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下竟会有如此相像的人么(1 / 1)
三日回门也不是说非回不可,只不过大多出了阁的姑娘都想念家人,才有了这么一习俗,也算是让姑娘和娘家最后一次团聚。
对黯唯来说,在哪都是一样,所以在听到简池说三日回门延上几日时,就同意了。
当夜简池因政务在身,并未睡在东篱院。说是政务,还不如说是兴国十四皇子——幕王来隆都一事。
虽说隆国这么多年一直深入简出,可一些必要的来往还是有的,何况太子娶妻乃是一国盛事。早在简池成婚前几日,景国就已经派人把贺礼送到了,盘算着兴国的确也该来人了。
据守城的官兵快马来报,幕王明日将到隆都,随行的还有一位女子,听人说乃是幕王一脉同胞的妹妹。
隆帝本欲将接待事宜安排在宫中,一想随行的还有女眷,干脆让简池安排在太子府。
一来,太子府是除去皇宫,隆都最恢弘气派的府邸,二来,也好让太子妃与祁莲陪同行女眷,也不至于冷落了,三来,是为简池扩展人脉。
隆帝也是从皇子、王爷一步步走向帝王位的,自然知道诸子争储的明争暗斗。他这么许多儿子中,才华、野心越过简池者比比皆是,为了避免兄弟残杀,他必须给简池招揽足够的势利。
简池虽然没有勃勃野心,可也知道他若不积蓄力量,将来说不定连自保之力都没有。以前也就罢了,可如今还有黯唯。
沈幕果然是在次日进了隆都。先是在驿站落脚,随即被简池派人请到了太子府。
黯唯并不知在她三日回门这天,将有客来访。所以在黯唯睡得正香甜,蓦然被急急忙忙跑进来的珠儿叫醒,又翻了个身准备继续睡时,听到珠儿说兴国使臣来了,打了个激灵睡意全无。
紧接着珠儿以最快的速度替黯唯梳洗,待梳洗完毕,正好从门外走来一个丫鬟。唯唯诺诺的说:
“太子妃,祁侧妃邀您去秋皖院与从兴国来的安乐公主小叙。”
黯唯应了一声,正准备向门外走,就被珠儿重新按回到椅子上,接着珠儿对来传话的丫鬟说道:
“还麻烦妹妹回去问一句,太子妃脚伤未愈,实在不能过多走动,祁侧妃与安乐公主可能移驾东篱院?”
传话的丫鬟有些难为的看了看珠儿,又看了看黯唯,哝了哝嘴唇,犹豫了许多到底只说出来个诺字。
丫鬟刚走到门边,就被刚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黯唯叫住,丫鬟忙又回过身子听黯唯吩咐。只见黯唯对她莞尔一笑,说:
“方才珠儿是逗你玩的,我虽说有脚伤,却还未到不能行走的地步,只不过走得慢了些。回去便说我晚些时候就到便是了。”
一听黯唯这话,本还考虑要怎么对祁莲说的丫鬟立马点头说是,去了秋皖院的方向。丫鬟走后,珠儿有些不悦的对黯唯抱怨道:
“公主,您怎就这般不爱惜自个的身子?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您这虽说没那么严重,可也得好好休养不是。珠儿这就去把那丫鬟拦回来。”说着就要往外头走,被黯唯拦下。
即便是寻常客人,也没有让人到了秋皖院再跑到自己东篱院的道理,何况安乐公主还是兴国使臣。这些黯唯自然懂,现代时她也没少烫伤摔伤,从没有这么大惊小怪过。所以黯唯在拦住珠儿的同时起身,率先往外头走。
珠儿见拗不过黯唯,赶紧跟上。生怕一个不慎黯唯再伤着了,自己可吃罪不起。
虽说隆帝是临时起意把接待之处改为太子府,可准备却是一早的事,所以太子府此时已是人满为患。从东篱院到秋皖院的一路,皆是忙于奔波的丫鬟下人。
此时的简池,正在石孤亭上与沈幕行酒作乐。最北坐着的是隆帝,简池于隆帝左侧,而沈幕则在坐在隆帝右侧,绕过简池,目光正落在对岸的一众官员里。
石孤亭是太子府落成之前便有的了。当时隆帝瞧此亭孤零零的落在河水中,便赐了石孤亭一名。往石孤亭无路,只能泛船往。
本来是要在正堂接待沈幕的,桌案酒食等皆已经准备齐全。皆因为沈幕要将安乐公主送到秋皖院,途经石孤亭,折回来时道:
“这亭上风光倒是极好,趁百官未到,不如在亭上小赏片刻?”
当时也不过是简池与沈幕二人,便欣然同意了。待隆帝来,听说沈幕与简池都在石孤亭上,一想石孤亭上确实是好风光,也就跟着来了。
到底是人老了,隆帝在亭上坐了半柱香的功夫就觉得今的风着实大了些。虽说隆帝也瞧出来沈幕对石孤亭喜欢得紧,可这些年什么事依着自己性子来已经惯了,说了句让简池再陪陪沈幕,就打算回去了。
这时的黯唯正到了石孤亭。虽说黯唯不认得这些官员大吏,可一路遇得多了,就知道遇见穿什么样衣服的人该行什么样的礼了。
隆帝起身打算招人划船来接时,就正看到了岸上的官员俯身作揖的情景。由于石孤亭到岸上有些距离,隆帝看不真切,只觉得是个女子,讶异太子府除了祁莲和黯唯,什么时候又出了个能让百官作揖的女子?
祁莲现在正在秋皖院与安乐公主小叙,前日祁莲进宫时,说黯唯脚被烫伤不便行走,隆帝记得真切,忙招简池来问。
这一问,连沈幕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岸上的人虽说离得远,可动作姿态无一不是熟悉之至。沈幕甚至能想象的出来她低眉垂眸、一颦一笑的音容相貌。
岸上的女子真是像极了生在他心里扎了根的人,沈幕再去看时,黯唯已经远去,只听见简池模糊说了句乃是太子妃。
太子妃?怎么可能会是她?他心上的人现在怕是还在山野之间陪着师傅的吧,天下竟有如此相像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