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 第27章

第27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话说杨家将 落雷修仙 谁与争锋 闲修 鬼闻笔录 [快穿]汉子你威武雄壮 人鬼同途 [陆小凤]请君为我倾耳听 [花样+网王]一页东京 嫖神

在同伊诺努的会谈中,丘吉尔为实现其巴尔干计划,力劝 土耳其站在盟国一边参战:罗斯福来坚持要土耳其参战,也反对增加对上援 助;最后仅达成在 12 月 7 日发表措词空洞的《美英上三国开罗会议公报》。

开罗宣言 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者上通过的宣 言。经*德黑兰会议征询斯大林意见后,于同年 12 月 1 日发表。声明:“三 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 图利益,亦无拓展领上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 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并决定“在相当期间,使 朝鲜自由独立”;最后宣称,“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必要之重 大的长期作战。”宣言表明了中、美、英三国打败日本的决心,并确认了中 国恢复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失地的神圣权利。

井上日召(1886—1967)日本法西斯分子。1910 年起曾在中国各地活动。 回国后归依日莲宗,号日召。1928 年在茨城县设立“立正护国堂”,对农村 青年和霞浦海军航空队的青年军官宣传武力“改造”国家。1931 年*十月事 件失败后,计划首先建立*血盟团,开展恐怖活动;随后策动海军青年将校进 行政变。1932 年因血盟团事件被追查而自首。1934 年 9 月被判处无期徒刑。 1940 年假释。后继续领导右翼组织活动。著有《一人杀一人》等。

井上成美(1889—1975)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历任驻意武官、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课长、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海军省军 务局长、*中国方面舰队兼第三舰队参谋长、海军航空本部长和第四舰队司令 官。在崇尚巨舰大炮的日本海军中提倡以航空作战为主的“新军备论”,反 对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2 年参与指挥*珊瑚海海战。未能取胜。 同年 10 月调任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校长。1944 年 8 月任海军次官,率先对战 争结局持悲观态度。1945 第一次开罗会议:左起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年 5 月晋升海军大将。战后隐居。

井川忠雄(1893—1947)日本金融界人士。三十年代初任职于大藏省, 主要负责处理内外金融业务,与*近卫文麿私交甚笃。1936 年就任产业工会 中央金库理事。1940 年底,秉承陆军省旨意,会见来日访问的美国天主教神 父沃尔什(JainesEdwardWalsh,1891—1981)和德劳特(JamesDrought), 就日美关系问题交换意见。次年年初应邀赴美,在陆军省军事课长*岩畔豪雄 直接插手下同两位美国神父私下制订出《日美谅解方案》。1941 年 4 月,日 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同美国国务卿赫尔的谈判即在此基础上开始。

井野硕哉(1891—1980)日本农林大臣(1941 年)、农林兼拓务大臣(1941 —1944)。1917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农林省。历任课长、局长和农林次 宫。1938 年离职,从事水产专务。1940 年复任农林次官,1941 年继石黑忠 笃后任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的衣林大臣,1941 年起任东条内阁的衣林大臣 兼拓务大臣。任内,1941 年 12 月 1 日出席御前会议,参与决策“对美英荷 开战”;执行内阁建立经济新体制政策,竭力挽救日趋恶化的农业生产和粮 食供应,实行国家对农业的严格统制;积极向殖民地经济扩张,以殖民地经 济来补充战争的需要及国内的严重不足。1942 年为众议院议员。日本战败后 被开除公职,解除整肃今后于 1953—1971 年为参议院议员,1959 年 6 月任 第三届岸信介内阁的司法大臣。

天王星(ypa)*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实施反攻计划代号。此计划在苏 军防御阶段即已由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其意图是:主攻部队从顿河登陆场 出击,向卡拉奇(Kanay)方向发展,同时在斯大林格勒城南粉碎敌人的翼侧 掩护部队,然后与坚守城内的部队内外夹击,包围并歼灭德军主力。

天号作战 日本大本营试图用残存空军阻止盟军前进的作战计划代 号。在海军主力基本被歼的情况下,日本大本营于 1945 年 2 月 6 日提出此计 划,决定集中陆海军的全部航空兵力,“首先打击盟军的机动部队,然后打 击进攻东中国海周围的盟军,同时加强本上的直接防卫工作”。3 月 1 日签 署陆海军中央协定,统一调配陆军飞机 1175 架,海军飞机 3175 架(其中 1200 多架为自杀飞机),并于 3 月 28 日开始实施,但在盟国空军打击下损失惨重。 日本陆军和海军先后于 5 月上旬和 7 月上旬,被迫中止实施。

天羽声明 日本侵略中国的外交声明。1933 年 9 月就任外务大臣的广田 弘毅为改善退出国际联盟后日本的国际地位,着手推行所谓“和协外交”, 试图既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又缓和与欧美大国的关系。为此,外务省情报 部长*天羽英二于 1934 年 4 月 17 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诡称日本 愿与各国友好,同时又扬言日本在中国及东亚具有特殊利益,不准他国干涉, 亦不准他国援助中国。该声明被称为“亚洲门罗主义”,遭到世界舆论的强 烈谴责。

天羽英二(1887—1968)日本外交官。1912 年东京高等商业学校毕业, 人外务省,在驻中国、苏联使领馆任职。1933 年 6 月就任外务省情报部长, 次年 4 月发表*《天羽声明》,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1937 年 4 月任驻 瑞士公使。1939 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缔结后接替*白鸟敏夫出任驻意大 使。1941 年 8 月就任第三届近工内阁的外务次官,曾试图打开日美谈判的僵 局,来成。1943 年 3 月出任内阁情报局总裁。1945 年日本投降后曾以甲级战 犯被捕,1948 年释放。

天津事件 也称“天津享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天津策动 的武装挑衅,1931 年 11 月 8 日起,驻天津日租界的日军按照关东军的训令, 唆使汉奸李际春、张壁组织便衣队,向天津中国军警武装挑衅,一度攻占省 政府。关东军趁机出兵锦州,并要求撤走天津中国军队、取缔抗日活动,同 时趁乱挟持溥仪潜出市区,前往营口。国民政府采取妥协政策,15 日派河北 省政府主席王树常赴日兵营谈判,答应道歉、取缔抗日活动和撤除天津防御 工事,29 日命令天津中国驻军撤退。

天目山战役 1944 年新四军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 攻的战役。是年底,新四军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准备大反攻的战略 方针,派部南下江苏、浙江两省边境敌后,开辟新区。1945 年 2—3 月间。 国民党先后以 5 个团和 12 个团,两次进攻该区的安吉、临安、孝丰边境天目 山地区,均被击退。5 月 29 日,国民党集中 42 个团共 6.6 万余人发动第三 次进攻,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进行自卫反击,至 6 月 23 日,歼灭顽军 6800 余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驱逐新四军出江南的企图。

天津驻屯军 日本在中国天津地区进行侵略的驻军的习称。

天皇停战诏书 日本宣布投降的正式文告。在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原 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之后,日本天皇裕仁于 1945 年 8 月 14 日颁发诏书,宣 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同时又宣称他本人一贯“谋求帝国臣 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而战争的发动则纯系“希求帝国之自存与 东亚之安定”,至于战败后投降,乃因如继续抵抗“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 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宣称此举“以为万世开太平”,并呼吁“发扬 国体之精华,勿后于世界之潮流”。8 月 15 日裕仁向全国播发停战诏书,宣 布日本投降。

天皇机关说事件 日本政府迫害进步学者事件。法学家*美浓部达吉根 据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国家有机体学说”,提出了与天皇主权说相对 立的“天皇机关说”。认为统治权在作为法人的国家,天皇则作为国家的最 高机关行使权力。大正时代,美浓部的学说成为政党政治的思想基础。随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天皇机关说遭到军部及右翼势力的攻击。1935 年 2 月,贵族院议员、陆军中将菊池武夫(1875—1955)在议会指责此为违反国 体的“叛逆思想”,众议院议员江藤源九郎(1879—1957)则控告美浓部犯 有“敬罪”。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