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1)
果然,里面已是人去楼空。
上官婉儿从不否认武三思行事缜密,让太子与李多祚向皇上索取她,这原本就是武三思的主意。这是个绝妙无比的主意,当皇上与皇后在乱兵中被杀身死的时候,上官婉儿可以暂时躲避在太子的军中。而当武三思率军平定判乱时,上官婉儿也已回到城中自己的府上,有武三思派来的卫队保护她的安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上官婉儿万没有想到太子竟出人意料地先杀死了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的一切美好愿望随着被抛进来的武三思的人头跌碎了。
“皇上,请不要把臣妾送到叛军手中。”当今活着的人当中,几乎没有人见过上官婉儿落泪,更不要说如今日这般哭得似梨花带雨。
皇上一生多经变故,闻听宫外噪杂的人声,早已惊得呆坐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到底还是韦皇后来得刚强,她伸过手来扣住皇上的手腕,让他镇定下来,并对上官婉儿厉声道:“婉儿,皇上和我一向待你不薄,大难临头之际,你怎么讲出这等话来,让人心寒?”
听韦皇后这样讲,上官婉儿连忙跪倒在地,匆忙之中却没有忘记提起长裙,以免被压皱。“皇上,皇后,婉儿世受国恩,怎敢有苟且偷生的念头?只是,婉儿便是投身于乱军之中,非但于事无补,反尔可能引来大祸事。皇上请想,太子最恨的是谁?把臣妾交了出去,他必然再来索取皇后。交出了皇后,太子丧心病狂,他即使不肯亲手弑父弑君,他也一定会逼取您禅位给他。皇上,那时,您没有亲人,也没有皇位,生而何意呀!”
宫门外一阵鼓噪,紧接着便传来沉重的撞击声。李多祚的手下正试图破门而入。
“皇上,”上官婉儿惶急道。“这宫门挡不了他们一会儿,请皇上与皇后移驾吧。”
“现在能到哪去?”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都已吓得面色苍白,声音战抖。“宫里到处是乱军。”
“向北,出玄武门。”皇上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高声道。
一阵忙乱过后,皇上、皇后这一行人开了后宫门,脚步踉跄地奔了出去。从百福宫到玄武门至少也还有二里多地的距离,没有马匹,没有步辇,皇上、皇后及公主、嫔妃们似沉船前的老鼠,高一脚,低一脚地狂奔。
李多祚的兵马很快便发现皇上出逃了,手持长刀的兵士们嘶喊着追了上来。
“刘爱卿快快救驾。”
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见皇上等人狼狈不堪的样子,也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太子要从玄武门入宫么?
“打开宫门。”刘景仁大手一挥,玄武门被打开了,外面是黑沉沉的皇家禁苑。“皇上真要出宫么?”久经战阵的刘景仁知道,禁苑中草木茂密,凭李多祚带入宫中的几百兵士,很可能被皇上脱逃了。“外面路途艰险,不知有没有乱军的伏兵。皇上还是上玄武门楼避上一避。”
要想登上玄武门楼,只有门两边的两条狭窄的马道,倒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同时,也是个瓮中捉鳖所在。
皇上一下子坐倒在门楼的木柱边,招手叫过刘景仁。“你守在下面,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乱军上来。如能将这班人擒住,那就更好了。听动静,他们没有许多人……。|4020电子书|”皇上还不知道,为了安排太子进宫,刘景仁只在这里留下了一百多名飞骑。
见刘景仁目光闪烁不定,上官婉儿猛然醒悟过来,道:“刘大将军,太子穷凶疾恶,已谋害了武三思武大人父子,下面他就要弑君了。”
“嗯。”刘景仁用力点了点头,很感激上官婉儿的提醒。只一念之差,便险些给自己引来灭族的大祸事。
十四、
夜,丑初(2点整)。
太子跟在李多祚身后追至玄武门楼下时,见楼下的马道上有一小股飞骑兵士把守。宫门大开,望出去便是禁苑中黑沉沉的夜。
自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后,这北门侍卫向来严整,近几年已增至三千飞骑兵,怎么只有这一百来人?李多祚勒住马头,四下里张望了一番,没见有什么动静。
门楼上灯火通明,莫不是皇上已经登楼了。想到此他策马直奔马道。
“且住。”刘景仁手提宝剑,拦住了李多祚的马头。“李大将军,休要惊了圣驾!”
“刘大将军,请了。”李多祚一向与刘景仁不睦,但眼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便在马上叉手一礼,笑道。“刘大将军忠君保国,勇气可嘉。然而,将军想没想过,眼下世事混乱,韦皇后、上官婉儿、武三思秽杂宫闱,妄自干预朝政,这大唐江山眼见就要完了。太子为人有勇有谋,敬贤爱民,这次事出无奈,才起兵清君侧。请刘大将军转奏皇上,太子与罪臣李多祚待罪宫门之下,旦请皇上交出韦氏与上官婉儿。”
李多祚讲话的声音很高,他希望皇上能够听到他的话,亲自出言询问。只要皇上一开口讲话,事情便大有可为了。
过了许久,但楼上依旧没有动静。
“皇上,太子在下面,请皇上答话。”这话极端无礼,但挤兑在这个结估眼儿上,李多祚也口不择言了。“否则,玉石具焚,可就有违太子的孝心了。”
楼上还是没有动静。李多祚知道,他们在下面耽误不得,但要让手下兵士明目张胆地攻上门楼,弑杀他们的皇上,他可没有把握。
双方一时僵持在那里。
成王李千里与天水王李禧那里已经切切实实地开战了。
金吾卫的兵士们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大捆大捆的柴草,堵住右延明门放起火来。滚滚的浓烟升腾而起,火星与草灰飞满了天。
突然,众人身后发出一阵呐喊,守在太极殿前的左卫兵士们绕过太极门,从中书舍人院后杀将出来。
这是一场混战,左卫兵士目的明确,就是击退叛军。而李千里的左金吾卫则多是在他的积威之下的胁从之辈,闹得最凶的也只是些好事的年轻人。
一击之下,左金吾卫便溃散了。乱军之中,李千里与李禧被纪处讷率人斩杀于马下。只一顿早饭的功夫,宫城南面的叛乱便被平定了。
从门楼的堞口望下去,看不清太子的表情,但很明显可以看到,李多祚手下的兵士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人与马匹都燥动不安。
上官婉儿拿不准这是不是个机会,毕竟她是女流,没有经过战阵。如果冒险行事,代价可能就是楼上这所有人的性命。她点手叫过守在皇上身边的宫闱令杨思助。
“武大人和我一起商讨过他的计划,你的事我也知道得清清楚楚。现在的难处是,武大人已经死了,他预想的一切全成了泡影。”上官婉儿讲到这里,目光紧紧盯在杨思助的脸上。她实在没有时间去猜测此人的心思。“你想不想为国立功?”
“立功说不上。”杨思助睃了一眼正扶住廊柱缓缓站起身来的皇上,小心地对上官婉儿道。“眼下倒是赎罪的要紧关头。”
“说得好。如果你能挫一挫他们的锐气,那再好也没有了。万一大事不好,我还要你保我逃命……。”上官婉儿的目光意味深长。
楼下的李多祚不打算耗下去了。他知道,再等下去,只有凶多吉少。
野呼利抽出腰间的长刀,刀锋在火光中跳动着刺人双目的红光。只听他大喝一声,带领沙吒忠义和十几名兵士冲上马道。
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结束得这样快,当野呼利堪堪将要登上门楼时,杨思助突然从城堞上纵身跃下,手中长刀一闪,这原本为皇上准备的一刀,干净利落地将野呼利的人头斩了下来。攻上城去的人马一窝蜂地又退了回来。
“叛贼李多祚听着,放下兵器,束手就擒吧!”纪处讷跃马横枪从李多祚的身后抢了出来,在他的枪尖上挑着的是成王李千里的人头。
“楼下的左羽林军将士听旨。”皇上终于站出来讲话了。他一手扶在上官婉儿的肩头,一手扶住堞口,向楼下高声道。“李多祚阴谋叛逆,罪不可赦。而你们是大唐的禁军,是朕的亲军,只要你们诛杀首恶,朕绝不会再追究你们的罪责。至于太子……。”
讲到这里,皇上老泪纵横,讲不下去了。
“你们还等什么?难道当真拚上你们全族的性命不要了?”上官婉儿高声道。
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唐朝,大唐帝国,武太后多大的本领,篡了大唐,建了大周,结果怎样?如今还是他们李家的天下。自家的性命重于一切,交情、恩义且放在一边罢!
众将士心头只这么一活动,便一阵乱刀将李多祚、李承况等为首的几员胡将斩成了肉泥。
没有人将长刀指向太子。为什么?皇上方才没有发话。
太子在马臀上猛抽几鞭,带着几名亲随,向禁苑中狂奔而去。
谁能想到,这么一场计划周详的政变,只一转眼的功夫便如飞灰般消散了,没影了,失败了。
到底过错处出在哪?你知道么?我也说不上来。
当天午后,太子的几名亲随又回到了长安城。他们将自己的双手捆绑在一起,只留着握住马缰绳那么一点手指在外面。在这一小队人马的最后,有一匹空马。
不,不是空马,上面驮着一具死尸。
这人是谁?那还用问,即使你没有眼力,从这人的衣饰上分辨不清。你难道想不到,这死人就是太子。
当然是太子!他要不死,跟着他的那几位非但没混上个开国元勋,倒要给满门抄斩。头脑清醒的人谁也不想被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