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媒婆与孩子(1 / 1)
“夫人不是我吹嘘,这顺阳城里就没我不了解的人家,不知道夫人这次找我来是想给令公子找个啥样的姑娘?”又从身上掏出一叠纸片,“您瞧瞧,这个樱桃小嘴,多漂亮,再看看这个,珠圆玉润,好生养……”
自这个顺阳第一媒婆孙媒婆一进门就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田珍是一句话也插不上,揉了揉发胀的头,制止了想继续说下去的孙媒婆,“孙媒婆,我看你误会了,我这次找你来是想给我表妹相个。”
“原来是夫人的表妹呀,瞧我,居然给弄错了,那不知道夫人想找个什么样的?”孙媒婆做了一辈子的媒,没想到居然会有弄错的一天。‘我之前又不知道你家还有个表妹,这弄错也不能怪我吧,不能怪、不能怪…’心里自我安慰着。
田珍把李玉衡的情况简单的说了下,“不知孙媒婆有什么好人选?”
“这人选吗,也不是没有,只是李姑娘这种情况想要招婿,恐怕……”孙媒婆迟疑道。
“我也知道这事难办,但我相信以你孙媒婆的本事一定会有办法的,而且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人品好、相貌端正,这应该不难找吧?”田珍拖着长长的尾音。
孙媒婆被人请到杨府,听说侯爷夫人要找自己做媒,高兴得不行,要是把这媒做成了,不说媒金,以后整个顺阳谁不来找自己说媒?而现在居然要她给一个孤女招个女婿!
掏出手绢,摸摸额上并不存在的汗水,孙媒婆又拿出一叠纸片,小心翼翼道:“夫人您看看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合适的。”
田珍拿过一看,“这是什么!身无恒产,三十五岁,最主要的是他还带着三个孩子!”又拿出一张,“年过五十,还想找个富家小姐,这个、这个,全都不行。孙媒婆,我听说你是顺阳最好的媒人,我才找你来的,你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你居然那他们来打发我,这不得不让我怀疑你的名声是怎么来的。”
孙媒婆讪讪道:“夫人,您这也不能怪我,李姑娘年龄也不小了,身子骨又不好,又无家产,如果是想嫁给一般的人家老婆子还是能帮帮,但招婿上门,恐怕只能找出这些人了。”
田珍让人拿来五十两银子放在孙媒婆手里,“你就费费心,再找找。等这事一成,我肯定不会亏待你的,这人选吗,最好在三十岁以下,人要本分,衡儿她虽无父无母,不是还有我们杨府吗,你说是不是?”
“夫人说的是,那我回去再找找,等找到合适的在来禀告夫人。”孙媒婆做了几十年的媒人最会察言观色不过,见田珍有点生气的迹象马上应承下来。
“那就麻烦你了,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孙媒婆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乐青问道:“太太,要不我们找个官媒?”
“一般能在官媒备案的都是家里比较宽裕的人家,他们是不会让自家子嗣入赘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全把希望寄托在媒婆身上,等平叔回来再让他出去打听打听。”
用过晚膳,两个孩子腻在田珍身旁不愿离开,“今儿你们两个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告诉娘?”
“没有”这是杨崎。
“有”这是杨思。
明显有问题,“到底有没有?小孩子可不能撒谎!崎儿,你说。”
杨崎埋怨的看了眼杨思,无奈道:“娘!明天不是休旬假吗,我和阳哥儿约了好些人去鬼马山上打猎,之前阳哥儿不小心说漏了嘴,团团就吵着要去。”
杨崎口中的阳哥儿是他的伴读王和阳,顺阳知府家的嫡幼子,比杨崎大两岁,不喜读书,整天调皮捣蛋,几年前在一次宴会上两人认识后玩得十分投趣,知府夫人就把儿子送进杨府给杨崎当了伴读,好让他跟着多读点书,出人意料这阳哥儿虽比杨崎大,但十分信服杨崎,这几年跟着学了不少,可把他娘高兴坏了。
“你们要去打猎?”田珍用揶揄的眼神打量着杨崎。
杨崎的身高在同龄的孩子中不算矮,但也仅仅是不算矮而已,和他大哥十岁时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平时又没见他练过骑射,难怪田珍会怀疑。
“娘!”杨崎被自家娘亲这样打量有点羞恼,“孙师傅说我的骑射还不错,所以我和阳哥儿想去试试身手。”
“孙师傅?是你父亲上次带回来的那位?”
“嗯”杨崎点点头。
“你这才学了几天,就想着去打猎?”见儿子不满意自己的态度,田珍只好安抚道,“我儿子真厉害,学几天就能打猎了。那你们去的时候多带点人,好给你们拎猎物。”其实是保护你们。
杨崎这才高兴起来,“那娘你和团团就等着,我去猎几只狐狸给你们一人做一件披风。”
“我也要去,要去,娘,团团想去。”
看着两眼发光的女儿,田珍组织了下语言,“团团现在还小,不会骑马,等团团大点娘就送你一匹小马驹,到时团团学会了再去打猎好不好?”
“娘,团团就去看看!”杨思像条大毛毛虫抱着田珍的腿扭动着。
“看看也不可以,打猎太危险了,如果你去受了伤,我会心疼的,你忍心让娘心疼?”
摇摇头,杨思只好答应,“团团不去了,不过娘什么时候送团团小马驹。”
“等你长到这么高我就送你。”田珍用手比划着。
“啊!要这么高呀,那还要多呀!”杨思对比着自己的身高满脸失望。
田珍抱起女儿,“你要好好吃饭,不挑食,用不了多久就长到这么高了。”
“真的吗?”天真的望着田珍。
“嗯,只要你不挑食,多吃饭,少吃零食,很快的。”
杨崎也插道:“团团要多吃饭,等长高了我就教你骑射,带你去打猎。”
“二哥你说话要算数,骗人的是小狗!”
“骗人是小狗。”
听到承诺,杨思乐得在房里砰砰跳跳起来,“团团要好好吃饭,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看着天真无忧的女儿(妹妹)两人也哈哈笑了。
傍晚时分田珍收到了两封回信。
一封是杨嘉衍写的,上面只有寥寥数语,“这里一切安好,家里就拜托夫人了,勿念!”向来都是这几句,她已经习惯了,田珍看完就扔在一旁。
而另一封是杨彦写的,田珍看见送信人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不会回来的,果不其然,信里写道:“娘,孩儿不孝,不能侍奉于亲前,但孩儿身为大明子民就应保家卫国……,何况孩儿是你们的孩子,更不能临阵脱逃,给你们蒙羞,让你们失望。知母担忧,儿心惭愧,但儿习武多年,为的就是能像父亲一样,上场杀敌、建功立业。娘您放心,孩儿一定会保护自己,平安归来。”
田珍无力的坐在椅子上,对于大儿子,田珍是有愧疚的,崎哥儿出生的时侯早产身子骨不好,她就把大部分心思放到了二儿子身上,那时彦哥儿才二岁,老太太也提出要帮她带彦哥儿,田珍就答应了。待崎哥儿稍微大点身子也好多了,再想把他接回来养时,老太太和田珍的关系已经破裂,说什么也不愿把彦哥儿送回来。
而彦哥儿对这个世界刚有印象的时候,田珍却缺席了,加上老太太的挑拨,后来无论田珍怎样努力弥补,也比不上与另外两个孩子亲密。近几年杨彦长大点懂事了,两人之间的关系才渐渐缓和过来。
田珍看着窗外的光线逐渐变暗,直至消失,揉了揉僵硬的脖子,叹了口气,朝房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