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7(1 / 1)
直到看不见两人的身影,林书墨才把手从口袋里伸出来,沉默着也不管还在边上的倪匡怡,一边点烟一边往童思佳她们离开的相反方向走。
倪匡怡微愣,等了好一阵子才自己提着大一袋小一袋的物什往他离开的方向追去。
上车坐好后,老王转着方向盘把车缓缓地驶出停车位。童思佳把手里的东西都放好在脚边才向童妈妈埋怨:“妈,你这样多不好意思啊。”
童妈妈冷笑:“不好意思?当年他这么大摇大摆地牵着那女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拒婚怎么就不见他不好意思?”
童思佳头疼,解释:“事情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你不说我都快忘了。我现在跟他俩都是很要好的朋友。”
“全世界就你最大度行了吧?你以为妈妈不知道,装得跟个没事人似的,当时你可伤心了,嘴上不说全摆在心里面,你妈我啊都快急得想给你找个心理医生了!就怕你会因这件事得抑郁、心理创伤、人格障碍什么的。”
童思佳不好意思:“哪有这么夸张……”
“你跟妈妈说实话,”童妈妈一脸担心:“你该不会还想着他吧?”
“没有。”童思佳下意识地回答。
童妈妈放心:“那就好那就好。你都不知道爷爷多生气,当即就下令让你小叔把和林家所有的生意来往都砍断,到现在为止都不肯让那小子踏进童家大门一步,而林老也是这两年才敢偶尔过来找你爷爷下一两盘棋。”
当年林书墨在两家人的订婚宴上带着倪匡怡当众拒绝了与童思佳的订婚,而这件事到现在还是豪门贵妇茶余饭后的唠嗑热门话题榜第一位,足见这件事的影响有多大。
而当事人,也就是童思佳本人,最后是以出国留学作为收场。
“爷爷至今都觉得你当时一心出国是因为想避开他,所以你也别怪妈妈小心眼,家里人谁不是把你捧在手心?他林某人却这么不当一回事,也罢!不过,妈妈想这种事情一辈子这么一次也算是倒大霉了,咋们带眼识人,别重蹈覆辙知道吗?”童妈妈还是有点担心,拍着童思佳的手劝说。
“妈,我跟书墨现在真的是很好的朋友,我确定我不再喜欢他了。”童思佳保证。
童思佳再三保证,这件事才这么揭过。
两人回到家没多久,接着就有人把刚才童妈妈看中的衣服送过来,并且是已经付过钱的。童妈妈当时依旧在气头上,当即就叫人把送货来的连同衣服一起请出门去,末了还叨念一句,“大过年的真晦气!”然后转身拿电话找唐太太唠嗑去了。
童思佳真的不知道家里人居然会这么讨厌林书墨,自己当事人反而好像,好像真的没什么事……虽然她再三强调她真的没什么,但他们好像都一脸不相信。
她承认,当年对林书墨真的有那么一丢丢的喜欢。一个长得好看无时无刻关怀备至的邻家大哥哥,想控制住一颗萝莉心不去喜欢也挺难的吧?
她也承认,高二有一次跟着去淘金玩,期间他俩上顶楼吹风,被风一吹脑袋一热她脱口就跟他说:“如果以后大家都找不到男女朋友,咋俩将就一下也就在一起呗。”当时她想法很简单,觉得这句话大概已经算是很委婉表白了吧?她满心欢喜,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还没等高兴完林书墨居然淡淡地说再说吧。这算是婉转的拒绝吧?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童思佳都非常难过,原来自己一直在一厢情愿……
再后来,他拒婚在童思佳眼里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接受事实真的挺艰难的,不过却不比在顶楼他拒绝自己的那次,像是我把心挖出来表明一番山盟海誓,对方却轻描淡写地说“哦,正好可以炖碗汤吃完饭后补一下。”这碗掏心挖肺做成的汤居然还是饭后才喝的,其实喝白开水也是可以的。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童思佳的少女情怀到这里突然戛然而止,像秋风扫落叶,转眼就没了。所以,少女时代的她好像把所有的勇气全部都给了林书墨,之后再也提不起谈恋爱的兴致。
哦,对了,有四个字可以进行高度提纯概括:累觉不爱。
至于出国,虽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订婚的事,为了避开那些烦人的闲言碎语,为了耳根清净,她觉得出国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其实更多的原因是,童思佳觉得在这片地方待了这么久,很腻。就像一个人,他喜欢吃红烧肉,但如果顿顿吃天天吃,再喜欢也有一天会吃吐,从而选择换换口味。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林书墨挺冤的。
不过童思佳并没有要把事情摊开来说的打算,一来,要让家里人相信她当时真的是抱着想法看这个世界,纯属扯淡!他们会列举你当时如何如何伤心欲绝的例子来推翻她的说法,总之,他们已经根深蒂固地觉得,童思佳她真的爱惨了林书墨!
第二,很重要的一点,因为童思佳已经觉得没必要。为什么没必要?因为已经无所谓了。这都什么陈年旧事了?除了林老爷跟爷爷之间那点友谊障碍之外,碍着谁了?而且两老也已经冲破友谊障碍和好,不皆大欢喜么?旧事重提只会惹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况且说来孟翎也是在意这事的吧……
所以说,时间真的是一剂良药,虽然药效时间见长,却能药到病除,而且口味清淡,如果这时候想要揭疤看伤口,一摸连印都没了,还揭个毛线啊。
如今一想,当年最痛苦的其实不是童思佳本人吧?最痛苦的应该因是林家、童家两家关系破裂,进而引起的股市大动荡,再进而受到牵连的一众股民吧?
不过尽管两家生意上资金链断裂,虽然两方公司都受到重创,但也不至于致命,没多久股票市场就恢复正常吧?
可能、大概、也许两家的主脑都花了不少个日日夜夜在力挽狂澜上面。
唉,真是苦了三叔,怪不得那会儿三叔很长时间都不主动联系自己,原来是在生闷气,但结果直到闷气结束,她本人却还丝毫不知情。
妈妈说得对,家里人谁不是把自己捧在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