的。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认为宋代无论从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上来看,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整个中原地带,也就是梁山好汉的主要活动区域,可以说是人民安居乐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宣和年间东京开封的极度繁华。从水浒中的描述来看,虽然官员贪渎枉法是普遍的情形,但没有任何民不聊生的描写,倒有不少笔墨描写上元灯会的热闹和社会的安定。而此时距离金兵南侵的宣和七年(1125年)和靖康之耻的1127年,尚有年头,好似罗马帝国遭蛮族入侵的前夜。终北宋一朝,虽说历朝历代的毛病都有,且武功不胜对外屡战屡败,但虽有昏君,却无暴君,没有发生过历代皇朝末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烽烟四起的惨象。水浒电视剧里所描述的北宋末年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没有给人有什么活不下去、一定要造反的感觉。
对梁山的好汉们来说,找一份正当职业安稳地过日子,是大多数好汉们所觉得不爽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的是不劳而获的“三大”生活方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好汉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受压迫最深的贫苦农民出身)。如同古往今来的黑道分子一样,好汉们上梁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犯了王法,按现在的说法来说就是有了案底,没法洗底重生就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虽然徽宗时代,吏治腐败,奸臣当道,但好汉中真正称得上官逼民反的,实属凤毛麟角,林冲算一个,柴进勉强算一个,解珍、解宝兄弟可以算。剩下的大致分成四类:
1、本身就是社会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黑道成员、长期从事犯罪活动的。这是好汉们的主流。比如开黑店的张青、孙二娘;劫生辰纲的晁盖等人;黑帮分子燕顺、王英等。
2、本是善良百姓甚至政府官员,被梁山用各种手段胁迫或引诱上梁山的。如秦明、朱仝、李应、卢俊义等。
3、因意外偶发事件触犯刑法,无路可走上梁山的,如宋江、武松等。
4、作为政府军官镇压梁山失败,被俘后贪生怕死而投降的,如关胜,呼延灼等。
从水浒的时代背景谈起(2)
堂堂大宋,人口亿万,像梁山好汉这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何止千万。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界限,就是108星宿上应天数的小圈子,只要你进了这个圈子里,你就是好汉,干什么坏事都可以算成好汉的壮举。你若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活该被严打、被专政,甚至好汉们自己就可以替天行道把你宰了。比如开黑店做人肉包子,历朝历代都是令人发指的恶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放到好汉们身上就是小事一桩。再比如镇关西强娶金玉奴就被鲁营长给三拳打死了,同样的小霸王周通强抢刘太公的女儿,就幸运得多。虽然事情性质恶劣得多,但鲁营长不过让他不娶就算了。这样的双重标准在水浒里面比比皆是。其底线就是看干坏事的人是否是在108个天上星宿中,在的话最多就是个人民内部矛盾,不在的话就是敌我矛盾,若朝廷的狗官不处理,梁山好汉就要替天行道为民除害。施大爷不愧为写黑社会小说的第一人,这个套路几百年后给香港的黑帮电影学去了。香港那些描写黑道的电影,深得施大爷的精髓,一般都会有个好的黑道大哥,特别讲义气,照顾兄弟。然后一个反派的黑道大哥无恶不作。主角总是个跟好的黑道大哥有关系的人(也可以是他本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主角把坏的黑道大哥给灭了。至于“好”的黑道大哥是不是也干坏事,也作伤天害理的事,就不是重点了。
古往今来,任何组织要存在和维持下去,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梁山组织也不例外。梁山好汉们所追求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生活方式,没有庞大的资金来源更是万万不可的。而梁山组织本身又不是盈利性的机构,好汉们及下面的喽罗们也几乎都不事生产。那么钱从哪儿来呢?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知道黑帮组织的财源无外乎两个途径,一从事白道生意如酒楼饭店,建筑公司等,二是黑道生意,下等的抢劫,收保护费,中等的开赌场妓院,上等则是走私、贩毒、制伪钞。一般白道的生意都是幌子,黑道生意能顺利做下去,则需要跟白道(官府)勾结,并找到后台。对梁山组织来说,毕竟发生在将近1000年前,黑社会的始祖和雏形阶段,虽也开些酒楼等白道生意,但主要是打探情报用的,而好汉们大都得罪了政府才上的梁山,所以后世的那些黑道生意当时很难做。当然不少好汉在上梁山前,这样的黑道生意还是或多或少做一些的。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黑社会组织最古老的办法了,那就是劫掠。梁山组织从王伦时代开始,其主要的财源就是靠劫掠客商。初期组织规模比较小,只要抢劫过路客商就可以了。但后期到了宋江时代,好汉们增多,光靠劫客商也无法维持了,所以就只能攻州掠府了,比如收双枪将董平的那一次,就是攻打的东平府。当然期间偶尔新的头领的加盟会带来一部分资金,如晁盖、李应、卢俊义等入伙,不过每加入一批新的头领,维持梁山的消耗同时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