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1 / 1)
简单的规矩在人伢婆那里已经学过,不外乎是称呼、作礼、倒茶端水。如今刘妈妈开始着人教我侯府的规矩,各房各夫人怎么称呼,各院掌事的大丫鬟是谁,若要采买东西或是支取又到哪里,小姐有什么习惯等。
刘妈妈虽是个是个极为严厉的妇人,若有规矩她教一遍我且不会,她会拿扫帚棒打我,但相比之前在家吃不饱饭,这里的生活不过是规矩多些罢了,渐渐地我也习惯起来,安下心后,我对现在丰衣足食的一切十分满足。
每天五更起床,小厨房的老嬷嬷已做好了早膳,我梳洗以后便去庭院中,用银盆从井中打清水以火温热了,端进主厢服侍小姐洗漱并用膳。早晨日光初曙,小姐会伴着晨日轻读诗书。到了辰时日头越烈,小姐回房我便为她研墨铺纸,并再为小姐端一碗养生汤。
小姐喜静,我平时只用安安静静地呆在一边便好。在院子里帮老嬷嬷们做些杂事,也丝毫难不倒我,只要能吃饱睡好,我总有使不完的力气。
不知不觉中,我到侯府,已经一月有余了。和院中人等与小姐,都已慢慢熟悉。小姐是个极好相处的人,刘妈妈虽经常骂我,老嬷嬷见我做事不利索时也会念念叨叨,但小姐从未说我一句,哪怕我做错了事,小姐也总是一笑而过。
我喜欢这样的小姐,她读书的时候,我会在一旁偷看她。我从前不知道什么是人上人,但我想,小姐这样柔弱又安静没脾气的,便是以前大人们所说的人上人了吧。
这天和往常一样,为小姐梳洗用膳之后,我正要将书卷备好,又捧出墨台准备研墨,小姐却吩咐:“收着吧,今日先不用。”
我眨了眨眼有些不解,小姐笑道:“安静,你忘了?虽因我体弱,叔母免了我晨请晚请,但每月十五却是要去的,今日可不是十五?”
我恍然,有些懊悔地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赶紧一溜小跑去准备小姐出门的衣饰。
“没事,不用这样急,叔母通常都起的晚。”
我面带愧意地低下头,“小姐恕罪,奴婢竟忘了,该死。”
小姐掩口而笑:“不怕,我不会告诉刘妈妈。”
“告诉刘妈妈也行,奴婢就是该罚。”
“你这丫头。”
和小姐相处的时间越长,她的话也开始一点一点变多。我刚来侯府的几天,小姐一日里与我说话不超过五句,如今小姐偶尔还会拿我开玩笑。我喜欢被小姐开玩笑,小姐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脸色虽然苍白,但她的笑容总能让我心生欢喜。
服侍着小姐出了院门,小姐指着院门外的匾额对我道:“这三个字叫‘竹里馆’,你可认得了,以后不会走错路。”
我一看那匾额,上面画得弯弯曲曲甚是难辨,便道:“刘妈妈教我背过。小姐住的是‘竹里馆’。夫人住的是‘福寿苑’,少爷住的是‘麒麟阁’,老爷书房在‘光禄轩’,那是我们做丫鬟的不能去的地方。”
“傻丫头,我是叫你认得这几个字。你可知‘竹里馆’有什么来历?”
“不知。”
“竹里馆取的是一首古诗,所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安静听不明白,但小姐如此说,这取意定是极好的。”
“你既做我的丫鬟,不懂诗词可不行,我日后慢慢教你。”
“是,小姐。”
和小姐说话之间,便来到了之前人伢婆曾带我去见过夫人一面的福寿苑,只见厅上已都收拾妥当,上首夫人仍是一派华光宝气的尊贵模样,我小心翼翼地跟在小姐身后。
悄悄暗自扫了一眼厅中,我立即认出了之前和我一起被带来侯府的两位姑娘,她们都如花团锦簇般打扮得十分好看,正簇拥服侍在一位粉雕玉琢的小少爷身旁。我以前在家时,从未见过长得如此水灵毓秀的男孩子,果然人上人都自有一番不同我们的气度。这位小少爷一见小姐,便喊道:“敏姐姐来了。”
小姐走过去坐在小少爷身旁,微笑道:“你可是又长高了?”
“哪里有那么快,”那小少爷嘟起嘴。夫人在一边笑道:“敏儿可有一阵没见你了。你陪着荣亲王世子到处顽,敏儿几次前来请安都没遇见你,时日已久,可不是觉得你长高了?”
小少爷笑道:“那是以前府里都没同龄的玩伴,这次母亲怜我,给我买了丫头,可就有人陪我顽了。”
夫人嗔道:“你又胡说什么话,早日便给你派了小厮,你自己与他们不亲近,又怪谁来?”
小少爷振振有词:“小厮都是宅里妈妈生的,哪里是我的。这回母亲给我买丫头,身份文碟都在我这里,这才是我的。”
“敏儿你来评评理,这孩子倒是越来越胡来了。”
小姐只看着少爷,以袖掩口笑而不语。
少爷似乎注意到了我,只道:“敏姐姐,你的丫头可没我的丫头好看。你看我这两个丫头,一个貌美明丽,我给她取名叫红雁,意思乃是飞雁传红笺的意思;另一个乖巧可人,好似碧池冒出尖尖角,我叫她翠荷。你看这意思可不应景?”
小姐道:“既你取得名字,意思定是合你意思,那便是极好的。”
少爷得意地笑了笑,又问:“那你这丫鬟叫什么名字?”
小姐道:“叫安静。”
少爷啧啧摇头:“本已是不动人又不楚楚,还叫这等没生气的名字,姐姐你真不会取名。”
小姐失笑道:“我要那么楚楚动人的丫头做什么。”
夫人似是听懂了小姐话外之话,“嗤——”的一声笑了出来,站在少爷身后的翠荷,红雁也跟着若有所会地抿唇而笑,围在夫人身旁的一众婆子也笑起来。我站在小姐身后,有些不知所措地也跟着笑了。
小姐顿了顿,却说:“只是弟弟你有所不知,我单名一个‘敏’字,乃是取老夫子‘敏于事而讷于言’之意,但若叫她‘讷言’,却也不妥,便取了同义‘安静’二字。”
笑声渐息,众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夫人另起了一个话头,倒是开口道:“敏儿,你院子里的刘妈妈来找了我。”
“是么?”小姐一愣:“她昨日不在,我还道她出府去采买了呢。”
夫人叹了口气:“刘妈妈也是我镇国侯府的老人了,她日前来与我说,说她年纪大了,想出府陪自己儿女,她原是你院中人,你若是准了,我也便准了。”
小姐微怔,随即道:“我还道是什么事,既然刘妈妈都已与叔母说过,我自然遵从叔母的意思。”
夫人点点头: “那便好。我这便让人去收拾,只是你院子里还缺个管事的,你可有中意的?”
小姐想了想,道:“我院子里本没什么事,也都简单,叔母身边的都是能手行家,我只怕大材小用。”
夫人闻言笑道:“看着孩子多体贴人。也是,我这边丫鬟虽多,掌事能用的也有些,只是你那边事少也用不上,不如让桐琳兼把‘竹里馆’的事也一并管了,并不增什么,你看如何?”
之前学规矩的时候知道,桐琳是夫人的陪嫁丫鬟,也是府上一等的掌事大丫鬟,便是那日与人伢婆交涉的夫人贴身侍女。这么说,以后竹里馆的物等人等,都要劳靠这位桐琳姑娘了?
“一切听叔母安排。”小姐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