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十一月(下)(1 / 1)
还有这样子的——
病人会捂着痛处来看内科,说:“大夫我被人打了,受了内伤!”
内科告诉他:“......受伤麻烦看外科。”
病人不乐意:“可我外面没有伤口啊。是内伤,大夫。”
大夫:“什么伤都要看外科。”
病人皱着眉撅着嘴:“可是外科大夫会看内伤吗?”
大夫:“....”再争辩下去内科大夫都要内伤了!
还记得那个有名的笑话么?说老资历的医生,带着好多实习生查房。病人看见这么多个人浩浩荡荡的围在他床边立马就被吓傻了,拉着医生的衣襟直问:“大夫,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这样的大抵都是头回住院的病人,稍微有点住院历史的病人,则会毫不犹豫的告诉医生说:我今天不舒服,不喜欢这么多实习大夫看我,你另找别人吧。
医生好无奈的恳求:你的病很典型......
病人:典型怎么啦?典型就活该被这么多人围观么?
这样还算好,新学输液的护士因为扎不上液体,被打被骂的不计其数,也难怪某儿童医院的院长义愤填膺的拍桌子说,他决不允许他的女儿当医生或者护士。
同行中也有人把话说绝:如果我的孩子想学医,走我的老路,除非是踏着我的尸体走过去!!
用前一阵子某主任医生被砍死后,学生写在白大褂上的对联来概括,最经典不过:升官发财请走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批,不要学医。
沟通,在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完全走形。尽管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甚至近在咫尺,但其间,却远隔千山万水。
医生护士通常因为劳累因为繁忙因为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没有心情没有耐心去解释整个诊疗过程。有时一句话即可解决的问题,常不屑处置,以致后来日积月累,引发更大矛盾。而患者因为疾病困扰因为付出金钱因为媒体常年误导唯恐被医生坑害,不愿意接受任何一个不能治愈或者诊断不清的结果,他们认为来看病,就要看好,否则便是你医生无能。却不知,科学发展至今,就是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也只见过相关科目一部分种类的疾病,更不要说挨个治愈了。
就好象,我们人类相比较整个地球的渺小,相比较整个进化链整个自然界的渺小,卑如尘埃,无法改变。
————————————————
张爱玲说过,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渺小如蝼蚁,坚持是一生。
我信仰着生命,一如我信仰着爱情。
尽管知道决定不了谁的命运,我们还是在努力,能帮多少是多少。患者的素质和态度并不重要,只要他的生命还在,便是我们职责还在。
因此,那些说要把医闹和赖帐的“坏人”拉进黑名单,再不给他们看病的说法,个人觉得一点都不现实。到时候一定是该抢救抢救,该治疗治疗,牢骚满腹嘴撅到天上、负面情绪长年累月,也不能停手里的活儿。
生命大于天。
敬畏还来不及,怎舍得轻易放弃?
一个打扮时尚,浓妆艳抹的女孩子,饮酒后剧烈腹痛,送她来的两个男人张牙舞爪的,一进门就拨开其他病人要求抢救。我给她打了一针后缓解,嘱她不要再喝酒。女孩子酷酷的问我:喝也死不了对不对?
我对这样的问题又生气又庆幸,生气的是年纪轻轻就糟践自己,庆幸的是她毕竟还是想要活下去。我的原则是,这个人只要想活,他(她)便有权利得到帮助。于是我跟她说:“姑娘你一定要虐待你的胃么?它是你唯一的胃。医学上胃这个器官的移植技术还不成熟,你确定要把它虐坏,然后换一个?”
女孩子低了头,微微红了眼圈。
我觉得她以后应该会善待自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