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第五十七章(1 / 1)
一处极不起眼的小渡口旁,李瑁与杨玉环相对而立。他从马上取下装有衣物与钱财的包袱递给了杨玉环,“这个渡口无关要塞,没有人会注意到,你正好从这里离开,徊文会护送你到安全的地方。”
杨玉环接过包袱却没有立即上船,而是做最后的挽留:“王爷这一次救玉环逃出生天,万一被发现了定会遭难。当真不与玉环一同离开么?”
李瑁摇了摇头,婉拒道:“既然有法子救人必然是已经想好了后路,你不用担心我。战乱频频,此一去山长水远,你要保重。最好能离开大唐,重新开始另一番生活。”
“王爷……是要继续寻找王妃?”纠结了许久,杨玉环还是问出了口。
李瑁并不隐瞒心中所想,如实相告:“晴儿我是一定要找到的。不仅如此,父皇如今还没有脱离险境,李瑁身为人子也不可弃他于不顾。”
对于自己的明知故问与李瑁毫不遮掩的回答杨玉环只能自嘲地苦笑。“玉环明白了。经此一别日后怕是再无相见之日,玉环想求王爷一件事,希望王爷可以答应。”
对于杨玉环李瑁终究有愧,自然不会拂了她临别的心愿。“你说。”
“他日若是王爷寻得了王妃的下落,玉环想请王爷代玉环向她道歉。”杨玉环目光飘忽,忆起了诸多不堪的往事:“当日玉环酒醉胡乱说话,使得王爷与王妃生出嫌隙,事后更是派人去韦府报信说王爷会因为韦昭训的事迁怒于王妃。韦昭训才会派影茹去到王府,让王爷从王妃口中听到实情。玉环当初所想不过是为自己讨一个公道,却不知王妃已身怀有孕,更不知会害的她小产甚而终身难孕。此事被杨国忠得知,他要挟我如果不在皇上面前帮他们说话,便要跟王爷道出真相。以致于他们一党权倾朝野,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玉环实在悔不当初。”
李瑁当年便觉得事有蹊跷,影茹怎么会突然跑去找韦瑶晴。后来出了许多事让他忘了这份疑惑。今日听得杨玉环道出来龙去脉,他才全然明白过来。可是事情过去了那么久,究说起来一切全是因他而起,他有什么资格责怪杨玉环呢?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请娘娘放宽心,放下过往吧。”李瑁出言宽慰。
杨玉环笑道:“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我是真心希望王爷能与王妃早日相聚。”
李瑁听得出杨玉环话中的诚恳,也了解她心中的苦,即是另起了话头:“战乱之年变数无穷,这里虽然不引人注意,也不是绝对安全,久留不得,贵妃娘娘尽快离开吧。”
“王爷保重。”杨玉环依依不舍,却是清楚自己再没有留下来的理由,反而会成为李瑁的牵累,向他道过珍重后转身上了预先备好的扁舟。
“徊文,一路上要照顾好贵妃娘娘,你自己也要当心。”徊文跟在李瑁身边十多年,李瑁对他的信任可想而知,此番托付着实郑重。
“奴才一定不负王爷所托,也请王爷多多保重。”徊文双膝跪地,朝着李瑁磕了三个响头,驾舟离开。
船儿驶离了岸边,杨玉环不再将目光流连于李瑁,她背过身去的一刻泪水滑落。杨家有女,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多少人艳羡她这副好皮囊,这份传奇的富贵命,又有谁能体会到她机关算尽到最后仍是没能留住此生挚爱的凄楚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成全李瑁与韦瑶晴,至少如此她还能保住自己在他心中那仅有的美好,才不枉她与他做过五年的夫妻。
杨玉环离开了,带走了她自己与李瑁、韦瑶晴之间大半生的爱恨纠葛。前尘已舍,过往的那些画面或美好或伤痛,还是一一浮现在李瑁眼前。韦瑶晴是他万万不能辜负之人,他这一生注定只能愧对杨玉环了。命之一字,何曾由人?
遥遥望去,杨玉环与徊文的身影隐没于水天相接处,李瑁收回目光敛了心绪准备返回马嵬坡。他还要帮着陈玄礼善后,还要安抚因为杨玉环之死而伤心欲绝的李隆基。无论从前发生了什么,李隆基都是他的父皇,更是一个在风烛残年失去了家园的老人。
就在李瑁上到马背欲策马而归之时,一个人出现在了他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