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神仙美眷(1 / 1)
昭帝末年,在一场瑞雪下过之后,举行了昭帝的退位大典,以及对睿王秦怀珏的储君加封。
至于怡亲王秦怀瑾,这个之前被认为两党相较,不分伯仲的另一位王爷,却借病主动放弃了对皇位的争夺,终日居于府中。
曾经的亲信借故探访,却也是连面都没见着,只得了由怡王亲随递上的简信。
而这些简短而细致的亲笔信件,却是让这些持信之人莫不在朝堂上以袍袖掩泪,在昭帝面前深表怡王大义仁厚,也随之表现出自己对洛国的赤诚之心。
昭帝自然是将这些简信收上来看了一番,沉思良久,传于众卿览阅,让上下之人皆了解到怡王的宅厚仁心,深明大义。
群臣皆诵,昭帝也随之大为褒奖,赐金银珠宝两车,外贡锦帛数匹,良田百亩,以及“恭谨仁义”金牌一块,让福公公亲去怡王府宣旨宣恩。
怡王秦怀瑾携王君安然,以及府内上下,隆重谢恩。福公公以及随从十六人,皆查着夫夫二人气色不虞,就此也就证明了这怡王生病所言非虚,而这身处病患之余,还费心费力的为朝堂之事忧心,为门人开言通心,实在是宅心仁厚都不能表其心性,唯有“盛德清明”能言一二。
……当然,至于其中真相究竟如何。
——王府亲信皆望天,佛曰,不可说。
同年十二月,在昭帝禅位之际,身为四大京王之一,却在很早的时候就褪淡了年少时候英雄辉煌的南王,带着王印以及手里的兵符,禀明朝堂以及圣上,希望能卸甲归田,再去南北各地细细畅玩,品江山美景,自在洒然。
朝堂上自然是又是一番惊愣,这四大京王缺一个,在这新帝尚未上位之际,可就有的评点了。从下面的皇亲贵胄中选,选偏远的不够合理,选亲近的又有失公允。
此时,宰相出面了,说既然怡亲王深明大义,不愿兄弟相煎,而南王豁然,无意于高堂,那就干脆让怡亲王承京王之位,南王膝下无子,如此一来,四处通畅,百来无恙。
群臣一想,似乎还真的可以,遂向圣上启奏禀言。而储君秦怀珏也站出来,向还在思索中的昭帝劝言。
昭帝最后自然是同意了,只是对四大京王进行了一番并无太大变化的变动。
秦怀瑾接了旨,因为新帝尚未登基,所以他还是怡亲王。倒是让他成为了洛国历史上第一个身兼两王的人。
而因为‘怡’乃皇典礼所出,所以这暂时身兼两位的秦怀瑾,改王号为“怡南王”,多简称为怡王。
——而从始至终,谁都没有去管那个已经必然是落败了的皇长子。
而随着皇长子的外戚被诸番翻出贪污枉法之事后,这皇长子最后的依仗也渐渐的没有了。
他也就不得不选择姑息下心中诸般的野心与妄想,在自己的府里忙的焦头烂额,郁毒不已,对手下之人也愈发的没了表面的模样,动则打骂,严则挑断手脚经络。还时常流连于烟花柳馆,在一次醉酒出言“非凡”之后,被从后门扔了出去,时值严冬腊月,在深巷里冷冻一夜之后,寒气袭体,被人发现了送回王府之后,再就一直卧床未起。
洛国四百三十三年春,新帝秦怀珏登基,尊“羲帝”,国号由他亲自定名,曰“永安”。
在社稷高台之上,这几乎可以说是洞彻天下的几句话一出,居于九阶之下的怡南王脸上登时就有些黑了,在他身后半步的少年,还在乖顺的仰着头聆听圣谕,在这琼都仅次于最高位置的地方,细细的感受着这一刻,在诸山之间回荡的雄浑之声。
于是,在怡南王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一丝微妙的寒意了。
上面,将社稷恩典诵完的新帝,身着明黄龙袍,长身玉立,面目不怒自威,神色傲然,真像是足踏万里河山的千古帝王。
一时间,看着上面那道挺拔的身影,下面的群臣众将,无不俯首高呼万岁,声音之响,震彻方圆数里的山峰群峦,一直传荡到了更远之外。
江山旧主换新君,乾坤万里定风云。
仪式一过,手握重兵的几位大将都主动上交兵符,连同怡南王手中的小股兵力,也一并交了上去。
三日后,兵符所持之人,只做了小范围的变动。唯独怡南王,在朝堂上,坚决表明,绝不要这兵力,几页洋洋洒洒的陈情表深切的表达出了他想要做个闲散王爷的心意。
永安帝自然是没有立马答应,在连续三天的早朝怡南王都只围着这一件事打转之后,点头答应了。
然后,他在次日的早朝上就没有再看到那个日子貌似越过越滋润的怡南王,只剩下一封由中书部呈上来的简短奏章,上书云:臣,力微薄,只是略懂挥毫泼墨,留于朝堂之上也只是占了那么一席之地。昨晚观月朗星稀,南宫朱雀分明,觉得是个出游的好时节。故携着内君,匆忙出行去了。望圣上,勿念!
看完了简短奏章的永安帝,回应的是俊脸一黑,直接将奏章也扔到了一边的金鼎里。然后继续上朝,处理各种他以前没有体会过的一箩筐糟心事,上到城郡边防的大事,下到某个四品大臣一年之内不合规章的娶了数个小老婆……
三个月之后,永安帝略微适应了屁股下的硬邦邦的金座,便赶紧的将剩下的一些事办了,比如让睿王妃顺升至皇后,将之前在王府里比较宠幸的几个侍妾侍君顺着一封一赏,该打发的一打发,处理完了之后继续在御书房里与一堆的奏折相斗。
至于后宫的位置划分,呵,新上任的皇后干不了的话还有皇太后呢,急神马?!
之后,昭帝时候颇显冷情的后宫,也终于是添上了些微的热闹。皇后宽仁慈厚,对下赏罚分明,举止有度,热闹起来的后宫倒也没有让皇太后不愉,考察教导两月之后,才做了几个月的皇太后就将后宫大印交给了皇后,然后跟着几个太妃移去了别宫,修身养性,自在清净。
而这几个月以来,怡南王就只回府过两回,只上过一次朝。其余的时间,带着养的日益宠爱的亲亲小王君四处溜达,看完风景就写诗作画,再吃点各地的特色食物,再一边玩一边等属下传来琼都之外的地方的各处胜景。
永安二年春,齐北侯上朝申请退下北疆主帅之位,羲帝这会没有太过犹豫,接过虎符转手就交给了齐小将军齐战,然后理所当然的说:“这北疆,只有齐军能驻。”挥挥手,表示什么话都不愿意多听的跑回了后宫里,去逗弄几个藩国进攻的小玩意,比如几只白茸茸的团儿似的碧眼猫,还有尚待驯化的良驹,当然,还有极具异域风情的美人儿。
齐战回琼都了,安然在外面肯定也待不住,连夜就和秦怀瑾跑了回来。这素来感情好到不行的兄弟俩,差点没当着秦怀瑾的面抱着来一番相互安慰。
虽然没有来个拥抱,但那亲热劲儿,还是让这在这事上心眼实在是很小的怡王眼红了。于是,当天夜里,安然也就少不得受了几番痛苦与欢愉交织的罪。
这么久才回来一次,自然是要去皇宫里参加宴席。秦怀珏有意让人将那几个稀奇又没什么害的小玩意儿在宴席后带出来。也的确如他所预料的一般,当那几只白软软的小猫跑出来时,安然的眼睛都直了,怎么的都不愿意挪开,满心满眼的都是好可爱。
还刚好有两只特别的通人性,被安然抱住了也不挣扎,还软乎乎的喵呜的蹭着。
无奈的扫了一眼现如今已然是被他给宠的有些娇贵了的安然,再扫了一眼上座的噙着淡笑的皇帝,秦怀瑾的脸瞬间就有些黑了,当看到已经身怀三甲的秦芳菲不顾宇文华的阻拦也跑了过来咋呼时,就更觉得额头抽疼。
最后,一窝五只小奶猫被安然一人给抱了两只走了,心情愉快的少年,走的时候还不忘回头对用心可疑的皇帝笑着表示感谢,然后被自家王爷直接给揽着走了。
在明亮华美的灯光下,看着那两人远去的背影,秦怀珏无奈的笑着收回了眼神,起身,拍了一下绣着五爪金龙的锦袍,在一堆宫女侍从的簇拥下走了。
他想,也许这个时候心里连失落都几乎没有,是因为真的看淡了吧。也许,在登基的那一刻就已经彻底的放下了这些所谓的儿女私情。现在,这两人处的的确很好,一言一眼都带着自然而然的情谊,他能给的除了祝福,就再也没有什么其它了。当初那个是他父皇的男人所说的是正确的,因为他看得分明,如果这个少年在自己的身边,他是不一定能护得这般周全,也不可能看的这般重。
现在这样,就已经很好了不是?!他不是秦怀瑾,世上也只有那么一个曾叫他心软心柔过的名叫安然的少年。
两日后,齐战以齐军主帅之职启程回归北疆,同行的居然有被秦怀瑾护在身前的安然,这两人同乘一骑,刚开始还跟上了速度,后来就是齐战让副官去打理队伍,他跟着这两人在一旁不紧不慢的驰骋。
相伴的三日,通过已经褪去了不少青涩稚嫩的少年略显兴奋的讲解,他还真品味到了不少平时没怎么注意的美景秀色。
但也只是三日,三日后,三人作两路,分别时再不舍,也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
所以,齐战告别之后,挥手扬鞭,□□骏马飞驰,不过片刻便消失在了岔口的尽头。
这次,他没有回头。
等着那一人一马彻底的没了影子,连马蹄声都听不到了,秦怀瑾才低下头,亲了亲怀里人的侧脸,轻声道:“我们走吧。”
安然擦了擦眼,才轻轻的应了一声,也轻轻的喊了一声,“瑾”。
马蹄声响起,衣袂随风翩飞,空中交缠的黑色发丝,如这两人一般。
——这一世风景,我陪你共赏!
-------------------- Happy 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