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原味清水镇(1 / 1)
157原味清水镇
何伟的“装甲车”弄好了,把尔非和伊立叫到现场。这些天,他叮叮当当地搞得附近几乎家喻户晓了,院子外至少围了好几百号人。
所谓的装甲车就是几块钢板焊接成一个四方笼子,前方和顶蓬各开了个窗,人装里面。
何伟驾驶着车在院子里兜了几圈,伊立上前问他:“就这破玩意,能开到大街上去吗?”
何伟从车上跳下开玩笑说:“那交警还不以为世界大战打起来了。得另弄辆车把它运到一个叫清水镇的地方,从那儿再进山。你会开车,要不上来试试?”
伊立说:“那我得上外面遛遛,找个地方颠颠,真担心它会散了架。”
何伟要他尽管放心,叫他别开远了。伊立把他拉上一块上了车。
车子一驶出院子,围观的人便撵在后面大声起着哄。伊立一上手就把速度提了起来,车轮子尽往石头上碾。前面有条小马路,伊立问何伟警察这儿设了岗没有,何伟不知其意便说没有。
伊立说:“那好,你坐稳了。”还没等何伟反应过来,车子猛地一个颠簸,车轮往马路牙子上撞去,何伟“哎哟”一声,脑袋撞车顶上疼得牙齿直挫。
伊立就这么开着铁壳车在马路牙子上蛇般反复来回趟着,何伟就只会抱着脑袋瞎嚷:“我的车,你开慢些,就是铁疙瘩也让你撞成饼了。”
那些撵着看热闹的人,一个个目瞪口呆了,这车开得也太拽了。
车子验收合格,确定第二天上午,人、车同时上路,何伟随车押运,尔非和伊立搭乘长途大巴,直赴清水镇,估计尔非一路要先到半天。
下午小芬下班,尔非和伊立拉上她去向老爷子辞行。一路上,小芬吵吵着非一同去不可。尔非和伊立唱红白脸,哄着吓着她。
尔非说:“三个大老爷们,你掺和什么呀,挤挤擦擦地便宜都让人揩了,传出去你以后不好嫁人。”
小芬说:“那你们中哪一个娶了我,不就得了。”
尔非说:“那你嫁何伟好了,我和伊立都有对象了。”
小芬惊叫一声:“我不嫁他,一脸的疙瘩像树皮,好糙手的。”
伊立说:“那就嫁野人好了。听说公主山里有野人,万一我们照顾不过来你,被野人掳去了,你就认命吧。”
嘻嘻一笑,小芬说:“哪来野人呀,那是蒙你们这些外地佬的,好赚你们的银子啊,没有的事,我不怕。”
伊立接着吓她说:“没有野人有野兽不会是假的吧,要不弄这个铁疙瘩干嘛,一不小心被熊瞎子抓脸上一把,你都没脸回靖洲了。”
小芬仍嬉皮笑脸地说:“要抓也先抓你们,我在你们后面躲着。再说了,你们能让我被抓着吗?伊大哥,尔二哥。”
尔非和伊立同时答应了一声,小芬灿灿地笑着脚直跳,满街的人朝她脸上看。
翌日上午8时,尔非和伊立鬼头鬼脑地来到长途客车站,四外一瞧,小芬没跟来,应该是昨晚的计策生了效。尔非让老爷子把小芬房间的闹钟调到了8时,这会儿恐怕刚醒来。
他俩乘坐的是普通大巴,到达清水镇的时间应该是下午3时。车开没多久,俩人就听见有人聊起了有关凤儿公主的传说,很快就有好些人应和了,立刻一车所谈几乎全围绕着凤儿公主,有关她的种种传说,简直传奇神话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尔非静静听着。
在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凤儿公主的形象愈来愈清晰,俨然成为了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其中最为传奇的是凤儿公主真身如何的千年不败。说到这儿,自然就谈及到了一江,提到一江,就不可避免地引伸出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段。在人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对一江的当年之举毁誉参半,有说他是民族英雄的,有说他盗掘祖坟死有余辜的。
种种传说到了邻近主人翁故里之地,愈往尔非所知晓的真实上靠了,于是有人感叹,若是政府允许发掘公主坟,说不定就能看到凤儿公主的千年不败真身了。
凤儿公主真身果然未败吗?答案可以是肯定式的。或许功劳应归之于麒麟丹的传神作用,但尔非知道,若是当年处理得当,加之气候地理环境许可,这种可能性是极大地存在的,虽然失去了麒麟丹的护佑。
大巴直至抵达清水镇,沿途的道路情况还比较理想。自古一条官道由靖洲直达清水镇,经历年修缮,虽仍为土石结构的,路况一丝也不差。至于在这穷山僻壤之地,怎会有条官道,靖洲志史上如此记载,主要得益于通往西天之故,最初佛教由此传入。
因这条道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官道,其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或许会保持原状至永远。
一览整个清水镇,直叫人仿佛回到了古代。一条穿镇青石板路宽不过仅容一辆大卡通过,沿街尽为明清年代建筑风格的民居,不少是后仿的,皆为前些年旅游之风遍刮此地而兴建。
车子刚停下,许多当地的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抢着拎车上人的行李,很显然是旅馆的人在拉客。放眼看去,道两旁有多家家庭式客栈旅店。
尔非正跟伊立说找家酒店住下,马上有人告诉他们,镇里只有唯一一家酒店,早就客满了。尔非以为这是他们拉客的手段,挣脱不下之际,他见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争不过别人,正直跺着脚,便走到她身边问:“小姑娘,镇上真的只有一家酒店吗?”
小姑娘拼命点着头说:“住我家,我家可干净了,菜饭也挺可口的。”
尔非说:“你可别骗我。”
小姑娘伸出右手小指说:“骗你是小狗。”
伊立一旁说:“那就成交,领我们上你家吧。”
小姑娘正去拎两位看似学者型中年夫妇的包,忙说:“那你们等我一会儿行吗,我得多拉几位客。”
中年夫妇见尔非和伊立像是大城市来的人,便起了意与俩人一路,女的笑着对小姑娘说:“你就别使劲了,我们跟你走还不行吗?”
尔非、伊立和中年夫妇,跟在小姑娘身后向街的另头走去,小姑娘一会儿本地方言,一会儿蹩腔普通话,滔滔不绝地说着她家旅馆的如何好法。
尔非便问了,清水镇有何特色。
小姑娘马上说:“有哇,你们看见了的,一色的古代民居,还有关于凤儿公主的大量传说,让你们三天三夜听不完也听不腻。”
尔非说:“那你先说一个我们听听。”
小姑娘嘻嘻一笑说:“现在说不成了,因为到家了。”
出现在尔非眼前的她的家,门上钉了块牌“听凤小阁”,二层楼房,飞拱翘檐,与别家也无甚奇特之处。
小姑娘喊着“娘,有客人来了”,把客人领进屋。一位清清秀秀三十多岁的妇人迎了过来,手脚麻利地去接客人的行李。
一侧有个简易柜台,后面坐着位戴着副眼镜的老先生模样的老者,笑呵呵地与客人打着招呼,让过去登记。
尔非要了间两个铺位的小房间,一天八十元包三餐伙食,午晚两荤两素一汤。尔非对老者说:“晚一会儿还有两位朋友过来。”
老者笑眯眯地说:“我帮留间房就是了,放心吧。”
登过记,小姑娘过来领客人去房间,均在楼上。
小姑娘先领中年夫妇到前面一间客房,再转回头来领尔非和伊立进了另间房。里面挺简陋的,但也确实如小姑娘先前说的,挺干净。
小姑娘告诉他俩,稍过会儿,她会打盆水来让洗洗手脸,然后就可以开饭了。
尔非在她走时对她说:“你可别忘了待会儿得讲故事我们听。”
小姑娘笑着说:“忘不了,但最好听我爷爷说,他脑子里可装了好多好多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不到六点钟,小姑娘上来请尔非和伊立下楼吃饭。
饭开在后院的一颗大树下,共有两桌一十五位客人。小姑娘一一端上她母亲弄的菜,两荤是粉蒸肉和一种炸得油汪汪的小鱼,看一眼食欲便有了;两素为小白菜和一种当地的野菜,小姑娘介绍说,叫凤儿青,老辈人说,是凤儿公主经过清水镇那年山上才有的,青幽幽煞是好看;汤,还在锅里,小姑娘的母亲说要等到饭吃得差不多了才上,鲜菇鲜木耳加土鸡蛋,那个鲜!
这顿饭吃的,所有人最后都说,要开在城里,准定顾客盈门包发大财。
吃过饭,尔非和伊立要去镇上转转,小姑娘撵在后面说:“要听我爷爷的故事,八点钟准时开讲。”
一条穿镇大街,数不尽的各色小店,许多小吃看去就挺诱人的,伊立各样买了些准备何伟来了喝点儿小酒,刚才人多,他没好意思要酒。慢腾腾走着大概也就二十来分钟,一条街逛到了尽头。
回到旅店,门已半掩,前厅里就老板娘用簸箕簸着一大袋米,见客人一脸狐疑之色,她说:“机打米有的碎了,簸出来好熬稀饭,煮干饭也看得清爽。”
尔非不由赞许地直点头,民风之淳朴由此可见一斑。
说话间,不断有当地人领着三两客人进来往后院里去,老板娘便说:“老爷子说书远近有些名气,别家的老板也时常带人过来听,成了这儿的一景了。”
尔非说:“这不显着麻烦吗?”
老板娘带点儿诡笑说:“才不呢,好些客人下回带人来就指定咱这儿住下了,好事儿。”
尔非和伊立径直往后院里走去,好家伙,大树下至少密密麻麻坐满了三四十号人,一色矮小凳。小姑娘正给客人们端茶,一眼见尔非和伊立进来了,忙拎了两只小凳赶了过来,左右望望,找了个靠近树下摆着的一个竹制靠背椅的地方让俩人坐下了,很快端了两杯凉浸浸的茶送到手上。
老爷子手端着一把小茶壶过来了,走到靠背椅旁坐下,尔非看了下表,心里暗笑,这老头也太准时了,整八点。
老爷子清了清喉咙,用一口蹩腔普通话开讲了。
话说咱这清水小镇就这唯一一条宽不过丈二,长仅三百余米的青石街,谁人走在上面都不足为奇,当今的市委书记来过,没谁稀罕,因为在老古老古的当年,当朝公主,皇帝陛下的亲妹妹凤儿公主曾大驾光临,一双纤纤玉足走遍整条街的每一寸石板……
众人伸长脖子,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在尔非听来,无非是给凤儿公主歌功颂德,因为她曾于灾年,数度从靖洲调拨粮食解了清水黎民百姓的饥荒,于尔非并无多少新鲜材料。
但他仍耐心地听下去,希望在老人的两小时说书完毕之后,私下里向他打听一下有无其他奇特的传说。
如此便催来一阵困意,正闭目养神之际,肩头被人轻轻拍了一下,他睁开眼一看,老板娘低声告诉他,有人点着他的名找他。他知道应该是何伟赶来了,拉了伊立起身随老板娘走去,一只脚刚迈进前厅,一双眼登时瞪得无限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