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舐犊情深(1 / 1)
八十七章舐犊情深
老地主破例每月发给他儿子六十元,嘱咐给丰涵改善生活。“食堂的他要吃不惯,就去馆子给他买吧!”老地主交待。
丰涵吃东西确实很叼,几乎是无肉不欢。看来他和父母失散的若干年里,虽然挨打受苦,也时也挨饿,但吃的却一直不坏。他不喜欢吃食堂的饭菜,无奈兆祥只得亲自下厨为他儿子做营养早餐,同时还要给儿子做出中午的饭,用饭盒装好带到学校。
本来学校是有食堂的,但他儿子太挑剔。兆祥已经感觉他儿子的身高低于同龄孩子,如果再不从营养上下功夫,岂不是要差的更远了吗?所以其他方面会严格要求,从吃饭这一项上他是妥协了。爱吃肉,好吧!肉丝、肉片、肉丁,轮着给你做。
晚上如果有特殊活动,兆祥会请秘书帮他在天京饭店买个菜拿回去给儿子吃。
他一般一年中都会有两次长时间的下乡调查,为了儿子他也都安排在假期。因为假期里他就可以把儿子送回北京了。
虽然忙碌,但他不以为苦。每天和儿子团聚的时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督促儿子写作业、为他洗澡、讲故事,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丰涵的眼神终于不再冷漠、复杂,渐渐变得干净、澄澈。他开始明白这个叫爸爸的人才是真正的爸爸,才是真正爱他的人。
在他渐行渐远的记忆中,他有过不止一个爸爸。每个人出行的时候都带着他。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神出鬼没。他知道只有听“爸爸”的话才不会被打、才不会挨饿。他学会了讨好每一个能让他吃饱饭的人。他会泡茶、冲咖啡、兑果汁。每个人的习惯他都了如指掌。他知道保持的干干净净才不会让人太过讨厌,所以每次挨了打他也会想办法把自己处理好,没有地方洗澡他也会把自己的小脸洗的干干净净。他记得多数人都喜欢他干净的样子,所以他被转送多次,却始终未被丢掉。当然也有人咒骂他。“没人要的狗崽子!”是他听的最多的。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地上经常默默的哭泣。不过,哭够了,他就会坚强地继续想办法活下去。
丰涵从有记忆以来,一直是睡地上的。有时和“爸爸”住在大宾馆,地上有地毯,很舒服;有时住在条件简陋的地方,“爸爸”睡硬板床,他就只能在湿凉的地上放些枯技。丰涵总是很小心的保护自己的身体不着凉。如果生病了就没有“爸爸”要他了。
如今,躺在亲爸爸的身边,他老怕这一切随时会成为过眼云烟。他在学校的时候会淘气,那是他的天性。在爸爸面前,他是很乖的。
兆祥一觉醒来,常常会去摸他的小儿子。结果经常是摸了个空。
“丰涵!”兆祥常会惊出一身冷汗。
然后总会在地上的某个角落寻到儿子,他抱起儿子放到床上,然后轻轻地拍着。
“儿子,难道你从前就是睡在地上的吗?”兆祥看着儿子安睡的模样无比痛心。
每天早晨,他给儿子穿上吊带短裤和白衬衫,牵着儿子的手走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真是幸福极了。
“爸爸,我也想戴红领巾。”
“只要你做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孩子,就会带上红领巾的。”
“老师说,朗诵第一名的同学可以参加市里的联欢会,还能提前加入少先队。”
“是吗?你也报了名吗?”
“报名了,我想早点带上红领巾。”
“好啊!晚上爸爸和你一起练习。”
兆祥当了□□后,对工作开始日渐厌倦。总是抓阶级斗争、抓各种运动,和平时代,不尽心竭力改善人民生活,总抓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他心里是有抵触的。最近,上面又号召大鸣大放,给各级领导提意见。动员会他也开了,可天京这里就是没人提意见。不过他自己倒真想给中央提点意见呢!别总频繁的搞运动。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还是很苦呢!特别是农村,都解放这么多年了,我们得抓紧改善民生问题啊!
最近还有一个事情让他很烦恼。中央一再号召高级干部要自查,把以前应该让党知道而隐瞒下来的事一定要自己主动交待出来。
兆祥沉不住气给江城打了电话。
“今天不忙啊?终于想起我了?”江城和他开玩笑。
“有件事,我想请你给我拿个主意。”
“你说吧!”
兆祥终于把四六年参加重庆谈判时私会老蒋这件事说了出来。
“这件事你当时怎么不及时报告呢?”
“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入党晚,组织纪律性不强。你说,我是让它烂到肚子里还是主动检讨呢?”
“我建议你自己写个材料交上去。”江城诚恳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兆祥以为江城入党早,政治经验丰富,出的主意应该是正确的。于是他用一下午的时间把私见老蒋的详细过程写了出来,同时他也对自己进行了检讨。
写完之后,他顿感轻松。准备下周去北京时亲自交给领导。他相信自己一片赤诚定会得到理解和谅解。
回到家,儿子正在自己的书架里翻腾。
兆祥关切地问:“你吃饭了吗?儿子。”
“周叔叔帮我买了饭,我吃过了。爸爸吃了吗?”
“爸爸吃你剩的就行了。”
“我去食堂给爸爸端饭吧!”丰涵知道爸爸是不挑食的。
兆祥摇手说不用,爸爸随便吃一口,就和你练习朗诵。他说着捡了儿子的残汤剩饭就吃了起来。
从前,丰涵都是捡那些假爸爸吃剩下的。
丰涵给爸爸倒来一杯水,“那是我吃剩的,爸爸不嫌吗?”
“傻孩子,我是爸爸呀!哪有爸爸嫌弃儿子的。”
兆祥吃过饭,就开始和儿子练习朗诵。他帮儿子选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他先给儿子绘声绘色的读了一遍,“儿子,你说这个故事教给我们什么道理呢?”
“老头应该有主见,不能什么都听老太婆的。”
兆祥听了哈哈大笑。“你说的也对,不过关键的还是——不能贪得无厌,要知足常乐。”
讲完了道理,兆祥就开始一段一段地教儿子朗诵。
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
住在蓝色的大海边;
他们住在一所破旧的泥棚里,
整整有三十又三年。
老头儿撤网打鱼。
老太婆纺纱结线。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鱼网,
拖上来的只是些水藻。
接着他又撒了一网,
拖上来的是一些海草。
第三次他撒下渔网,
却网到一条鱼儿,
…………..
丰涵的童音和这故事情节很相配,特是是学金鱼学的非常像。
兆祥情不自禁的亲了儿子额头一下:“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那样污浊的环境居然也没有让儿子失了纯真的本性。他也应该知足常乐了。只要他这一生快乐,即使不象哥哥姐姐一样学有所成,他这个当父亲的也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