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二十五(1 / 1)
亲爱的耶里希:
见字如面。
首先恭喜你升任五十二联队九组组长。但是我必须向你提醒,今后你的职责重大,任务艰巨:你在上个月的库尔斯克一役,参加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空战,曾一举击落七架敌机,这连陆军指挥官西格弗里德·马赛将军都颇为赞叹;但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并不总是一个同样优秀的战略指挥。你既然已经担任组长,早晚会升为中队长,因此你必须要多看多学,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忠告。
随着战争即将步入第五个年头,我想你也已经意识到,新一代的年轻飞行员并没有你我当初长期训练的条件,时间与物资都不允许他们在上战场前积攒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我预计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当下来说,后方教学的不足,必须由我们这些在前线的上级军官担起责任,尽力弥补。
你初到五十二联队时也受过你的前辈们许多帮助和提携:施坦霍夫上尉,格里斯洛夫斯基上尉,劳尔上尉,和库平斯基上尉,都是东战线上战绩出色的空军战斗机王牌;对于你今日的成绩,他们功不可没。同样作为你的前辈,也是同在东站线的战友,我希望你能用同样的态度,去照顾指导你的后辈们。
来年我就要接手曾经是由冯薇拉男爵先生带领的黑桃一组,在此提前知会你一声。我与冯薇拉男爵先生私交并不深厚,却也对他十分敬佩。他所拥有的惊人意志力与决策能力,甚至比他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的作战技术还要难能可贵。他是一名真正的军人,德意志第三帝国骑士这一身份他当之无愧。即便是在贵族制度已被废止的今天,他传奇的一生足以证明他继承了祖先的优秀传统。你曾提到约赫从来都尊称他为男爵,想必也是为他深刻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你能有幸结识冯薇拉男爵先生,即便时间短暂,也是可遇而不可求,难以多得的经历,我也十分为你感到高兴。你似乎总有本事在不可思议的场合下遇见不一般的人;人以群分,我相信这昭示着你绝不会是个碌碌无为的庸常人物——恰恰相反,假以时日,你必然会有极为杰出的成就。对你的潜力我从不怀疑。自从见过你十四岁起展露出的飞行天分,我就早已认定你日后必成大器。
你在上一封信中提到,你同约赫最后一次见面时于柏林市郊偶遇的黑桃联队飞行员瓦尔特·斯通弗,我一时兴起去追查了他的下落。此人的确是黑桃第三中队的头号王牌,击落纪录在第三中队至今无人能破;不幸他已在去年十月十三日被高射炮击落殉国。我知道你对他印象不佳,他和约赫也有所磨擦;但征战沙场数载,无论战功显赫,再怎么咄咄逼人,到头来不过一抔黄土。死者为大,我希望你不要再对他心存芥蒂。
说到约赫,前不久我遇见了二十七联队“北非”的维纳·施罗尔上尉,第二中队的中队长;他与约赫从未在同一中队,却是在第四空军学院结识的好友。他告知我北非联队在汉斯-阿诺德·施塔史密特与约赫这一对挚友先后殉国后,士气大为受挫,因此调往西西里战场;昔日包揽整个二十七联队一半以上击落数的三人,如今只剩下施罗尔先生一人。约赫曾经的僚机驾驶员卡尔·库格保尔先生也已经在一次任务中牺牲。
好在施罗尔先生不仅惯用的战术是约赫引以为傲的偏转射击,更是在击落率上青出于蓝,有在这方面赶超约赫的势头。然而属于北非联队的荣耀已经所剩无几。说来伤心,但是北非战场难以撼动的重要战略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汉斯-约阿希姆·马赛,直接与英美飞行员交锋的也不会再只是西战线及北非战场。实际上,依我看情况并不容乐观:东战线上,你我早晚要同美国人在空中交手。
至于令弟阿弗里德的事,我认为毋须多虑。英国人与苏联人不同,必将善待战俘。施罗尔先生甚至告诉我,时常英国会向北非驻扎部队播放无线电节目(宣传部长戈贝尔也用同样的手法,向英国人的部队放送使用英文歌词的摇摆爵士改编音乐;这些节目原则上是严禁德国人收听的,但是据施罗尔先生讲,北非联队内违反这条规则的人大有其在,首当其冲就是约赫),其中包括被俘人员的名单。当中不时有已被纳粹党当局宣布阵亡的士兵名字出现,个中不乏家属已经为之举行过葬礼的。只要阿德别特没有在迫降中受重伤,定然可以活到战后,这点请务必放心。我不是在胡乱安慰你,而是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我的推断。
另外,你在上次来信中写到,在聚会上偶遇的贵族气质男子,我感到十分有趣。傲然自恣的夜间战斗机飞行员王牌,又被旁人呼作王子,我想他的身份昭然若揭:海因里希·赛因-维特根施坦王子。这点我和你已请教过的东战线几位们意见相同,此人想必是赛因-维特根施坦王子无疑--实话讲,敢于向你这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直言道出他密谋刺杀希特勒的企图,恐怕除了王子以外,全空军没有第二个人。对此我不便多言,至多也只能下次见你时当面说才行。总之这位王子威名在外,也是夜间空战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能人,无论如何都是位值得尊敬的飞行员。
他具体向你说了什么,你没有详细提到,所以我也无从猜测。不过从你下一段的内容来看,如果我理解得不错,他大致是提到了同苏联贵族的接触。你因而引出的对苏联战俘的对待,我以为你所作所为都可问心无愧。敌军一样是有血有肉的常人,假若我们未与他们对立,与之呼朋唤友也未尝不可能。只不过军人之间既为同道,又互相厮杀,各自为国效忠,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谁都无可奈何。
保重。
就此搁笔。
弗里德里希-卡尔·穆勒
空军五十三联队“黑桃”
一九四三年八月五日于突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