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1.选题开题以及导师(1 / 1)
大四课很少,我们校还有那么一周十小时左右的课,很多学校在大四就几乎放羊吃草了。大家最大的任务,就是完成论文,或者毕业设计。
我是文科生,自然要写毕业论文。
写论文的第一步,就是选题。毕竟没有个大体上的计划,就不知道该找哪方向的导师。
我选了英美文化方面,或者说的更详细一点,我想写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期间将msn名字改为:开题啊开题,到底要写什么呢?
那一段时间在混政治论坛,天天和一帮天南地北男男女女讨论或者辩论,好友也颇有几个的。便有一位位于日本工作的GG跟我说,不要写这题目。我于是问:那我写文学吧,动物庄园如何?
该GG把我暴打一顿。
本校英语老师自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和翻译还有语言学脱离不了关系。我linguistic的课是开卷考试混过去的,绝对不可能再跑去受语言学的荼毒。而且宪法自然属于跨文化类,可是……老师很是稀少。
努力去找,一名教授外出未归,估计等他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另有老师号称太忙不带学生,其实后来发现她带了好几个,都是她大一大二教过基础英语班上的学生――基英老师约等于班任。剩下的跨文化……跨得是语言学。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找了一名新鲜人,叫大一的。过去一问之下,人家倒是跨文化,跨哲学和美学……
但说实话,当时已经没有选择了。我问她可不可以写这题目,她说不确定能带我,让我写份开题报告来。
陈轩和我一起找的她,听说她跨哲学,当即很高兴。因为她以前写过和美学相关的论文,一千五,写的是伯克的美与崇高。毕论只要求5000字,她填填改改,应该就差不多了。
于是她的导师就算是找成了,我还没有。我痛定思痛之下,决定不写美国宪法这么有意义的东西了,该去哲学。
当即拿出我翻都没翻过几页的西方哲学史,英文的看不下去,到网上找了份中文的来看,想着找一个感兴趣的写了算了――须知找导师其实就是抢人,200名学生也不过那么三四十位老师,而且其中颇有些太忙不收太牛不收的。能抢到一名就算是天幸了。
那本西方哲学史是罗素写的,因此一度很想写罗素。后来觉得这家伙太过杂,在各个时期思想都不太一样,写起来肯定成人格分裂,于是含泪放弃他。后来乱找一气,发现一个叫做伊壁鸠鲁的人很合我意,当即敲定是他。
Epicurus这个词,在英语里就是享乐主义。虽然我后来研究发现这家伙实在不怎么享乐,但是发现的时候也晚了。
就这样挣扎着找好导师,挣扎着开了题,然后发现――我们的新鲜人导师,是个好龟毛的人啊……
灵儿找的是她的那位小苏,方向则是小苏本业,翻译。她本来在上小苏的课就积极进取,小苏自然收下了她。而且小苏是系里负责大四这些琐事的,什么论文之类的都由他管,也只能他多收几个学生了。小苏的毕论简单无比,最后灵儿是两稿搞定,之后都是在改格式而已。
曾昔找的是高英老师,我们高英老师属于第三种人――有人言道,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是一个比较沉寂但是很变态的人,和曾昔基本上属于同类。因此曾昔挑了个什么女性什么玩意的,似乎正对高英老师脾胃。到最后的时候死活要给曾昔一个优,害得曾昔成为我们寝室唯一一个需要答辩的人――由于缺乏老师,我们并不需要每个人都答辩,而是抽签决定。我们寝室RP特别好,一个都没有被抽中。但是优秀和不及格的都要答辩,因此曾昔还是可怜兮兮地去口头答辩了。
姜笛那段日子回家去了,因此回来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导师,只好和我们一起找那位新鲜人,害她辛苦了很久。
所有人里,只有我们三个被要求在年底之前把初稿交上去,开学交二稿,也只有我们写了超过五稿的论文。由于我向来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因此也只有我干过熬一夜弄完论文早上7点跑出去到刚开门的打印店打出来让同寝的带到综合楼放到新鲜人信箱里,然后回到亲爱的床上睡觉的事情。
直到最后一天下午,该导师仍然让我们改了三次,该日来回跑打印店,最后一版的时候已经10点多快11点。本以为没指望了,谁知学校南门那家还开着,外面站着一群人,一看都是打印论文的。不过比起稿数,谁都无法和我们媲美。
由此可见,写论文是很重要的,找对导师则是最重要的。要诀就是一定要事先搞好关系,有一名教授本来是不带学生的,但是班上有人和他关系实在很好,常常拜在他门下问这个问那个。结果最后人家也就同意当指导老师了。
还有就是事先一定要调查好该老师忙不忙,不能太忙,太忙的话什么建议都不给你也是很郁闷的――当然其实指导老师最大的用处就是打分和签字,但是有些也会给你意见――当然这还是末节,问题是万一到了导师签字的时候找不到人怎么办。
但是不太忙也不成,不太忙一般就有空高标准严要求,一遍遍让你改啊改。当然了像我们的新鲜人据说很忙,因为她在写她的博士论文,但也一遍遍让我们改。而且常常规定时间,因为过了那时间她就要忙其它事情,所以更加惨无人道。
文学和翻译都是比较好找资料的,学校图书馆就有一堆,再不济还可以去市面上找网上抄――须知这年头的大学论文大多是东抄西抄,对我们这种英语学生来说还可以兼作翻译……
但是美学哲学方面,基本上就没什么可找的了。英文书籍都是寥寥可数,何况要找的内容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古希腊哲学家。E大的图书馆盛产七八十年代的古老书籍,外文书本来就不是甚多,自然挖不到。我又很懒不想去遥远的北图何况也未必有有也未必能借,于是干脆在网上找。
自从世界上有了Google和Baidu,大家的各种资料便成极度相似状生长。害我抄什么东西都要从第三页往后翻起,否则肯定会被老师一眼发现。
幸好我写的题目十分偏僻,而且新鲜人也不是特别经常上网,几段材料复制粘贴外加中翻英一下,也算是拼凑成功。
然而也有一样为难,那就是书后的参考书目。须知参考书目有一定格式,不能乱写。幸好我本业就是编东西的,从网上找的材料里抄了几本书的相关信息,又把学校图书馆里沾边的书都拿来充数,正文内的脚注则是看哪里顺眼就放哪里,总算是搞定成一本论文。
其实有的时候也会觉得悲哀,毕业论文应该是一个课题,为什么我会做成这样。但是看周围大家也都没多大差别,我只能安慰自己说,谁叫我没有办法写我真正感兴趣的题目呢。
人生有时,便是这样无奈。虽然似乎大部分的责任在于混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