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结局(一)(1 / 1)
“是否传文武大臣以作见证?”皇后提笔,又犹豫询问。
谢玄摇头,只怕来不及了。皇后强忍哀痛,静待谢玄开口。谢玄有气无力地传旨:“琰王谢琰驻守北疆八载,定国安邦,功在社稷,必……”谢玄顿了顿,皇后耐心等待。谢玄稍顿片刻,一口气念完,“必能克承大统。”
皇后停笔,谢玄强撑着身子又道:“再拟一旨。二皇子谢弘文韬武略,固国安民,深具千秋之德,必能惠及万代,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皇后一字不差地录下,面上却蹙着眉头。谢玄此意是谢弘若能生还,便将后者公布于天下?她虽明白他的用心良苦,然而,这对谢琰岂又公平?皇后一声叹息。
而谢玄一口气说完,已耗费了全身力气。此时躺在榻上再也不愿多说一个字。只眼神示意皇后。皇后朝他点了点头。将诏书盖了玉玺后收好,然后静静地坐在谢玄榻前。希望谢琰快些回来,亦希望谢胤真能寻到谢弘。
此时的谢琰一人一马在官道上疾驰,马蹄卷起漫天尘土。他望了望前方,还有百里便可到达天都。他提神,快马一鞭,入了一处窄长峡谷。行至峡谷中央,一个物体以极快的速度朝胸口袭来。谢琰身子一低,方一避过,又有接连不断的暗器飞来。谢琰不得不抽出随身佩剑对付。
暗器被他全数挡下。数十个蒙面人突然现身,将谢琰团团围住。谢琰正了正色,全力以赴。
——————————————————————————————————————————
早在谢琰遇袭数日前,远在北疆的左明接到谢琰遇难的消息,心中一惊。常飞、顾羽二人立马抽刀欲走,左明快步拦下,“将无诏令,不可擅离北疆。”
常飞、顾羽异口同声,“琰王殿下有难,要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么?”
左明蹙眉,“这个消息不可全信。”
“不怕是假,若万一是真呢?”常飞二人又道。
左明沉思,随后道:“你二人既然铁定了主意要去,当不可被人认出身份来。”常飞、顾羽点头,领了数百兵士,乔装一番后朝天都而去。
天都皇宫,丽妃在寝宫内左顾右盼,期待谢胤得了她的消息,早在谢琰之前回来。谢玄因此或可改了主意。她又一思忖,起身朝谢玄寝殿而去。既然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她也得在谢玄身边守着才是,不时为谢胤说些好话。
到了谢玄殿内,杨相也在。丽妃不禁蹙眉。杨相身为谢弘的岳父,固然是站在谢弘那边的,此时在场,怕是要说服谢玄等谢弘的确切消息了。
谢玄躺在榻上,两眼已经无神,干涸的嘴张着,似乎只剩最后一口气。文武百官亦不知从何处得了消息,陆陆续续前来,都侯在外殿。
而几个时辰过后,谢玄要等的人,一个都没来。他不甘心地睁大眼睛。皇后再是镇定,双眼也湿润起来。丽妃见谢玄快速枯竭的模样,亦是一时感慨。杨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诚心祈祷谢玄能好起来。
殿内一室哀戚,静谧非常。谢玄急急的呼吸之声清晰入耳,只怕一口气换不过来……
却在此时,“琰王殿下到”的呼声由外自内响起。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渐行渐近。殿内之人闻声抬头,皆朝殿门看去,心思各不相同。待看得一张冷毅英武的脸时,丽妃绝望,杨相失望,皇后虽有一愣,却也欣慰。
谢玄看到谢琰,恍恍惚惚中又似看到了谢弘。他原本已然僵硬的嘴,微微扯起了丝弧度。
“父皇。”谢琰已然明白了一切,大步行至谢玄榻前,“哐当”一声,跪倒在地。
谢玄看着谢琰,嘴角张了张,说不出一个字。
谢琰又一声轻唤:“父皇,儿臣回来了。”
谢玄终于大弧度的扬起了嘴角,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笑。然后,缓缓合了眼。
“皇上驾崩”的声音由内而外响起。丧钟之声响彻宫殿。所有人闻声跪地。宫内一片肃穆哀戚。
只流血不流泪的谢琰第一次流了泪。
皇后心中悲伤,将谢玄的遗诏交给杨相,让他宣读。杨相领命,却在一看那遗诏内容时,双手一抖,掀开隔着内殿、外殿的帘幕。
殿内、殿外之人都看向杨相,等他宣读诏书。
杨相看了一眼众人,又看了一眼谢琰,最后将目光重新移到遗诏之上。最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再合上,犹豫着,吐不出一个字。
各宫嫔妃、皇家子嗣、文武大臣都屏住呼吸,静待一个结果。
杨相抹了抹脸上的汗,深吸一口气,开口:“琰王谢琰驻守北疆八载,定国安邦,功在社稷……”
听到此处,众人都了然继承大统之人是谁了。自二皇子谢弘“薨逝”的消息传来,琰王谢琰登基自是情理之中,亦非意料之外了。只等杨相再往下念。
却在此时,一声痛呼传来。众人转头,浑身污泥,一派狼狈的谢胤经众人,飞奔至谢玄榻前,大哭着喊“父皇!父皇!”
他的声音悲切,众人又被他的情绪感染,纷纷抽泣起来。杨相宣诏之事被自然而然地打断。
“父皇,父皇,您是怎么了?儿臣走的时候,您不是好好的么?您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就这样扔下我们兄弟姐妹不管了?”
谢胤又将从小到大时与谢玄之间的父子亲情细细地哭着道完。他说的全然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亲情哀思,感人肺腑。
谢琰拍了拍谢胤的肩,谢胤回拍。
一声“二皇子到”让悲痛中的人醒过神来。
所有人都朝殿门口看去。只见谢弘一身白衣,一瘸一拐地缓缓走来。
丽妃哼笑。杨相、皇后一喜,随后却不知该如何宣读那道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