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掩护(1 / 1)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一变化,极具战略意义,从根本上改写了全国战场的格局。
江苏一下子从后方变成了战争的第一线,原本还算平静的云港再也没有了平静。
刘一同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军剑锋直指江苏,情报搜集量明显大增。王玉莲与上级的无线电联络频率越来越高,每次收发报时间也都比原来延长很多。刘一同明白,保密局情报处可能已经盯上了自己的电台。
移动收发报增加了敌人锁定电台位置的难度,也同样影响收发报信号的稳定。因此,刘一同一般采取短电文移动发,长电文固定发的方式和上级联络。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把情报传递出去。
王玉莲越来越老练,怎么看都不向参加地下工作没多久,反而给人一种老地下工作者的感觉。刘一同给她弄了几本党的理论书籍,王玉莲看后思想上有了转变,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信仰的种子不知不觉中已经生根发芽。身边这些gcd人舍生忘死,为理想信念勇敢战斗的行动,更加直接的让她看到gcd员的高尚与伟大,她为能与他们并肩战斗感到自豪,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她从一个为爱而活的普通女性,正逐渐成长成为信仰和理想而奋斗的战士。
吴连举已经加了两天夜班。情报处最近被一个神秘电台弄得疲于奔命,有时刚锁定位置,第二天信号就换了地方,有时信号位置始终处在移动状态,而且时有时无,简直像个幽灵。来回折腾了好几趟,监听组长气得直骂娘。吴连举向王福奎作了汇报,凭着多年经验,王福奎判断,这个电台应该经常处在交通工具上,要求加强重点时段各种交通工具的检查。
现在,吴连举在侦向车上已坐了半天,那个神秘信号还没有出现。看看表,快10点了,今天可能又白忙 。他准备下车活动一下,腿都坐麻了。
刚打开门下去,监听员报告发现了信号,吴连举一下亢奋起来,跳上车命令追踪。这信号还是像个幽灵,断断续续,但今天的发报时间比较长,给追踪创造了有利条件。侦向车一路向前开,到了西郊云水河的桥头,信号消失了。吴连举下了车,周围除了蛙鸣,还有夏虫发出的声音,回身从车里拿了报话机,命令局里留守人员把这儿的情况向王福奎汇报。
王福奎在家等着王玉莲回来,快10点了,不见个人影。和刘一同订婚后,这孩子经常回来很晚,两个人不是看电影就是吃西餐,死腻在一起。感情好王福奎自然高兴,可王玉莲每次回家晚,明知有刘一同在不会出事,他还是有些担心。要说担心也不确切,或许是心里有些失落。命令吴连举在云水河边就地设卡检查后,放下电话就把冯嫂喊了来,要她去街口迎迎王玉莲。
刘一同和王玉莲发报结束,把电台收好放在汽车后排座位下的工具箱里。开始返程。拐个弯就是云水河,离城不远了。刘一同没有开车灯,每次在车上收发报,为了便于隐蔽,他总是不开车灯。车头刚拐出弯道,远远的就看见云水河对岸有车灯亮着,几个荷枪的士兵在车灯前晃动。
刘一同把车向后倒了点儿,熄灭了发动机。
“出事了么?一同。”
“前面好像设了卡子,电台可能被追踪了。”
“那怎么办?”
“先看看再说。”刘一同向往常一样冷静。
等了一会儿,看对面的哨卡没有马上就撤的迹象,刘一同把电台取出,准备在附近掩藏起来,然后再想办法过关。
河对面响起一阵喧哗,紧跟着的是枪声,士兵们跑起来,朝着一个方向追逐过去。刘一同急忙把电台重新放好,开车急速向桥上奔去。
进城了,没有人发现刘一同和王玉莲。刚刚过去的险情,让王玉莲有些惊魂未定。刘一同把王玉莲送到街口,看见冯嫂正站那等着,便让王玉莲和冯嫂一起回家,自己去隐蔽电台。
吴连举夜里有收获,总算没白干。但收获的不是电台,是保密局宿舍传达室的老李头。准确地说是老李头的尸体。就这收获,还是以牺牲两个兄弟,外加伤了自己一条胳膊换来的。怎么也没想到,老李头竟然是gcd。
情况清楚了,晚上联络省委冯嫂是知道的,冯嫂听到了王福奎的电话,知道刘一同和王玉莲在云水河附近被盯上了,正好王福奎让她去街口迎王玉莲,冯嫂就通知了丈夫,让他去接应。老李骑着单车一路猛跑,终于在刘一同他们过河前赶到,然后开枪吸引敌人,用自己的牺牲保护了刘一同和王玉莲。
刘一同心情沉重,王玉莲更是悲痛万分。她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冯嫂和老李,哪怕有再多困难,再大危险,也要完成任务,要做像他们一样信仰坚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