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酱香宗师 > 珍酒情结

珍酒情结(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非常年代 食日 江山志 峥嵘岁月 三国大外交 辛亥舰队(皇家舰队) 铁甲家族 禅让: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权力游戏 贺兰山下 拼命到底

珍酒情结

从茅台酒易地试验的第一天直到1991年珍酒厂退休,张支云在遵义一呆就是二十多年。从建厂初期直到珍酒的辉煌,每一瓶异地茅台和珍酒都凝聚着张支云的心血。离休之后,张支云又被厂里返聘回去。在反聘回厂的6年时间里,他一直担任着生产厂长及总工程师(高级酒师)之职。珍酒厂的所有产品都是张支云汗水的结晶,一直到年事渐高,才不得不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一手缔造的珍酒厂。

离开厂子以后,劳累了一辈子的张支云原准备和老伴琴瑟调和,白头相守,在家里颐养天年。但不期而来的客人们,总是让他没有安宁。

左:张支云;右陈崇楠

自珍酒问世后,以其与茅台一脉相承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迅速风靡市场,甚至远销欧美、东南亚和台港澳地区。珍酒也走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宴酒”、“特供酒”。一流的品质也为珍酒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贵州省第四届名酒、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酒文化名酒、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五届中国优质酒银奖等等,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大奖共计33次,1989年举行的第五次全国评酒会上,珍酒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南巡讲话之后,珍酒人铆足了干劲,要大干一番,上马2000吨扩建项目,职工迅速由2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就在扩产项目进行到一半时,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让扩建项目成了半截子工程,珍酒厂因此背负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人员负担。

资金压力和人员负担压得珍酒厂喘不过气来。后来,通过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措施,珍酒厂才慢慢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秉承珍酒传统的“遵义号”、“大元帅”、“小将军”等系列酒开发上市。 9

2006年,珍酒厂新班子组建后,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以后,厂领导认为,“珍酒”在省内外市场上依然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该重新恢复生产。为了决策的正确,时任珍酒厂党委书记的申先东决定亲自登门去向老酒师请教。

一天,刚吃过午饭,张支云就听到了敲门声。他开门以后,看到的是珍酒厂的党委书记申先东手里拎着两瓶酒站在门外。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人站在旁边。

“申书记,您这么忙还有空来我这里。请进请进!” 张支云赶紧热情地招呼道。

张支云看了看申先东身边的客人问道:“这位是……?”

“哦!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遵义报社的记者李昊,慕名前来看看您老。”申先东介绍后转身告诉李昊:

“张老是解放前华氏茅台酒大酒师郑应才的嫡传关门弟子。那个时候,茅台酒一花三枝,华氏、赖氏和王氏。三家酒坊各有掌酒师傅一人、二师父一人,张老是华氏酒坊的二师傅。解放后公私合营,6位酒师进入贵州茅台酒厂。而今,6位酒师仅有张老一个人健在。张老是当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师的祖师爷,茅台酒文化的活化石。”

“久仰大名,特来登门拜访。”李昊笑着说道。

张支云拉着客人的手说道:

“请坐、请坐!坐下来说话!”

大家坐下之后,申先东将手中的酒瓶往茶几上一放说道:

“老厂长呀,这是咱厂里新出厂的十年和十五年陈酿珍酒,请您老尝尝,给提提意见。”

“包装很漂亮。”张支云拿起一瓶十年陈酿,仔细看了看夸赞道。接着随手拧开瓶盖呡了一下说道:

“不错!”

张支云把酒杯送到嘴边,轻轻的呷了一口,反复的叭嗒了几下后,然后随手又倒了几滴在手上,双手来回搓了几下,往头上用力捋了捋头发,再端起酒杯,放到左边鼻孔闻了闻,又送到右边鼻孔嗅了嗅,然后称赞道:

“酱香浓郁,口感好,回味长,好酒!”

这时,他又用手用力捋了捋头发,放到鼻子前又闻了闻转身对申先东说道:“确实是好酒!隔这么久香气还在。”

接着,他把酒倒在一个玻璃酒杯里,看了一下说道:

“颜色正。”

“现在沈厂长想恢复珍酒,您看如何?”李昊问道。

“好呀!应该尽快恢复!珍酒不仅酒好,牌子也硬。当年中央领导都点名要喝珍酒。”张支云一边说着一边到卧室里拿出了一本内部资料《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之谜》接着说道:“我不识字,但我晓得这是中共的红头‘文件’。中央领导也喝珍酒。”

张支云说着,翻开他保存的那本资料说道:

“这本内部资料上影印了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一份公函,要求贵州省为警卫局‘代购老茅台酒200箱、珍酒150箱。’此外,还有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接待办、省委办公厅的公函,内容都是联系将珍酒作为中警局、省委接待特供酒的。”

说到这里,张支云反问道:“这么好的酒,这么硬的牌子,为什么不恢复?”

张支云的一番话让沈先东下定了决心。

“新珍酒的价格如何?”张支云关切地问沈先东道。

“我们的酒跟茅台酒比差得了一半不?”申先东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 9q 应<

“您说哪里话!哪里差那么远,品质上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喝麻了就完全一个样。这可不是秘密。” 9q 

“是呀,可我们的价格却不到茅台酒的一半。不到一半的价格,接近茅台酒的品质,我想新珍酒会被市场接受的。新酒上市的时候,我给您老送几瓶过来品品,让您这个老顾问再提提意见。”

“如果是这样的品质,绝对没有问题!”张支云的语气很肯定。

“张老呀,以后还得您多出出主意。”申先东告辞的时候恳请道。

“没有问题,我虽然退休了,可我们一家都是珍酒人呀。后辈好几个都在珍酒厂。我相信,珍酒不会垮,因为酒好。只要酒好,祖师爷就要给饭吃。”

“好!我回去以后就开始恢复真酒的生产。另外,今天记者来还有一层意思,想听听您老讲讲茅酒和珍酒的秘密。”

“茅酒的秘密太多了。我是一生茅台缘,半世珍酒情。珍酒和茅酒的渊源,我太清楚了。”提到茅酒和珍酒,张老总有说不完话题:

“解放以前,茅酒生产是没有任何设备的,酿酒的工艺控制,就是凭眼睛看、手脚感觉、鼻子闻和嘴巴品来把握的。好的酒师会给酒坊带来好的效益,所以酒师在酒坊里很有权威,连掌柜都要让他三分。”

张支云接着说道:“比如发酵,要控制酒曲温度,没有温度计,就完全靠手掌和脚掌来感觉。最后出来的酒的度数,就靠看酒花。”

“酒花是什么?”李昊不解地问道。

张支云起身从厨房里拿了两个碗,在两个碗内分别倒入一些酒,然后将一个碗内的酒倒入另一个碗内,酒面上就形成了一串串气泡,张老说,“这就是酒花,过去就是靠酒花的大小形态来判断酒的度数。”

“真是神了!”李昊赞口不绝,接着问道:

“那个时候茅台酒的包装封口用的是什么?

“是猪尿包!”

“猪尿包?!”李昊惊奇地脱口而出。

张支云解释道:“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化学的东西,酒瓶密封就是用的猪尿包。包装前先将猪尿包洗净,然后吹涨晒干待用。酒成品以后,把酒装进土陶瓶里,用松木塞塞好。然后再把晒干的猪尿包用水一漂一搓,切成小块在封口处包好扎紧,风干后就密封得严严实实,也不比现在的塑料膜封口差。”张支云喘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这就是老茅酒生产、包装的一个小秘密。既然是小秘密,就不能说是大秘密。”

李昊又问道:“那个时候学徒拜师和现在一样吗?”

“不一样。现在已经没有拜师这个形式了。那个时候,拜酒师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学酿酒会经常挨师父的打。解放后就不一样,师生之间都是同事,重话都不好说。”

“您老的徒弟有多少?”9李昊想知道更多的秘密,继续问道。

“说不清,带过的学生有几十个吧。”

“公私合营后,张老在茅台酒厂是车间技术负责人。他带过好多学生,他的那些徒弟,都是茅台酒厂的骨干。国家级品酒师、茅台酒厂副厂长李兴发、汪华等都是张老的弟子,而今的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也是当年张支云的手下。”申先东补充道。

听完沈先东的补充,张老笑了笑,指着架子上的一件工艺品说道:“季董事长每年春节都来看我,这就是他送给我的……”

“季董事长每年都要来看望您?”李昊兴奋地问道。

“是呀,老季总是忘不了我这个糟老头。”

三个人聊了一会儿,申先东和李昊便告辞了。

到老厂长那里讨教以后,申先东便大张旗鼓地开始恢复了珍酒的生产。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