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1)
云梯靠近城头,楚军的连弩停止了扫射,城头秦军的喊杀声骤然响彻天空,有如山崩地裂,密匝匝闪亮的刀矛剑钩白茫茫一片笼罩了城头……
蒙毅闭上了眼,恍惚间好像鲜血流满了城墙,尸体一具具倒下,有一些前两天还开开心心地唤他“小少爷”,还为他罚跪帮着嫂嫂一起整大哥……而倒下城下的那些楚军尸体呢,他们也是太师父从江东带来的吗,他们中又有多少是我认识的呢?蒙毅不敢去想去回忆。
他突然觉得腹中有些作恶,忍不住竟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喃喃道:“没出息的玩意儿,”恍惚间,看见了城头的哥哥,脑子终于清醒了一些。
只见蒙恬坐镇城头弓弩营,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部死战,整整三个时辰过去了,不知多少楚军横尸城下,平舆城头坚若磐石,城头竟没有一个楚军爬得上来。
蒙恬嘴角微微一笑,一路南下,他对楚军的攻城器械已然了然于胸,包括墨家的屡屡偷袭,一定程度上反而让他在驻扎平舆这段时日针对楚军惯用的连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若论战略战术,即便面对强大如项燕,蒙恬亦有自信无所畏惧,只有墨家那些神秘莫测的武器,才是蒙恬的心病所在。眼见项燕的攻城器械不出自己所料,蒙恬心中更稳了几分,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王贲与蒙毅已站到了他身后。
蒙恬狠狠瞪了眼蒙毅,指了王贲的鼻子笑骂:“小侯爷来的倒及时,来便来了,把这孽障带上来给我添乱吗?”
听蒙恬叫自己“小侯爷”,王贲暗笑这厮看来真是不爽了。
需知王翦早年被封武成侯,而王贲又是出了名的军中纨绔,所以王贲少年时有个咸阳市井称呼“小侯爷”,即使后来军功大震,这个称呼依旧常常被军中兄弟拿来调侃王贲。
王贲歪脖子笑道:“蒙少帅对上项老儿,高手交战千载难逢,不该见见世面吗?再说了,他那么大个人,想去哪儿便去哪儿,我哪管得了他?”蒙恬白了眼王贲,懒得跟这种说话不着调、作事不靠谱的军痞废话,提了蒙毅的后领,一下按在垛口:“老实趴在这儿,要乱动惹了我分神,仔细你的皮!”
蒙毅不满地撅了嘴,心道蒙恬大题小做,有什么了不得的,这种场面小爷我见得多了。表里不一的小孩马上就有了报应,屁股上挨了蒙恬一脚,疼得蒙毅竟捂了屁股下意识脱口而出:“听见了听见了,大哥说的比放的都仔细。”
蒙恬听出蒙毅的粗口套子,气得牙痒痒,知道我现在没空修理你就如此放肆啊,好小子,这笔帐与你记着。
王贲似笑非笑看着这有趣的兄弟二人,突然间一阵破空响,一簇长箭笔直刺来,转眼已经被蒙恬双指夹下。只听城下楚军阵中飞出一骑,“大楚护国将军项燕请蒙恬少帅出城一叙!”
蒙恬与王贲默契地对视一眼,坦然大笑,折鞭应道:“好!”刚迈开步子,却见下袍被扯住了,只见小蒙毅正回头呆呆地望着自己,墨玉色眸子隐约透着晶莹的泪光,微微地摇着头。
蒙恬只道弟弟担心他,心下一暖,屈下身轻轻给了小孩一个爆栗子,“没出息的玩意儿,乖乖等着,大哥去去就回。”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蒙毅望着哥哥的背影消失在城头,只觉得心头越来越空,整个平舆城头的空气中泛着令人窒息的血腥味,让他喘不过气来……
作者有话要说:
☆、老将留丹心
项燕捋着山羊胡,眯了老眼,用复杂的神气望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今日两军对阵,恕小子铠甲在身,不能与项前辈见礼。”蒙恬马上抱拳深深一躬。
“什么前辈晚辈?省了。”项燕挥掌不悦道,“年纪不大记性倒不好,蒙小子,忘了沂蒙山当年老夫曾与你说过的话吗?”
蒙恬想起那时候只有十五岁,被大父蒙骜送至沂蒙山荀夫子处修习儒家六艺,遇到时常来与荀夫子切磋论道的项燕,亲眼见识了项燕那一手力摧神鬼的天问掌,那时的蒙恬年少气盛,是个十足的武痴,竟只用了三天时间,糅合了大父所创“御凫剑法”和儒家“小雅剑”,破了项燕的天问掌的招式。虽然用了兵器算是败了,但一生狂傲不羁的项燕彻底被少年蒙恬的武学天赋所折服。年长他近四十岁的项燕当即和蒙恬称兄道弟,蒙恬也不客气,当即唤了项老头项大哥。
可是时过境迁,现在的蒙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听到这话,脸微微一红道:“小子彼时年轻不懂事,还望老前辈海涵。何况墨家先巨子腹与大父平生俱以同辈论交,您是他的师弟,项大哥的称呼,小子万莫敢当。”得,项燕眉头一挑,这下又多了个老字。
“武学之道、达有先后,无论长幼。老夫一世以武论交天下英雄,岂会沦于世俗之见?”,项燕扬鞭指了平舆城饶有趣味地望着蒙恬,“然而,老夫只觉得遗憾,想不到蒙骜老儿苦心栽培、最引以为傲的天才孙儿如今竟也沦落得窥不破这小小的一座平舆城吗?当真令老夫失望得很啊。”
蒙恬淡淡一笑,绵里藏针答道:“项老前辈谬赞了。连毕生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游侠长老都为护国救楚,老骥伏枥、披甲上阵,我蒙恬一介凡夫俗子,报国尽忠,当仁不让,怎敢于人后?”
“蒙恬小儿放肆!”项梁听出蒙恬言语中的锋芒,拔剑相向。项燕回头一瞪,登时把项梁的剑给瞪了回去,项燕眼中放出精光,“呵人都说将不过三代……老夫只恨上天为何如此眷顾你们蒙家,从临淄稷下学宫到咸阳鬼谷门,你们蒙家生的倒个个是习武打仗的好材料。”
项燕瞥了一眼身边的几个儿子,脸上闪过少许失望之色,言语倏地带了几分落寞:“不过蒙小子你毕竟年轻识浅,听老夫良言相告,兵者,实不详之器也,不仅死后祸延子孙,生前尚会罪及亲友,一着不慎,不过徒留一世不忠不孝的骂名罢了。”
蒙恬听得有趣,冷笑道:“项老前辈今日攻城杀了我蒙恬多少兄弟,难不成还要来渡小子成仙成道吗?”
见蒙恬如此嚣张,项梁终于忍不住吼道:“蒙恬,你休要猖狂,你可知道你父亲蒙武已被我墨家擒获,如今他是生是死,不过我们墨家巨子的一句话罢了!若还要负隅顽抗,那你蒙恬便坐定了这不孝之子的骂名!”
听得噩耗,蒙恬只是粗眉微挑,“大父从小告诫蒙恬,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我辈为国尽忠,区区私名何足挂齿?我蒙恬身为一军统帅,若因私孝而废国事,于家父而言,才是最大的不孝。”说罢纵马又向前跨了一步。
项梁见提及蒙武被擒一事竟对蒙恬毫无影响,指挥手下连弩营,张弓威胁:“蒙恬,你若敢上前一步,管你武功有多高强,大楚的连弩箭照样把你射成活刺猬!”
蒙恬轻蔑地白了一眼项梁,朗声道:“我蒙恬今日阵前单枪匹马于此,不过一全项老前辈昔日江湖情义,竟想不到堂堂享负盛名的墨家游侠长老养了个如此好计谋的儿子!”这话一出,任项燕老脸也挂不住了,项家诸人面面相觑,蒙恬敢来阵前,显而易见是自恃武功,有备而来,有恃无恐。而且蒙恬不但占着理,还句句话都把他们一棒打死,项梁只觉得放箭也不是,不放箭也不是,只得懦懦地望向项燕。
“好小子,老夫今日就来会会你的浩然正气。”项燕微微一笑,不再废话,纵身而起,斜斜拍出一掌,正是天问掌的起手式“永遏羽山”,瞬间与蒙恬斗在一处。
二人均是当世绝顶高手,一个如日中天,一个炉火纯青,斗得城上城下待命浴血奋战的众人顿时忘记了置身战事中,习武好武者更是眼珠子片刻也不愿从这二人身上挪开。
大约拆了五百招,项梁耐不住性子,暗忖:“这都什么时候了,阿爹还讲单打独斗的江湖道义。”需知蒙恬正值盛年,而他的父亲年老力衰,再比下去只会有弊无利,楚军军令旗当空而下,霎时间连弩箭雨点般射向蒙恬。
只见蒙恬避开项燕天问掌一招“夜德何光”,一翻身竟躲过了一阵箭雨,借隙于十指运起十分真炁,当当当一连串巨响第二阵箭雨挨个被蒙恬祖传“爻魂指”生生折断。众人还未回过神来,只见城墙下已然落了一地的箭簇,秦军顿时彩声雷动,看得项梁眼睛都直了。
“这小子的手是铜板做的吗?”项梁觉得胸口有些气短,顿时觉得相里巨子的斗转星移矮了一截。在项燕一句情不自禁的“好”声中,项梁气得跳脚,军令旗频频挥下,看傻了眼的江东子弟半晌才回过神来喊杀着冲向与项燕斗得正酣的蒙恬。
蒙恬冷冷一笑,脚下积跬步如影如电,摆脱项燕纠缠,退至城墙外已被填满土的护城河边,倏然双掌及地,眨眼间蒙恬身后跳上来百多个铁鹰锐士,披坚执锐,装备齐全。
“藏得好!”项梁咬牙狠狠地抽了胯下坐骑一鞭,抡刀大吼,“兄弟们冲啊,把秦贼杀个精光!”
“报------我军左翼被袭,城西五里有秦军骑兵约三百人以上。”
“报------我军右后营被袭,城东南三里有秦军埋伏,人数不明。”
项燕在帅帐里兜着圈,气得戳了项梁鼻头骂道:“蠢货,自己掌嘴!”清脆有节奏的击打声回荡在楚军帅帐中,看着儿子的脸渐渐红肿,项燕才示意项梁停下。
项梁大败心中气愤难平,咬了咬嘴唇仍不识相地道:“阿爹,让孩儿去会一会王家小儿!孩儿保证把他的虎贲军碾成只小猫……”话音未落,果然挨了项燕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