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到了张家,訾信才知道,原来是永泉的奶奶阳寿将尽。等到小永泉站在奶奶床前,那张奶奶只是睁眼看了小永泉一眼,便一命呜呼了。
事后张家忙着料理后事,先是订了扛棚,这扛棚就是发丧之时抬棺材用的。
一般分为八抬,十六抬,三十二抬,六十四抬以及一百二十八人抬。所用棺罩也不相同,大致分为大棺罩,小棺罩,和子母棺罩。
棺材则有硬三五,软三五,二四和狗碰头的分别。
硬三五便是棺盖为五寸,梆为三寸。软三五和硬三五相仿,只是棺盖上加了个边。
二四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倒是这狗碰头,据传有种野狗,能闻着死人的臭味在坟上刨洞,刨到棺材了,就用脑袋撞破棺盖,之后便把死尸拖出来吃肚肠子,这种野狗体形巨大,头上长着大红血瘤,只因常年吃死人肉,所以身上尸气重,牙齿带有尸毒,那瘤子比铁锤都硬,穷人用的三寸柏木薄棺被它撞不了几次,便会撞穿,所以那些廉价的木棺便俗称为狗碰头。
张家也算富态,自然要给老太太买那桑木硬三五的子母棺。
这种棺材大漆红色四十八遍,据说放在地下,那黄土尚能离棺两寸而不相侵。
张学冲准备好一应俗事,才赶来和依圣商量踩穴的事情。
那时候,死人出丧都是要请风水先生选一块好坟地的,一来使先人安息,二来使后人承福。
这阴宅要看山相水法,有道是:前有照,后有靠。意思就是这坟前要有水,坟后要有山。
不过光这样还不行,风水界常言: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可见寻龙点穴实非易事。
何况点穴之后,还要造葬理气,古时先贤曾道:“人葬出盗匪,我葬出王侯。”可见这造穴也是重中之重。
只是张学冲却没想到,依圣早就为他家寻了阴宅龙穴了。
依圣告之张学冲:“这龙穴的水借白洋淀,山借太行山,乃是辈辈荣华显富贵的吉穴,不过此穴定葬安金之时,却必须依天顺意,同遇三事方可封土。”
张学冲便问依圣:“哪三件事?”
依圣答道:“当你见到有‘车上房、鱼上树、东边来个铁帽子王’这三种迹象时,就即刻下葬。”
张学冲自然觉得此事太过离奇,追问依圣,却只被告之:天机不可泄露。
张学冲无法,只得照着依圣的意思,请了三十二抬紫色子母罩棺,到了依圣指点的龙穴,便开始造葬,不过那抬棺的却没有停步,仍旧绕着圈子转悠,因为这扛棚只有在定穴安金的时候才可以下棺。
挖好龙穴之后,却仍不见依圣所说的三种迹象,张学冲自然心急如焚,询问依圣,后者却只是讪笑不语。
张学冲只好苦苦等待,时至下午,本来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却不想突然下起了晴日雨。
下人见了,忙招呼人把扎的纸活搬到一棵树下,以免还没焚化便被淋破。却不想这纸车正叠在那纸屋之上。
恰在此时,有一山户回山,见到下雨,便折了树枝遮雨,手中的鱼也正巧挂在树枝之上。
张学冲见已经应了两事,心中大喜,不多时,又有一人头顶铁锅自东而来。
张学冲见三种迹象已现,便要命人下葬,却见葬穴已聚满了水,张学冲以为要把水泼干,便臼了七下。
这时他才想起依圣大师说的‘三象若现,即刻安葬’的话,见那葬穴之中积水颇多,怕误了时辰,只好作罢,差人下棺封土。
安葬完毕,骤雨即止,又是晴空万里。
张学冲自然高兴,依圣却哀叹不已。
张学冲见了连忙追问,那依圣却只是摇头叹道:“时也,命也。”
正文 第七章 双塔
(更新时间:2007-5-30 20:21:00 本章字数:3028)
这张学冲家的房子分为前后院,前院五房正间,东西各三间厢房,有廊子,有门楼。而那后院跟前院相仿,只是少了门楼,多了祠堂而已。
此时张学冲,依圣以及訾信三人就在后院正房中说话。
只见依圣言道:“依我之见不如将永泉过继与訾兄为子,以副为家可挡天灾。”
张学冲听了依圣介绍訾信的家世,此时自然乐意,便道:“这几年劳烦大师功德无量,就依您吧。”
恰在此时,小永泉冲进屋来,拽着依圣的袖口说要上塔,仔细一问,方才知道,原来是他在院子里呆着时,看到了城里的古塔。这小永泉还是头一次下山,自然觉得新奇无比。
依圣无法,只好许诺明日带小永泉游塔。
翌日,依圣,訾信以及张学冲便带着小永泉进了涿洲城。
这涿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建成2000余年。战国为燕之城邑,秦时置涿县,三国魏时设范阳郡,元为涿州路,明清时期先后隶属北平府与顺天府。
清乾隆帝南巡路过此地曾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的诗句。
只因此地乃是京城南大门,所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等到四人步入鼓楼大街,便把小永泉给看呆了,只见这里商号,饭店,赌局,药铺林立,路边变戏法拉样片的小贩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那正街的鼓楼,中间挂着口大钟,下边一面大鼓,四角还各有一面小鼓,钟鼓齐鸣之时,更是方圆三十里可闻。
一行人转来转去方才来到訾信开的赚当局,只见门房五间,都是青砖古式的瓦房,帐房先生见东家来了,便客气的把众人让了进来。
等到上好清茶,訾信才吩咐帐房唤来下人来顺,使其带小永泉前去游塔,几个大人则留在店里休息。
那小永泉想要去的塔,本是双塔,古有天外卓绝双芙蓉之美称,有诗云:双烟直夺青云路,金无遗迹恨吞胡。
相传建塔是为了压住两个海眼,只因这海眼中的龙经常兴风作浪,危害人间,于是天宫便派了两个仙人下凡,命其在这海眼之上修造双塔,镇压双龙。
这北塔名云居寺塔,南塔名智度寺塔,因为想要镇压双龙,就要在天明之前修好,否则双龙醒来就会察觉,所以这双塔据说是一夜之间修砌完成的。
等到小永泉爬到塔顶,便看到里边的壁画佛像,不过他却反而对中间的塔眼更感兴趣,来时他就听来顺说,往这塔眼里扔钱便能听到水声,一试之下,果不其然,甚至还能听到酷似龙鸣的声音。
这可把小永泉乐坏了,来顺身上那一枚枚的铜钱全都让小永泉给扔光了,要不是来顺他见机把银圆藏起来,估计他自己跳进去的心都有了。
等到钱扔光了,小永泉见没有乐子,也就喊着要回家,于是二人便下了塔。待回到塔底的时候却见到一个小男孩正在往一个要饭的脸上撒尿,小永泉见了二话不说,上去一拳打在那孩子脸上,口中说到:“你怎么欺负人?”
那孩子也不示弱,一脚便踹回来:“你管不着?”
小永泉一闪身,下了个拌子,等对方倒地之后,他就骑在人家身上,边打边说道:“我要教训教训你个没家教的。”
把人家打的鼻青脸肿,小永泉还颇为得意:“我叫张永泉,是訾信的义子。”
那孩子却不理小永泉,只是躺在地上大叫道:“死人了,打死人了。”
这时路边来了一帮官差,见到躺在地上打滚的孩子,便在远处叫道:“少爷。”
小孩见来个官差,直接指着小永泉喊道:“那小子打我了。”
来顺一见势头不对,上前夹起小永泉就跑。
等到跑回赚当局,来顺把实情说与东家,訾信只道:“先打探一下,是谁家的孩子。”
来顺惶急之下,有些口吃:“可能…是个少…少爷,跟当官的有连。”
正说着,外面却有人通报道:“巡警署长大人到”(辫子警察)
訾信一愣,心想:这事可大了。
那巡警署长姓崔,也是涿洲人士,名唤崔英,字唤祥。因是本地人,面子上还过的去。
崔署长一进门便嚷嚷道:“谁吃了豹子胆了,竟敢打厅长的公子。”(巡警厅厅长,直属朝廷,比县太爷这地方长官大几级)
反倒是訾信处变不惊,行礼道:“署长大人可好。”
署长却没回礼,只道:“訾先生,我这是公事公办,听说那小子是你的义子,这胆子也太大了。”
訾信心道:这回可捅了大娄子了,忙解释道:“误会误会,犬子不韵事事,您多担待,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还望署长大人从中周旋。”
“小孩子打架没关系,三姨太说了,就想见见这小子。”署长道。
訾信心中嘀咕:没见见那么简单吧,真交出去怕是命都没了。
想至此,訾信连连对帐房先生使眼色,后者见机之后便以砌茶为名,进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