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十三(1 / 1)
一叶知秋。只是一个月的时间,长裾山上的桐树已被西风催得金黄,悠悠地铺了满山。
小余走过清泠屋子前,看到木窗半开着,清泠正倚靠在窗边,怔怔的看着什么东西,有些出神。
一阵风过,带了几许微凉。饶是风踪谷中有一眼暖泉,气温较山中缓和些,可师姐的身子极其畏寒,她怎么还开着窗子呢?小余一边想着,一边推开了清泠屋子的门。
进去了才发现,原来师姐半倚在榻上,手中拿着大师兄托鸿雁带回来的那片枯了的枫叶,目光落在枯叶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这般恬静地坐着、想着,恬静地让人不忍心去打扰她。
小余愣愣地站在门口,一时间已经忘记为何要来。
直到又一阵凉风,透着窗棂吹了进来,小余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才想起来进来的初衷。他轻轻走到窗边,替清泠将茜纱掩住。
这时清泠才注意到小余的到来。她看到小余为她关窗子,不由得有些感动,便冲着小余感激一笑,并招呼他坐下。
看师姐对这片枫叶爱不释手,小余轻声问道:“师姐,大师兄去哪了?”
“邱国。”清泠答道。
“邱国?”小余面露喜色,道:“我从来都没有去过邱国,不不不,其实,我最远也只去过京城的集市里。”
清泠抬着眸子,看着小余,问道:“小余,集市是什么样子的?”
小余脱口答道:“集市里可热闹了。有叫卖的小贩,有骑马的大官。对了,听说东街有个卜卦的老先生,算得特别准,可惜我没有银子,不然一定让他给我占一占,问问我娘在阴司过得可好。还有还有,集市两边都是大茶楼,大酒馆,还有绸缎庄子……”他越讲越兴奋,最后还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师姐,你没去过么?”
清泠摇了摇头,道:“很小的时候去过,只是时间太久了,已经记不清楚了。”
“喔……”小余点头,又脱口道:“不如下次小余采买家用时,师姐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说完他才意识到天气这么冷,师姐身子不好,根本不宜出谷。于是,又补了句:“所以师姐你要照顾好自己,快快好起来。师姐身子好了,小余才带师姐去。”
清泠轻轻笑了笑,道:“好。”
见到今天清泠心情很好,小余也像打开了话匣,又问道:“师姐,大师兄就住在京城里吧?”
清泠想了想,道:“听师兄说过,他爹爹好像是京城里的丞相。”
“丞相?”小余一惊,道:“丞相好像是个很大的官,大师兄家里的房子一定很大。”然后掰着指头数了数,道:“那么大的官,他们家的院子说不定可以比得上我山下家里的五个院子那么大。“
清泠蹙了蹙眉,问道:“丞相官很大么?”
小余诚然点了点头。他又问:“师姐,大师兄到邱国做什么去了?”
清泠想起那天夜里,墨子玦对她说“只是家事。”至于具体去邱国做什么,她也不知道。于是,也诚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
原来她不知道师兄的父亲是很大的官,原来她也不知道师兄此番到邱国是做什么去了。她突然觉得,师兄其实离自己很远。
一时间,清泠心里很是低落。
她轻轻地将手中的枫叶放在一旁,垂下眸子,再不做声。
“师姐。”小余轻轻拉了拉清泠的衣袖,见清泠没有回应,便拾起枫叶,轻轻转了转,道:“大师兄对师姐真好啊,我都没见过大师兄呢。师姐,你想他么?”
“我很想师兄。”清泠淡淡开口。
她是如此不通世事,只觉得想便是想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而小余年纪又小,也未觉得有异。他乖巧地点了点头,甚至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下山了,师姐会不会也想念自己呢?
邱国较晏国来讲,略北。故而长裾山桐叶染黄之时,邱国的街道上已厚厚地铺上了一层落叶。
墨子玦骑着马,行在邱国的阡陌之中,觉得有些冷。
一个月里,他凭着吕县令写的一纸文书,已然将周围的几个县城跑了个遍,可惜都没有月杀的下落。他继续北行,到了松城、北岭、梅县……仍然没有得到关于月杀的任何一点儿线索。
墨子玦揉了揉眉心,只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不好了。
正在感怀人生,他听到自己的白马也很懂人心似的,低鸣了一声。墨子玦翻身下马,看着身边的白马也带了几分倦意。
墨子玦轻轻摸了摸白马的脑袋,又转身到一旁,朝身边农田里正在忙于农事的老农夫道:“老伯,前面离最近的市集还有多远啊?”
老伯直起身子,擦了擦头上的汗,道:“最近的是芜城的市集啦!”他看了看墨子玦,想了想,又道:“公子骑马的话,约莫晌午就能到。”
墨子玦抱了抱拳,道:“多谢老伯指路。”于是,又翻身上马,伏在白马耳畔,道:“马兄,劳烦你啦!”
白马扬了扬头,潇潇洒洒地奔了起来。
果然,到达芜城市集的时候,正是晌午。
墨子玦先去绸缎庄置办了几件厚些的衣服,又牵着白马,找了家客栈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