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李青娘偶得婴戏枕 刘妈妈试绣百子图(1 / 1)
十九回
李青娘偶得婴戏枕刘妈妈试绣百子图
条案上摆了几个婴戏瓷枕,据说产自磁州,也有圆长型的,也有八角的,钰娘走过去,一一看了,方挑了个放风筝的。锦娘也随着钰娘看了一回,看中了只玩龙船的。青娘心思却不在这上头,随手捡了一只,一看却是一小儿肩扛荷叶赶鸭的,她也不在意。回到府中后便交给了晴儿,让她收着。
刘妈妈见青娘出去了一天,脸色却也如平常一样。原来悬着的心倒放下不少,自然要问这问那,帮着换衣服、拿手巾。
她听说那瓷枕是在舅老爷家做诗得的采头,便朝晴儿手里看了一眼,见是小儿负荷的,竟非常欢喜,要青娘当时就枕了。青娘就说:“妈妈,虽说快入夏了,可也不能用瓷枕哪,这么冰凉的,怎么能行?”
刘妈妈却笑着说:“姑娘,你哪里知道,这小儿扛着荷叶是最吉祥不过的,因为有荷,就取了个谐音,叫做‘子孙和合’。却也不是让您真的枕着,放在床边,应个令就是了。”
青娘听了这话却飞红了脸,嗔道:“妈妈又说这样的话,我一个未出阁的女儿枕什么‘孙孙和合’,让人见了岂不是要笑死?”
刘妈妈听了却不以为意,说道:“姑娘,这知道的说这是‘子孙和合’,不知道的可不就是一个平常的枕头,谁又会取笑?姑娘随手这么一拿就能拿到这样吉祥的,当把它抓紧了才是。”青娘听了刘妈妈的话,也不反驳,也不应声,只是整理手上的花钗。
刘妈妈见了叹了口气道:“姑娘,您哪都好,就是这脾气,看似随和温柔,其实骨子里傲得很。”转身对晴儿说:“姑娘不愿意就罢了,别又像早上,把张天师不知给咱扔到哪儿去了。”
青娘听刘妈妈这样说,方才一笑,“妈妈,您的一片心意,哪敢辜负了,我想着将张天师放在屋里只能保屋里平安,哪如放在院里,这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可不都平安了?再说了,人家在外头累了一天了,又要从容得体进退有度,又要言辞优雅大方稳重,在屋里还不让我随意些吗?”
刘妈妈摇了摇头,拉着长声说道:“姑娘说得是”。青娘就拉了刘妈妈的手说道:“妈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那些都是以后的事,咱们过好眼下,将来还愁没有您说的这些吗?”
刘妈妈听了这话便说道:“姑娘的见识妈妈自然是不如的,就听姑娘的。”她见晴儿拿了东西进了内室,就低声问青娘:“太夫人可曾对太太说了什么,那大舅太太是何样的情形?”
青娘说道:“大舅母似是有意向母亲提起一家人的话来,母亲却不甚兜搭,外祖母话里话外只说尽心就好,不要刻意。我想着咱们的意思舅舅家应该是明白的,不然也不会这样说。”
刘妈妈便说:“既然姑娘没有这份心思,早早把意思递过去也好,拖拖拉拉的反而伤了亲戚的情份。”
正说着,就见雨儿拿着几把丝线进来,与青娘见了礼,又对刘妈妈说:“妈妈,您要的丝线都放您屋里了。”青娘听了就问:“妈妈,这阵子总见您在屋里没事不出来,可是身上不好?”
刘妈妈听了一笑:“倒让姑娘惦记了,妈妈这身子骨硬朗着呢,总得陪着姑娘。这几日是想着也没什么要紧事,不如趁着眼睛还行,提前给姑娘绣点东西,等以后好用得上。”
雨儿听了说对青娘说:“姑娘不知道,妈妈不知从哪儿找来的图,画得全是些小孩子,没有一百个也有几十个,说要全绣到褙子上。”
青娘就问:“我与妈妈天天在一处,怎么您要绣这么多的小孩子怎么从未见与我提起过?您眼睛已大不如前,不好好保养着,绣这些费时费心的做什么呢?”
刘妈妈听了却是一笑:“不怪姑娘不知道,是妈妈特意想瞒着姑娘的。”见青娘疑惑,刘妈妈又说:“是咱问了风儿,说京都显贵嫁女陪嫁里头也有送红衫百子图的衣裳的,妈妈就想,太太在女红上是不甚在意的,这百子图又是个费时日的活计,必得早动手才能绣好。又怕姑娘说‘过好眼下’这样的话,才特意没和您说。”
青娘听了,心里一酸,勉强笑道:“妈妈对我的心思我都明白,您别藏着了,大大方方的绣吧,有什么事就让雨儿、晴儿去做。只别太劳累了,不然让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呢?”
刘妈妈听了这话,神色松泛了许多,说道:“妈妈心里有数。前几日听风儿说这京都人家嫁女和明水有很大不同,嫁资竟是比取妇还要高,妈妈就想,这可怎么得了。想着老爷虽是长年为官,可多年在外,各种开销、往来想必也是不少,就是不知到时候能为姑娘陪送多少。”
青娘听了就说:“东坡先生曾撰文说过,资助族里一位苏姓女子两百贯以充嫁资,已故的蔡福州(蔡襄)也发过‘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这样的文告。妈妈,若是男子结亲时不问两家门户,只见嫁妆厚薄,贪图一时富贵,那新妇也必定会因其富贵而轻其夫傲其舅姑。孰重孰轻呢?”
刘妈妈叹道:“姑娘,您这是姑娘家的心性,没受过柴米油盐的煎熬,自然是看轻银钱的。您有所不知,这嫁妆含了许多层意思。这头一层,就是表明咱是正正经经三媒六聘的正妻,不是被娘家卖掉的,不是妾。这第二层,也有讨好的意思。您想想看,但凡姑娘适了人家,就算是带过去些丫鬟婆子,算不得孤身一人,可又要讨好舅姑、夫君,又要讨好叔伯妯娌,哪怕是些得脸的下人都不能随便得罪,若手里没有东西,拿什么得别人的欢心、收买人呢?还有一层意思,姑娘看妈妈就知道了。咱还不是因为年轻时死了丈夫,又没有银钱傍身,叔伯兄弟们又容不得母子们,才落得个离乡背井的。”
青娘听了这话就说:“怪不得舅舅家为钰表姐准备了那么多,却原来有如此的意思在里头。虽说京都的风气如此,可咱们也不要因着这个生了别的心思,父亲为人刚直,又没有田产、铺面。不说别的,单单这么大的宅院每年也要不少的银钱来租它,若是为了我的事情让父亲为难,那是万万不能的。妈妈这话也就对我说说,对别人可千万别讲。”刘妈妈点头应了,两人自去看《百子图》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