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最后会怎么样(1 / 1)
去哈尔滨的时候,我们已经比较有信心,毕竟我们已经准备了好久,赵驷他们还认识在他们校区的外国研究生,有相关比赛经验,于是让他们来帮忙调试了一下赛车,从而把整体性能提高一截。在4S店工作的时候,我还跟单位同事也说了一下这个事情,几位师傅都挺感兴趣,觉得我还挺能折腾的,因为跟他们平时修理和改装的不是一类东西,他们工作也忙,就没说想来参加什么的。喜欢极限运动的法务姐姐听我说完之后倒是想来尝试着驾驶一会儿。
到了哈尔滨之后,跟《白日焰火》无关,我们直奔哈工大,开始准备比赛,忙忙碌碌地时候,看到其他学校的参赛队伍,仿佛回到小学时候参加奥迪双钻四驱车比赛的日子,看到自己长大以后,能做更多的事情,能玩更好玩的比赛,能写有更复杂感情的文字,能够对世界有更多认识,这种感觉真是不错。
比赛成绩自然是尚可,毕竟我们下了很大功夫,不会很差,虽然依然不是那些有更长时间去准备的顶级队伍能达到的水准,可是我们已经在同样基础的车队里面表现得算是最好了,不由得想让我们去庆祝一番。
庆祝之后,大家又开始针对不足准备了起来,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进一步,希望能够在今年的真正比赛中拿到更好的成绩。
最后的比赛是10月17至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上海一级方程式赛车场举行。比赛邀请了各种车类比赛的名人。在比赛前的热身赛上,我们虽然一直排在前面,但还是超不过那些一溜的有足够经验的成熟车队,可是这一次我们已经不习惯于原来的位置。我们讨论了一下,觉得有必要更上一层楼,虽然那些好学校车队的队员对我们态度不错,有问必答,也没有遮遮掩掩。我们又想不出来什么新手段,最后想了想,我给我对面寝室的梁子君打了一个电话,问问他能不能跟学校领导沟通一下,强调一下这次比赛关乎学校荣誉什么的,希望给予支持和高度重视。
梁子君应该觉得问一问也没什么问题,于是就去找了校领导,居然校领导听了之后很感兴趣,安排了机械专业相关的导师与国外有相关比赛经验的团队专程来上海对我们进行指导。
关键的几天里,有着专业的指导,我们省去了去图书馆翻资料、力学分析等等,之前在工作室和组员讨论赛车转弯的运动力学等等的时间也可以省去了,只有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还试着去适应搭配了一些高端的部件之后的赛车,在他们指导下,试着发挥出赛车的特点和性能。这几天也就是这样进行了下去,大家都很疲劳,但也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比赛的时候,我们按照计划,超过了一些一流车队,不过也没有拿到冠军,毕竟磨合的时候还是不够。但是经历了这次比赛,车队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我也得以认识这个领域的高人,感觉很多事情想起来和实际去做确实不是一回事儿,自己在研发上的天资也不够。
参加完上海的比赛之后,跟武国宇一起去了一趟日本,他着重参观各种博物馆,也准备考虑出国读文博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还看到了那些传说中的竞速比赛,站在路边跟其他粉丝一样疯狂地叫喊,感受到速度与激情的刺激。
回国后,我开始准备考车辆工程方面的研究生,每天都在投入的学习,可是因为名额有限,他们本专业成绩比较靠前但是又没有在保研名额范围内的人有20分加分的机会,作为外专业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习又有实践经验,但是在全国专业排名数一数二的院校的研究生考试中,我还是仅仅通过了笔试,但是成绩不再前面。到了面试的阶段,面试老师问了我的情况,给我的综合成绩一般,遗憾地没有被录取。
接下来开始找工作,在一场场招聘会中,对各个工作也有了很多了解,最后我想汽车也许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梦,这个梦如此美好,大学阶段有它相伴,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但是我依然年轻,希望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局限于一名技术人员,作为一名竞速车手,也知道目前国内的环境无法让我得到更多的展现并且有着相当大的危险。于是,我报名了海南航空的飞行员考试,顺利通过了英语面试和体能测试,到了三亚参加培训,学着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人生有了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