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器(三)(1 / 1)
“我怎么浑身发痒?”亚当斯不信任地瞪着两百多米之外坑沿上的那台巨大的电磁干扰机紧张地问。这机器低沉而雄浑的嗡嗡声一直是亚当斯的
精神支柱,但随着坑中心新鲜的火山岩体在挖掘机的铁爪之下一点点地缩小,亚当斯的神经还是不由得一点点地绷紧了。
“别傻了,亚当斯,要是机器细胞在攻击你,你可能连这句话都说不完。”伊万诺夫倒是相当镇定自若。
这半年中,二号黄金方项目组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地下电磁屏蔽区,为了尽可能地扩大范围,地下电磁屏蔽区并不是设计成广阔的地下城,而是由
多条漫长的隧道连结起来的数量众多的小地堡。
十天前,在二号黄金方工地启动电磁干扰机的刹那,伊万诺夫已经做好了以任何方式死掉的准备,藏在几百公里之外的秘密电磁屏蔽区中的杨欣
和亚当斯也做好了死的准备,毕竟神的力量如此强大,电磁干扰、陨石防御和地堡都犹如螳臂当车。计划最初伊万诺夫也要藏在地下电磁屏蔽区里边
的,但伊万诺夫说:“虽然对付敌人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但总要有个指挥官跟战士一起在前线奋战,不然敌人会笑话我们的。你们还年轻,也比我
更有创造力,就由我上前线吧。别担心,地球有的是人才,我死了会有更优秀的人继续我的工作。”
其实这是在赌博。从第一次打击来看,敌人只杀掉那些看到过或有可能会看到二号黄金方的人。这就为挖掘的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前线人员在
电磁干扰和陨石防御的掩护下以最快的速度挖掘出黄金方,通过量子通信把黄金方内的信息传给敌人也许不知道具体在哪里的指挥者。没有任何证据
表明敌人只通过电磁波监控人类世界,敌人肯定也不会只有陨石这一种打击方式。所以其实地堡中的指挥者们并非绝对安全。
这其实就是在赌敌人不会为了二号黄金方发动末日毁灭,也就是在赌杨欣所说的底线。
无论怎么说,把整个人类押到了提前毁灭的赌桌上都是极不负责任的。但情况远远超出了常理,套用亚当斯的话说:赌博决定历史的例子多的是
。
好运似乎一直伴随着杨欣,启动电磁干扰后,敌人毫无反应。
接下来十天的挖掘中,敌人仍是毫无反应。
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敌人对此束手无策,一种是敌人改变了策略。前一种不太可能,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预示着杨欣不必再躲在地堡中了。于
是最后一天杨欣和亚当斯来到了工地。
一直到激光切割机沿着不知是第几轮文明切割过的那道痕迹切开黄金方,敌人都没有任何反应。但三人并没有立即进入,而是盯着天空绷紧神经
等待了许久,直到相信敌人不会发动打击才进去。
首先吸引众人注意的是室内正中离地约半米悬浮着的一个直径二米左右的球体。这个球体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完美,随行的物理学家说:“这恐怕
是地球上最圆的东西的了。”
诡异的是,球体表面和边缘的线条都给人相当光滑的的感觉,但球体表面却不是镜面,看不到任何镜像。
更诡异的是,球体表面的亮度是均匀的,面对入口光照的一面和背面都是同样亮度的金色。
物理学家仰着头绕着球体走了几圈,眉头越皱越深。亚当斯想走近点看,被物理学家制止了。
物理学家拧开手电,往球体照去,球体的亮度增加了一些,颜色也变淡了一些,但手电的光柱照射的地方,看不到光斑。
“这东西能把照到它表面的光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表面反射出去。”物理学家神情凝重地说。
“博士,这是什么东西?我是说,这东西有没有什么危害?”亚当斯问。
“都还不知道,但我感觉不好。”博士摇着头喃喃地说,“这东西已经超出了我们所知的物理学,所以我感觉不好。”博士缓缓地走近球体,在
距球体半米左右的距离停住了。
众人都盯着博士的手,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但博士很快就把这个关键的细节放大了。博士缓缓地伸出手,接下来的魔法般的一幕让众人目瞪口
呆:博士竟然隔着半米的空间把球“推”动了。
博士使劲“推”了一下,球平移到距对面墙壁约半米处时“弹”了回来。仿佛距球表面半米处有一层看不见的壳似的。
“这东西有个斥力场,作用对象为一切有质量的物体,作用半径就是它的离地距离。”博士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众人费力地咀嚼着这句话。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个诡异的球体到底是什么,但他们都意识到了斥力场所包含的不祥意味:这东西是不能接触物质
的。
刚才众人都注意到博士隔空推动球体的时候并没有吃力的样子,于是亚当斯问:“博士,这东西很轻吗?”
“是的,从受力效应来判断,这东西的质量大约只有十千克,换算成密度,比空气高不了多少。”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亚当斯觉得浑身的汗毛都坚起来了。
“不知道,我们已知的物理学无法解释这东西的存在。”
“博士,这里似乎有说明。”杨欣指着一面墙壁说。
众人转身望去,只见墙壁上有一组叙事浮雕,大意是恐龙文明(注:恐龙文明有很多轮)发现雕刻着毁灭警报的黄金方后,向宇宙空间呼喊,然
后就在外太空截获了一个球体。
“这东西不是恐龙造的!”亚当斯惊呼。
“可以肯定也不是另外的地球文明造的。”博士补充说。
“是敌人送来的吗?”伊万诺夫问。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墙壁的右下角,有四幅较小的浮雕。
第一幅是这样的:从左往右依次是:一个较大的圆形,里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细小的圆形,粗略估计要有好几百个,但小圆形只有两种,一种是
表面光滑的,一种是表面为波浪形的;接着是一个箭头;然后是两个较小的圆,内部同样挤满了有两种小圆形;两个球体之间是一条细细的波浪线。
整幅浮雕的下方是一个刻度尺,最小刻度小于一毫米。刻度尺与人类的一样是十进制的,可以从大刻度线数出一共是一千个最小刻度。在离左端一个
最小刻度的地方有一条比最大刻度线还要长好几倍的线,很明显,这是一个标记。整个刻度尺是在表示一个比率:千分之一。
在场的人都不会错认这幅图的含义:这是铀-235的裂变示意图,刻度条是质能转换比:铀核裂变能把千分之一的质量转换为能量。
第二幅是聚变示意图,刻度尺的数值为千分之八。
第三幅只有一个圆形和刻度条。圆形的内部被打磨成了毛玻璃似的非光滑镜面状态,刻度尺的数值千分之千,也就是满的。
博士的头上渗出了冷汗:“现在我们知道这东西为什么会有一个斥力场了,这东西的确不能接触物质,这是一个质能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