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第五十章(1 / 1)
对着锦云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遍又一遍,进而闭着眼睛沉思了良久,安禄山才开口问道:“你真的是失踪了四年的寿王妃?”
安禄山曾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宫中是见过韦瑶晴几回的。有此一问仅仅是因着意外而非怀疑什么。这一点,锦云心里自是再清楚不过。她拱手以示尊敬,回话道:
“锦云确是离开了四年,但早已不是什么寿王妃。况且皇上新立的大燕才是正统,李唐很快就会彻底覆灭了,何来的寿王爷呢?”
“哈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锦云的话让安禄山心情大好,朗声大笑着夸赞她到。
锦云见形势有利,趁机为安庆绪说起了话:“皇上,晋王殿下潼关一役失利而返,非是能力不足行事无果,全是锦云建议晋王殿下假意战败,如此才能博得李瑁魏衡风等人的信任。现在李瑁被软禁于长安王府,魏衡风则不敢真的违背李隆基的命令,最多撑不过五日便会出关迎战。到时候,潼关便成为皇上的囊中之物了。”
“父皇,虽然当初是按照云姑娘的建议才假意战败,终究是儿臣惹得父皇不悦。儿臣恳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儿臣代替崔将军去打这一仗。”安庆绪瞅准时机,将锦云教给他的话说了出来。
安禄山看上去五大三粗,实则为人多疑,心思细腻。尽管了解到了锦云很早之前就在帮助安庆绪,这次投诚的理由也很充分,而她寿王妃的身份更加足以解释她为何要如此费尽心思致李唐皇室于死地,可他仍不肯全然相信于她。尤其这阵前易帅之举牵连甚广,不得不谨慎为上。
思及此,安禄山出言安抚道:“庆绪,这些日子委屈你了,父皇以后会好好补偿你。但是崔乾佑带兵打仗从来没有犯过错,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就突然换统帅对军心会造成动荡,这件事还要好好斟酌。”
早知事情不会太过顺利,安庆绪倒也不着急,依着事先的安排不疾不徐地对安禄山说道:“崔乾佑明里的确没有犯下过错,暗中却有不臣之心。让这样的人统领我们大燕的军队,岂不是正中了李唐的下怀吗?”
安禄山闻言皱起了眉头,立刻问道:“怎么回事?”
安庆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锦云:“云姑娘,事情是你发现的,就由你来说吧。”
“是,殿下。”对着安庆绪示意之后,锦云转而对安禄山继续说道:“之前在潼关时,我偶然发现了魏衡风写的一封书信,收信之人正是崔乾佑崔将军。言辞之间二人早有默契,魏衡风会死守潼关不出,崔乾佑则假装挑衅实则等待时机暗中相助配合。若非如此,我也不必急着让李瑁返回长安,刺激杨国忠再度进言李隆基下圣旨强令魏衡风出兵。然而,就算不得以交战,崔乾佑肯定也不会尽全力,甚至会与魏衡风合谋危害大燕。”
锦云所言让安禄山脸色骤变,大骇之下却不忘小心求证:“那封书信现在在哪里?”
“锦云未能拿到手。”锦云觉得汗颜地低下了头。
安禄山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锦云见状,连忙说道:“虽然没有那封书信能证明锦云所言属实,但到了明天,崔乾佑必然会获悉李瑁被软禁的消息。锦云敢断定他不会禀告皇上。皇上若是对锦云心存疑虑,不妨等上一两日,到时候便知真假。”
事出突然,安禄山一时难辨真伪,又不能直言对锦云不完全信任,即是笑着打起了哈哈:“云姑娘言重了。事关重大,还是小心点好。万一那是魏衡风的反间计,冤枉了崔乾佑岂不坏了大事?就按照你说的,等上一两天吧。要是崔乾佑真的敢背叛朕,朕绝不容他!”
“是,皇上/父皇英明。”结果早在锦云预料之中,她与安庆绪都没有再纠缠于其中,异口同声地回应了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