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彼年豆蔻(1 / 1)
那段需要时间冷却和平息的感情发生在曼华的高中时期。曼华曾和一个男孩以朋友的名义相处了三年,从高一到高三,一共收到对方写给自己的378封信,而自己回给对方的也不下300封。三年的时间,三百多封来往信笺,曼华自己也说不清这里面包含的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那样青涩懵懂又压抑的年纪是说不出“爱”的。即使是“喜欢”也只是带着羞赧和恐慌的蜻蜓点水。所以,即使是作为当事人的曼华,也无法将这份夹杂着友情和爱情的复杂情感泾渭分明地说得清楚真切。
只知道,高考之后,两人一个向北一个朝南,到最后,连“喜欢过”都未曾说出口过。
曼华总是愿意相信距离不是阻隔两人感情的障碍,但不得不承认,在那种青涩到开不了口的年纪,距离真的足够让人畏惧。
我们害怕。
怕自己那颗要强易碎的玻璃心在先开口的瞬间便处于劣势;
怕本就不够成熟坚定的感情在距离面前不堪一击;
怕得最多的是,开了口,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曼华就是在这种骄傲的惧怕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个大学生活。虽然两人偶尔还是会写写信,但基本都是言不由衷地避重就轻。
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不敢说,有些话又不知道该如何说。
总之,曼华知道,不管曾经他们多么亲密,分开后真的是越来越生疏了。
珍贵的第一次心跳,不温不火地持续了三年,曼华最终也没能将那份清澈的感情烧成一百度的滚烫爱情。自别回,她却不得不强迫着自己用整整两年的时间去将那温热的情感冷却至再也泛不出一丝温度。
只是,等到真的再也泛不起一丝波澜了,曼华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也快耗尽了。想想还是会觉得心酸吧。或许,每个人的少年都有这样一段毫无内容的爱恋吧。虽然沉默隐忍到发不出一丝声音,但还是想要感谢那些年纯真的陪伴。
即使无关爱情,我们也甘之如饴。
坐在空旷安静的自习室角落里,盯着书本却兀自沉浸在回忆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的曼华很意外地,被空中突然飞来的一封信弄得瞬间懵掉。
思绪被打断的一刹那,曼华并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呆滞几秒之后,才隐约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望着桌上有些神秘的淡紫色信封,曼华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拆开还是该无视。
假装无意间抬起头,却不太好意思太过仔细地看向周围的人群,曼华只能简单地用眼角的余光轻轻扫过有些空旷的自习室。很遗憾,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
周围安静地仿佛只有自己。
稍微定了定神,曼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眼前的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小纸条,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那种,没有信封那么讲究。纸上也只有几句很简洁的话:
“你好!那个,冒昧地问一句,你有男朋友吗?没有的话,做我女朋友,行么?
是不是有点唐突了,初次见你,感觉很喜欢。
知道吗?你认真看书的样子很可爱。
最近几天似乎都坐在离你不远的地方,有些心神不宁了,被你影响到了呢。
拒绝什么的,不要那么快啊,很打击人的,而且第一次追人,不知怎么开始好……”
很快便看完了纸上的内容,曼华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经漾起了小小的波澜,带着一点点虚荣,还有一点点得意。这样唯美的相遇,之前曼华是从未期待过的。此时真的降临在自己身上,除了有些惊喜,曼华总觉得不真实,跟做梦似的。
那一晚,曼华很早就爬上自己的铺位躺下,却始终转辗难眠。在微弱的台灯光下一遍遍翻看着高等数学书页里夹着的信封和纸条,曼华仿佛是想从这空降的两样东西身上看到更多命运的指引。看得出来,小纸条上的字迹并不是很苍劲,却干净、俊朗。躺在床上的曼华,想破脑袋也只是依稀地记得,抬头的瞬间自己看到了一个穿着白色T恤的高大背影,一晃而过。
可就是这个模糊的轮廓,却无端地让在黑夜中失眠的曼华微微有些动容。
那一年,给自己写了三年信的男孩也是这样扔给自己第一封信才有以后的。
不知道是生活终究慈悲,还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觉。总之,那些相似的故事仿佛总在一天天地上演,好像是想告诉我们,一切又都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只是,谁也不知道相遇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结局,而这一次,我们又会不会再次失手。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之间,默默望着手中白纸黑字沉思良久的曼华有些苦涩地笑了。
因为,她猛然惊觉,这张纸条上什么都没有。没有专业、班级、姓名,没有电话号码,更没有通讯地址。
什么都没有。这封从天而降的信笺仿佛只是在回应曼华那么长久的回忆,如此地不真实。
可是,手中的信封是真的,上面的字字句句是真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真的。
嗨,你说,这世上真的有奇迹吗?那又是什么?
想到这里,曼华突然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并且开始从内心深处有些鄙夷地嘲笑自己。曼华仿佛听到了自己身体里另外一个自己正在用讽刺的声音一声声地质问着:
“林曼华,看来,你真的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贱骨头啊!你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陷入么?你忘了这么多年是怎样走过一场场空欢喜的么?你不记得那种逐渐膨胀的满满期待是怎样一次次被浇得透心凉的么?
我知道,你肯定没忘,那么你告诉我,你内心那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又是什么?真的只是自己惯性般滑坡的丰富想象力在起作用么?不见得吧。
我看,你是快要忘记过去的疼痛了吧。那好,反正今晚你是睡不着的,我们一起在这黑夜里重温一下那些年血淋淋的往事吧。呃……我们从哪里开始呢?
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就从高三毕业填志愿那次聊起吧。”
那是个天气好的不得了的上午,记忆中的天空蓝得能滴出水来,曼华在一大群填志愿的人堆中远远就望见了那个高大明亮的男孩。他站在人群中央,身上仿佛能发出光,每次都能指引着曼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准确无误地找到他。由于不是同一个班,曼华只是在远处遥遥望见了男孩,并没有走近,便径直进了自己的班级教室。
那个上午,曼华差不多什么也没做,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桌前盯着空白的志愿表发呆。她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填满那些空白的框框条条。
那一天,在曼华的记忆里是那样地漫长,长到时间仿佛都静止了。
她在等,等一个人,等一个人从别的教室走过来,走向她。
和很多次一样,那天,她什么也没等到。
等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等到最后,曼华只好机械般地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完成了那份表格。
而自己也终于错过了回家的那趟末班车。
两个月后,曼华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在熟悉的行政楼里,曼华再次看到迎面走来的人群中那个气宇轩昂的男孩。
避无可避,只好大方上前,曼华脸上笑颜如花,内心盛满委屈。
却分明听见对方用满是惊喜的声音问道:
“曼华,你报的哪所学校?”
那一刻,曼华突然觉得好害怕,和担心高考没录取一样的害怕。可骄傲如她还是选择用笑容伪装着自己,一边笑得灿烂一边将手中的通知书递了过去。
“我们交换着看下吧。”
看到对方通知书上的几个黑色大字时,曼华感到自己内心突然刮过一阵来自北方呼啸而过的凛冽寒风,那么猛烈,那样刺痛。就如同通知书上那个遥远的北方城市一样。
只一眼,便有了冰天雪地般的体验。
那一刻,曼华只觉得自己内心带着委屈的心酸瞬间变成了一种如坠冰窖般的寒冷。眼泪在眼睛里炙热地打着转转,曼华只能低着头不敢抬起,却还是逃不过对面传来的那一句轻轻地叹息:
“你……还是去了喜欢的江南。那……恭喜你!”
其实,曼华和男孩曾经在信中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时候的曼华便隐隐地担忧。因为当初两人同时亮出的答案和此刻通知书上写的一样:一个选择苍茫凛冽的东北,一个深爱婉约柔情的江南。
可是,喜欢的风格不一样没有关系啊,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和更改的呀。我不一定非去烟雨江南,你也不是非塞北不去的,对不对?只要你开口,无论多么寒冷的地方,我都愿意跟你随身前往。因为,在我心里,有你的地方,才会有真的温暖,天寒地冻也会温暖如春。
但是。
但是,你一直一直都不曾开口,即使我双手合十那样虔诚地期盼了那么那么多次。
犹豫啊犹豫,等待啊等待。
我如铁匠般夜夜敲打,只为唤醒那一声能让我们瞬间共鸣的声音。然而,你终究还是将我所有的期盼和希望击得粉碎,并且还要让我自己双手捧着一地的玻璃渣子面对你的恭贺。
这样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