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朝堂(1 / 1)
莫愁把手收走“你想怎样随你”昭仪冷笑了一声“你就这样死了未免太可惜”
就在后宫暗藏不安的时候,被一件事措手不及的襄王此刻也顾不上这些,当时为了平乱登基曾经向黑衣人借兵欠下的总是要还的而就在此时债主也来了毕竟纸包不住火,朝中大臣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连大气都不敢出
“寡人曾答应割让东地500里予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齐国派来使节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换句话说就是要反悔变卦了
宋玉恭敬地站着任楚王眼神扫过就是一言不发
臣子子良思考了一会首先打破冷场说道:“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宋玉打量了下说话的人,再看楚王刚毅冷峻的脸上果然闪现一丝不悦,襄王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不想割地,你们想一个漂亮的借口给推了吧,谁知子良上来就是仁义礼信,这样众人还能再说什么?楚王不悦,在退朝后重又召见景鲤召常和太子太傅慎子。
一向脾气火爆的昭常听说要谈此事第一个发言,刚刚在朝堂上他就想说了但碍于要给子良留个面子口直心快,立马道:“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500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景鲤点点头接着说:“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大王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强齐,而又不给割地,这就在诸侯而前违背了大义。楚国既然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国。”
比较保守主和的景鲤主动请缨求助于秦
楚王有些头疼说的都有道理,年纪最大的太傅看出了楚王的为难接着道“臣有一计谋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可直言”
“大王您先派遣子良到齐国去进献东地伍佰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任命昭常为大司马,去守卫东地;再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往西去秦国求救。”取子良以应齐取昭常以驻守取景鲤以求援。
“好,就依太傅诸爱卿就按各自所言去吧”
“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楚王坐在王座上看着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露出一丝笑意,他不会输。
宋玉见他们三人出来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立马觐见楚王“割地之事大王准备如何应对?”
襄王觉得太傅此计甚好正巧没有人炫耀一番,宋玉即来商议国事就先把私人恩怨放一边随便说了一下,那语气就像在说没你的事了真是多管闲事一样
“大王怎会向齐国借兵?”宋玉总觉得事有蹊跷而且这个问题恐怕不在于如何解决更可怕的是发生或是后果“子兰之祸,你又不是不知若无齐国相助寡人怎会有现今的王位”
“这一切万一都是秦人策划的那这番我们的齐楚盟约必当重重受挫唇亡齿寒,为今之计我们应当派人去齐国澄清利弊告知一二啊!即便割地也不可将齐国如此戏耍,失了人心”
“无稽之谈!”襄王将宋玉斥退。此后宋玉不断上奏阻止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子良前去答应齐国敬献五百里东地而昭常又在东地驻守齐王大怒派兵前去收地而此时前往秦国求援的景鲤带了秦军赶到,齐兵自知面对楚国和秦国不敌只得作罢,从此楚齐结下了梁子再无往来。
襄王自然是满意无比,而宋玉也明白了当年夫子屡屡劝谏无果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