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1)
胡氏谢绝了,说日后自会送来。一直喝到黄昏,胡氏才大醉而归。从此后主人家才安安静静地过日子。
一年的工夫过去了,胡氏一直没有来。主人怀疑他忘记了婚约,但还是坚持等着。又过了半年,胡氏忽然来了,互道寒暄以后,胡氏说:“小妹已长大成人,请你选个吉日过门成亲,好来侍奉公婆。”主人大喜,随即一同定了日子准备成亲。
到了那天夜里,果然有车马人等来送新人,新娘的嫁妆非常丰盛,摆了满满一新房。新娘美丽异常,见了公婆温顺有礼。主人夫妇极为高兴。胡氏与一个弟弟来送亲,弟弟的言谈举止也很风雅,饮酒海量,兄弟二人一直喝到天明才走。
新娘进门后,能预知年成丰歉,平时公婆都听她的主意居家过日子。胡氏兄弟及亲家婆,还时常来走亲戚,人人都见过他们。
【 戏 术 】
有一种用桶耍的把戏,桶的大小可放进一个升,没有底,中间是空的,跟通常耍把戏用的桶一样。耍把戏的人把两张席子铺在街上,把一个空的升放进桶里。一会儿取出来,就有满满一升米,再把米倒在席子上。如此不断地用升取米、倒下,顷刻间,两张席上都满了。然后再用升把席上的米一一量进桶里,完了后一举桶,仍然是空的。这个把戏奇就奇在米取得多。
利津县人李见田,在颜镇一处陶瓷场里闲逛,想买一个大瓮。跟卖陶人讲了会价钱,买卖没成便走了。到了夜晚,卖陶人窑中本来还有没出窑的六十多个瓮,可等打开窑一看,瓮全都不见了。卖陶人大惊,怀疑是李见田干的事,便到他门上哀恳,李见田推辞说不知。主人再三哀求,李见田才说:“是我替你出了窑,一个瓮也没损坏。魁星楼下的那些不是吗?”主人依言去看了看,果然瓮都在。魁星楼在颜镇的南山,离陶场有三里多路。卖陶人雇了人把这些瓮运回去,连运了三天才运完。
【 丐 僧 】
济南有一个和尚,不知叫什么名字。他赤着脚,穿着百衲衣,每天都到芙蓉街、大明湖各酒店念经化缘。人们给他酒饭、钱粮、米面,他都不要。大家问他要什么,他也不回答。终日没见他吃过一口饭。有人劝他说:“师傅既然不吃荤酒,应到乡下去化缘,为什么天天在这腥膻的地方呢?”和尚仍闭眼念经,耷拉着一指多长的睫毛,好像什么也没听见。过了一会儿,人们又这样劝他。和尚瞪着眼睛厉声说:“我就要这样化缘!”说罢又念经不止。他念的时间长了就自己走去。有些好奇的人跟在他后面,要问个究竟,为什么必定这样化缘,可和尚始终不应声;再三问下去,他又厉声说:“你们不懂,老僧就是要这样化!”
又过了好几天,和尚忽然出了南门,躺在路旁像僵死了一样。一躺三天,一动也不动。当地人怕他饿死,把他抬到城墙边,都劝他到别处去,若要钱就给钱,若要饭就给饭。但和尚一直闭着眼,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一齐摇着他对他说,和尚大怒,从百衲衣中抽出一把短刀,一刀剖开自己的肚子,用手伸到肚子里掏出肠子理一理放在路上,于是气绝身亡。大家都害怕了,赶快报告了官府。官府来草草埋葬了他。
后来,包和尚尸体的席子被狗扒了出来。人们用脚踏踏,好像是空的。打开一看,死尸没有了,席子原样捆着,像个空茧壳一般。
【 伏 狐 】
有个太史,遭了狐祟,生了重病。求神、画符,办法都用尽了,仍然不见效。于是就请假回家,想逃避一下。可是太史前头走,狐就在后面跟着,太史更加害怕,但又无计可施。
一天,他走到涿县城门外,停下来休息。忽听有个医生摇着铃走来,自己喊着能伏狐。太史命人请他来治狐。这个医生就给了他药,实则是房中之术。催着他吃了药,让他去与狐性交。太史此时性欲旺盛,狐忍受不了,要逃又逃不走,哀求作罢。太史不听,反而越发猛烈,狐设法脱身,苦无办法。过了会儿,听不到狐的声音了,一看,已经现原形死了。
早先,我们乡里某书生,素来被看作是秦之嫪毒,自己说生平没得到过一次满足。一天,夜宿孤馆,四面没有邻舍。忽然来了一个逃女,没有开门就进屋来了。书生心想一定是个狐女,就欣然同她就寝。上床之后,衣裤未脱,就直接交欢。狐女惊喊疼痛,吱吱乱叫,忽地像老鹰脱钩一样从窗子里逃走了。书生还向窗外哀求她再回来,却早已无影无踪了。这真是伏狐猛将,应该张榜为业。
【 蛰 龙 】
於陵有一个掌管收天下奏状的银台,姓曲,他经常在楼上读书。一天正当阴雨天气,见一个小东西,身上发着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蠕蠕地爬动。它经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黑黑的痕迹,渐渐又盘在他的书上,书也焦了。曲公想可能是条龙,就双手捧着书送到外面去。
到了门外,曲公端着书等了很长时间,可小东西盘在书上一动不动。曲公说:“难道你认为我不恭敬吗?”于是端着书又回到屋里,仍旧放在书桌上,整了整衣帽,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再端起书来送出去。刚刚到屋檐下,就见那小东西昂首伸尾,离开书飞去:嗤嗤有声,带着一缕白光;几步远以后,回过头来朝着曲公,就已头大如瓮,身子数十围了。接着又一翻身,霹雳一声,腾云驾雾飞上天空。曲公回到屋里查看它爬出的地方,原来是曲曲弯弯从书箱里爬出来的。
【 苏 仙 】
高明图任彬州知州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姓苏的民女在河边洗衣服,河中有一块大石头,女子蹲在石头上。有一缕青苔,碧绿柔滑,非常可爱,在水面上荡漾,围着石头飘动了三圈。民女看了后心里一动,回家以后就怀了孕,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她母亲私下问她,女子把实情告诉了母亲,母亲一时也弄不明白。几个月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家人想偷着把他扔掉,但女子不忍心,藏在柜子里养着他。女子也决心不出嫁,以表明好女不嫁二夫。然而没有丈夫就生孩子,总归是不光彩的事。孩子已长到七岁了,还从来让他出来见外人。
一天,儿子忽然对母亲说:“儿已渐渐长大了,怎么能长久关在家里呢?我要走了,不能连累母亲一辈子。”问他到哪里去,他说:“我不是人种,我要腾云上天。”母亲哭着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说:“等到母亲归天时,儿才来。我走了以后,你若需要什么,就打开藏我的柜子要,要什么有什么。”说罢,拜别母亲就走。母亲出门看时,已无影无踪了。女子回去告诉她的老母亲,老母也觉得很奇怪。
此后,女子坚守旧志,一直没有嫁人,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家境却越来越困难了,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女子忽然想起儿子临走时的话,打开柜子,果然有米有面,于是烧火做饭叫母亲吃。后来缺什么就要什么,有求必应。
又过了三年,女子的母亲因病死了。一切丧葬用品,都是取自柜中。葬了母亲后,女子独自一人过日子,一直过了三十年,从未接近过男人。
一天,邻居一个妇人去女子家借火,见她一个人坐在空房里,与她说了一会话就走了。过了一会,忽见一团彩云围着女子的房子,清清楚楚像盖子一样。云中立着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仔细一看,就是苏家的女子。转了很长时间,就渐渐升高看不见了。邻人都非常疑惑,到她屋里一看,见她打扮得非常漂亮,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已经没有气了。大家因为她孤苦一人,正议论怎么给她出殡,忽然一个少年进来。这少年长得英俊魁伟,向着众人一一道谢。邻居们也听说过这女子曾有个孩子,所以也不怀疑。少年拿出钱来埋葬了母亲,并在墓旁栽上两棵桃树,就告辞而去,走了几步就脚下生云,然后就不见了。
后来,这两棵桃树结的桃,甘甜味美,当地人都叫它“苏仙桃树”。年年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在这里做官的,每每拿着这桃馈赠亲友。
【 李 伯 言 】
书生李伯言,是沂水人,为人刚正不阿,很有胆气。一天,他忽然生了重病,家人要给他吃药,李伯言阻止说:“我的病不是药能治好的!阴间里因阎王一职空缺,要让我暂时去代理。我死后不要埋葬,等着我复生。”这天,他果然死了。
李伯言死后,他的阴魂被一队骑马的侍从领着,进入一座宫殿。有人向他献上王服。皂隶书吏们都肃穆地站在两边。李伯言见桌子上积攒了厚厚一叠卷宗,便立即开始审案。第一件案子,被告是江南某人,经查这人一生共奸淫良家妇女八十二人。把他提来一审问,证据确凿。按阴间法律,应受炮烙刑罚。只见大堂下竖着一根铜柱子,有八九尺高,一抱粗。柱子中间是空的,里面烧着炭,里外烧得通红。一群鬼卒们用铁蒺藜抽打着那人,逼他往铜柱上爬。那人手抱脚盘,顺着柱子往上爬。刚爬到顶,铜柱内烟气飞腾,轰的一声,像放了个爆竹,那人从顶上一下子摔下来,蜷曲着趴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