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遗书(1 / 1)
义武约李汉昌来城防团,说是有一个重要的人要见他。李汉昌让他把人带过来,可义武说那人不肯,只在城防团见。这倒勾起了李汉昌的兴趣,他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重要人物,需要他亲自跑一趟。
到了义武的团部,还没进门李汉昌就嚷嚷开了。
“是谁要见我?架子还挺大的。”
“旅座来了,快请进。”义武迎出来。
“要见我的人呢?”
“在娟子那儿,马上就来。”
说话间,义娟领着一个人进来,不是别人,正是冯嫂。
“你要见我,有啥事?”
“你二叔让我把东西亲手交给你。”冯嫂说。
李汉昌接过一个蓝布包袱。
“你认识我二叔?”
“他是我丈夫。”
“什么?”李汉昌以为自己听错了。
“老李是我丈夫。”冯嫂提高了音量。
李汉昌站起来。
“你凭什么说我二叔是你丈夫。有啥凭证?”
冯嫂指着蓝布包袱,“你打开看。”
包袱里有几张相片,是当年老李和冯嫂结婚时照的,一封信,还有一套红军的军装。
信是老李写给李汉昌的。
大意是说自从云港相逢,看到李汉昌很好,心里很高兴。李汉昌不是他的亲侄子,是1922年入党的王向东同志的儿子,本名王刚。王刚1919年出生,王向东和妻子因投身革命,把孩子寄养在农村的一户人家,也就是老李大哥家。后组织安排王向东夫妻去苏联学习,1926年从苏联回国途中,妻子因突发急性败血症不幸去世。回国后,王向东专程去看过王刚,走的时候带老李去东北工作,并介绍老李于1928年入党,老李和冯嫂结婚时,王向东还是证婚人。受赵一曼案件牵连,王向东已经光荣牺牲。希望李汉昌继承父母的遗志,加入到革命阵营来。红军军装是王向东穿过的唯一一件军装,只穿了不多久,因为离开部队去搞地下工作,只好精心收藏起来。现在老李交给李汉昌保管。
冯嫂还指着一张合影中的人说,就是李汉昌的生父——王向东。
李汉昌看完信,好像看了一本天书。28年的生命历史竟然很多是假的,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可二叔的信不是假的,那只有一种可能,自己就是假的李汉昌。不行,他要去问母亲。
在那个大时代,演绎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故事,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许多不合理成为合理,许多相聚实际是分离,许多幸福实际上是另一种痛苦的延续......
母亲证实了二叔的信。天那,我的父亲是*,李汉昌真想发狂的大喊!冯嫂,不,二婶的出现,除了揭开李汉昌的真实身世,还让李汉昌看到,义武、义娟、二婶都是共产党的人,在他们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他自己的队伍里不知隐藏了多少共产党。他忽然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仿佛成了被世界遗弃的孤儿。
李汉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他在思考,他需要做出决定。
他让义武把冯嫂叫来。
“二婶,二叔还是我的亲二叔。”李汉昌改口了。
“我愿意站在你们一边,站在自己家人一边。需要我怎么做,你们下命令吧。”
李汉昌被成功策反了,不,应该说是他自己站到了应该站的队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冯嫂按照刘一同部署,要求李汉昌依靠队伍内部的党组织,牢牢掌控部队,做好准备,耐心等待起义命令。这期间,秦方就作为李汉昌和上级组织的联络员。
李汉昌找来秦方。
“秦参谋,我们的约法三章作废了。我已经被你们赤化了。”
“旅座,您不是被赤化,您是家传的共产党。”秦方开玩笑。
“家传的?对,就算家传的吧。”想了想。“这东西有家传的么?”
两人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