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五四风云(1 / 1)
十九章五四风云
早春二月,南方的天气也是很凉的。老陈为儿子紧了紧衣领。满眼都是疼爱和不舍, “这么快又要走了。”老陈叹息着,又给儿子塞了一些钱。“你师父我会接济他的,黑皮爹娘都是我的老仆,我也不会亏待他们。老和你爹藏着掖着,以前不给你钱是怕你学坏。如今大了,身上得多带几个钱,该打典的就打典。”
爹的话总是不太中听,但也不能否认他对自己的关心。
“爹!您多保重。”兆祥的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再给爹磕个头,码头上人来人往,实在不好意思。
老陈想抱抱儿子,又放不下架子。只对儿子挥挥手,“走吧!”
兆祥终于上了船,远远望去爹还在码头上张望。
虽然有些怅惘,还是更愿意回到学校。
学校里正在争论“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追求民主与科学进步的思想正在学生中萌发。
兆祥一回到学校,就身不由已的卷入了爱国学生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了国内,国人震怒。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汇聚到□□前抗议集会。
“还我青岛!”
“取消21条!”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爱国学生率先喊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工人开始罢工抗议,全国各界也开始声援。
两天内,被捕的学生近千人。兆祥也不幸成为其中的一个。
这场爱国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迫使北洋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最终拒绝签字。
然而,一些爱国学生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两次记过,陈兆祥终是失学于清华。伯父亦是救不了他,因为儿子和侄子都是这场运动的鼓干分子,陈雨霖已被迫离开教育部,另谋职业。
兆祥离开清华之日,并无颓废。他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为争取祖国的尊严尽了一份力,他为自己感到骄傲。
伯父让兆祥去投考自己要去任教的厦门大学,兆祥自己选择赴法国勤工俭学。
“兆祥,去法国勤工俭学是一边做工一边读书,你还没有必要这样吧!别说你父亲,就是伯父也可以供的起你。”
“ 伯父,如果我不被退学,几年后也会出去。可是我现在已经等不及了,我迫切的想早一天出去看一看,到底我们国家落后在哪里?”
伯父叹口气道:“伯父当年出去时也是怀着济国安邦之志,回来后,看到军阀混战、满目苍夷,只觉得无力回天,也就渐渐偏安一隅了。”
兆祥拜托伯父先不要把自己被除名及要出国的事告诉父亲,“伯父,我爹的胸襟和境界都和您无法相比,他若得知我被开除,一定会觉得有辱门楣,他更不会同意我去法国勤工俭学。”
“你为什么一定要去法国呢?和兆瑞一起去美国不好吗?”
“我想去欧洲,而且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
兆祥铁了心要去法国,他想学习艺术,还想去追寻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