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1)
20 日,双方在北平(今北京)举行预 备会者,发表联合委员会组织大纲、办事细则及人员名单。王克敏为主任委 员,朱深、温宗尧为常务委员,王揖唐、梁鸿志、陈群为委员。9 月 22 日正 式成立。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时宣布解散。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艺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体。1933 年 3 月 27 日在汉口成立。老舍、郭沫若、茅 盾、夏衍、郁达夫、巴金、田汉、郑振锋等 45 人为理事,周思来、于右任等 为名誉理事,周扬等 15 人为候补理事,并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 工作。在成都、昆明、桂林、延安、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分会和通讯处。出 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该会宗旨是:联合全国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建设中华民族革命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曾组织文化工作团、战地 慰问团、服务团、访问团、演剧队和抗敌宣传队等,奔赴正面战场及各敌后 抗日民主根据地,参与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并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日斗 志、激发人民抗日情绪的文艺作品。抗战胜利后,改称“中华全国文艺界协 会”。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1936 年 2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因* 华北事变引起的民族危机和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的封锁而组织,由 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组成,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 任参谋长,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 同月 20 日起东度黄河,突破国民党军防线,攻占晋西南和晋西北广大地区, 准备开赴冀察抗日前线。后因国民党军层层堵截,遂于 5 月 5 日发表*回师通 电,撤回黄河西岸。
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中国国民政府军队最高机关。始建于 1925 年 7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取消。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恢复,由 蒋介石任委员长兼总参谋长,成为控制全国政洽、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最高机关。1937 年 8 月 12 日,成为抗战最高统帅部,由蒋介石任委员长 兼陆海空军大元帅。下辖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军法执行总监 部、航空委员会、军事参议院以及各战区、各特种部队司令部等,统一指挥 全国陆海空军。1946 年撤销。
中国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 1037 年 2 月 15—22 日在南京举行。主要议 程是调整对共产党的关系和研究对日政策。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在会 上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衣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 会议通过《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声言将武力“剿共”改为“和平统一”, 实际上确定了结束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全会仍来确定坚定的抗 日方针,但也表示对日让步“超过忍耐之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一途, 表明国民党开始转变其对日政策。
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亦称《抗日救国六大纲领》。1934 年 4 月 20 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等 1779 人署名,以“中国民 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名义发表。共 6 条,(1)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 日作战;(2)全体人民总动员;(3)全体人民总武装;(4)没收日本帝国 主义在华财产及卖国贼等的财产以解决抗日军费;(5)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 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6)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 结成反日的国际统一战线。纲领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求一致抗日的强烈愿望, 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中共致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电 1937 年 2 月 10 日,中共中央为迅速 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致电*中国国民党 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 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材,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 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同时声明,如国民党决定以此为 国策,共产党愿作出以下四项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 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 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区域内, 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苏美英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由 于美国坚持,中国加入了本宣言,由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签署。1943 年 10 月 30 日公布。主要内容为:中、苏、美、英四国决心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作 战,直至无条件投降为止,并承担使各国人民从侵略威胁下获得解放的责任; 四国保证在受降和解除敌人武装的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根据一切爱好和平 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尽速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战事终止后,四国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其军队,并协商对战后军备的 “调节”获得一项实际可行的协议。
中国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 年 8 月 14 日*八·一三事变后第 二天由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后,郑重宣告: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 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 部分;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呼吁各国友邦共尽国际条约所负之义务。它表明国民政府开始进行全面的抗 日战争,然尚未对日绝交与宣战。
中国国民政府特种外交委员会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 应付日军侵占东北引起的危急局势而特设。由戴季陶、宋子文分任正、副委 员长,顾维钧任秘书长,于右任、陈立夫、丁惟汾、颜惠庆、朱兆莘为委员。 11 月中旬该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意旨,通过《现在处理时局之根本方针》, 作出不与日方直接交涉、一切依赖国联的决策。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 该委员会与英、法、美、德、意五国驻华公使联络,促成丧权辱国的*《淞沪 停战协定》的签署。
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38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在武昌 举行。大会在听取政治、党务、军事等报告后,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 修改党章,改国民党总理制为总裁制,推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明确规定他 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决定结束国防参议会,另设国民参政会,延揽各党各派 及无党派人士参加,作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决定取消国民党预备党员制, 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会议使蒋介石的统治权力更为柒中,同时对抗日战争 也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日战争宣言 1932 年 4 月 15 日,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发布。主要内容是: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 三省和进攻上海的暴行,揭露国民政府破坏淞沪抗战的行径,正式宣布对日 抗战,号召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众,夺取国民党军阀的武装,组织抗日义勇军, 在苏维埃红旗下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通电得到了 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也称“共赴国难宣言”。由周恩来 起草,1937 年 7 月 15 日在庐山交付国民党中央。9 月 22 日,由国民政府中 央通讯社播发。宣言提出匡共两党合作的 3 项基本纲领:(1)争取中华民族 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 失地和恢复领上主权之完整。(2)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 法与规定救国方针。(3)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 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宣言重 申共产党的 4 项保证(见*中共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宣言的发表是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5 年 11 月 12—23 日在南京举 行。孙科、张继作党务报告,蒋介石作政治、外交报告,何应钦作军事报告。 19 日,蒋介石作了对外关系的演讲,声称“和平来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 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如若日本无止境的进攻, 便只有“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会后蒋介石接替汪精卫任行政院长。 这表明国民政府虽然继续执行对日妥协政策,但亲日派的势力有所减弱,对 日外交方针开始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