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79 第七十六章

79 第七十六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御夫呈祥 田园闺秀 重生之八岁小地主 大神,诱拐有礼 重生之诱你上钩 女尊之草长莺飞 [红楼同人BG]红楼巧丫鬟 麻辣秘书养成记 [陆小凤]刷剑神刷爆了道袍 父子契约[重生]

远征军一路长驱直入,直到过了腊戍镇,大部队开始换乘火车,向南开进。大军渐渐地开始深入到缅甸境内,不断接触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情况之后,所有人的头脑里才有一个意识,明白缅甸并不是象一开始看到的那样美丽、神奇,它已经褪去了斑驳色彩的外衣,显现出其内在可怕的躯体。缅甸,是个凶险万分的战场。

缅甸国土的地形极其复杂,平原地带不多,四周高山环列,大小河流交错,还有茂密到几乎没有人进去过的热带丛林遍于全境,交通十分困难。因此,当地人也因地制宜,很少使用汽车之类的运输工具,一般多用牲口或原始而简陋的交通工具来运载货物或人。

这些因素对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极为不利,四个轮子的汽车在平原地带可以一路狂奔,如入无人之境,可一旦碰到沟壑交错、高山谷地这样的地理环境,汽车立刻没了用武之地,身价陡降,当即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最令人头痛的蠢东西。车轮不时的要陷进水沼里,泥坑里,沟壑中,这个时候,一干大兵们就只能靠肩扛手推,连拖带拉的在泥水地里将深陷其中的铁家伙拖出来。

一天之中,常要如此这般的折腾上几次,每个人身上再没有了刚入缅时的光鲜亮丽,都几乎要成了泥浆水里跑出来的“泥猴子”。互相打量之下,除了苦笑一番,各自调侃之余,所有人都开始感觉到了这条入缅之路并不是象以前想象的那样好走。

还有一个情况也让入缅参战的远征军们始料不及,那就是当地异常炎热的气候。虽然大部队入缅的时候正是二三月份,在中国的这个时节,大部分地区都还是被寒冬所笼罩,寒风凛冽。而在缅甸,哪怕是在一年之中气温最低的日子里,气温还常常能高达40℃。潮湿闷热的环境很容易使人透不过气来,中暑虚脱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因为远征军极其缺乏热带作战的装备,军队中有些大兵的身上还有穿着厚冬装来的。汗湿潮热的环境不但很容易让人体产生虚弱感,更容易孳生各种皮肤病。在入缅部队深入到缅甸境内之后,许多家乡在东北,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湿疹”和“汗斑”的年轻士兵们,在浑身上下发出的一阵阵难以忍耐的瘙痒之中,被时好时坏的皮肤病所折磨,痛苦不堪。

如果说这些外在因素还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么最让他们感到切齿不已与痛恨的是英国人的“扯后腿”与当地一些“缅奸”的为虎作伥。远征军进入缅甸的时候,日军虽然还在缅甸南部,但是,不少为日军服务的奸细却早已渗透到北方,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开始了大肆骚扰与鼓动人心的破坏动作。

入缅参战的人们哪里知道,就这样,在缅甸人的眼里,他们已经被看作英国殖民者的帮凶。常常远征军的车队与大部队刚刚抵达一个地方,除了华侨之外,几乎当地人全都望风而逃,生怕自己跑得晚了会被中国人抓去杀了。如此奇怪的举动让一时还蒙在鼓里的官兵们感到莫名其妙,怎么都想不明白。

英国人说起来是中国人的盟友,可是,他们却相当忌惮来缅甸作战的中国人,处处制肘,生怕中国军队的进入会影响到英国人在缅的利益。铁路的控制权在英国人的手中,于是,输送中国军队的列车走走停停,有时火车头莫名其妙地被人调走,远征军官兵们被这样无人问津的被撂在铁路上,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与此相反,一列列满载英军的列车却在日军的步步进逼下仓皇后撤。而一些缅奸,就趁这些机会到处捣乱,放火,投毒,挖铁轨,袭军车,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眼看着英国人这样“不够朋友”,缅甸奸细又如此猖獗,而本身远征军队中通晓缅语与英语的人又不多,等于两眼一抹黑的中国兵们身处在一个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气候不适,情报不灵的环境中时,上上下下的官兵们越发强烈地感觉到一句中国老话: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更何况,脚下的这块地盘,还不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

远征军官兵们的处境之艰难,可以想见。于是,所有人的心中再也没有刚出征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昂扬斗志;再也不会一路高唱声威震荡、气贯长虹的高亢战歌。人人心中只剩一个念头:缅甸,实在不是个好地方!远征,真不是想象中那样容易的事情!

队伍就在这种停停走走,如老牛拉破车般的速度之中行进了一个多月。并不太长的路程,硬是从二月走到了四月。一进入四月,天气越加炎热,而且是出奇的热,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一二度,到了正午时分,骄阳似火,温度更高。烈日蒸烤下,森林上空可以看见袅袅白烟,池塘水面上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就连最爱躲在水里的水牛都热得口吐白沫。道路两边,总能看见被晒死的牛或者行人。

几乎可以把人晒焦的炎热,让人恨不得扒光了身上的一切布片,仿佛多一丝一毫的衣料遮挡都能阻隔皮肤上的汗腺排汗。奉命开赴缅甸古都曼德勒协防的新三十八师队伍的万余名将士,尽管被炙烤的汗流浃背,衣冠看起来颇为狼狈不整,但没有人敢于光着膀子行军,各种行军装备依然一样不少的背在战士们的身上。因为他们的师长严于律己,在这样热的天气下,还将领子处的风纪扣扣得端端正正,将一身将军的装束穿得整整齐齐,哪怕背上已经结了一层白色的盐霜。

刚刚被任命为114团三连二排见习排长的狄尔森,因为身体缺水与连续的行军赶路,嘴唇上卷起了皮。被晒得好像煤堆里滚了一圈出来的他,一边跟着部队朝着目的地行进,一边将腰间的水壶解了下来,递给了一班班长。他看了一眼身后绵长蜿蜒的队伍,用手背擦了擦脑门上又沁出来的一头汗,嘶哑着嗓音道:

“千万记住,不能让他喝得太急,不然身体缺水的状况会更严重。一次只能喝一口,你要多拦着点。”

“是,我明白了。”

一班长从他手里接过水壶,抬手敬了个礼,连忙回身去找自己那个中暑的兵去了。与狄尔森一同行军的二排副排长见了,摇摇头,将他自己的水壶递到狄尔森面前道:

“赶紧自己也喝点吧,听听你的喉咙都成什么样了,还不肯多喝点水。每天有那么多中暑的人,光靠你一个,照顾得过来吗?照你这个样子下去,我看没到曼德勒,你倒是快要倒下去了!”

“我没事,还忍得住。”

“放屁!你忍得住,你这身体还忍得住吗?非逼着我骂人是不是!别跟我来这一套,万一你真倒下了,还不得我派人照顾你?别给我找事啊!后面的路可还有不少呢,快点,大老爷们的磨叽什么!”

副排长是个极爽快的山东汉子,见狄尔森有推辞之意,二话不说的就将水壶硬塞进了他的手里,目光要杀人似的看着狄尔森。狄尔森微微一笑,仰头大喝了一口。沁凉的水顺着喉咙一线直下,落进了胃里,淋漓酣畅的感觉让他忍不住长叹了一声。他仿佛听见了焦灼的喉管与如火干烧似的胃在被水滋润之后发出的“呲呲”的熄火声。

副排长见状,满意的点点头,将水壶拿了回来,自己也仰头喝了一口,然后看着战士们在毒日头底下有气无力的样子,抹了抹嘴,忿忿地说道:

“这他妈什么鬼地方,真能把人给热死。老天爷怎们不直接把那帮小鬼子给晒死得了,省的咱们这帮人大老远的跑来跟着一起活受罪。”

狄尔森微微勾了勾唇角,手搭凉棚的朝前方一望,依稀看见了颇为壮观宏大佛塔的尖顶。听说只有曼德勒皇宫旁边的大佛寺里才会有如此规模的佛塔,看情况,他们离古都曼德勒已经没有多少路了。于是,他一边挥手招呼后面的队伍加快脚步,赶上行进速度,一边对副排长说道:

“我们离曼德勒大约没有多少远了,等到了驻地就好。”

“希望曼德勒的情况不会太糟糕,听说小鬼子的轰炸机前些日子已经去光临过了,恐怕那地方够呛。”

狄尔森没有再接话,很有同感的点了点头,眉头不由得紧紧地皱在了一起。的确,但凡是被鬼子轰炸机“光临”过的地方,鲜少能有一片完整的地方逃脱灭顶之灾。曼德勒,看来也是凶多吉少。

果然,没过多久,狄尔森和副排长的预感都变成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现实。四月八日,作为第六十六军前锋的新三十八师浩浩荡荡的抵达了缅甸故都曼德勒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已经不是一座曾经繁荣壮丽的五朝古都,而是一片充斥着弹坑、瓦砾、血污、尸骨,散发着恶臭的空城、废城、死城。

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除他们之外的一个活人,满眼所见的,到处是人畜的尸体、还燃烧着零星火光的废墟和袅袅冒着黑烟的土地。鼓胀胀的死尸泡在发绿的污水里,在太阳的曝晒下,发出阵阵恶臭。

有些年轻的士兵被这种直冲脑门的恶臭熏得恶心不已,蹲在路边哇哇大吐,可这边刚吐完,那边一抬头,就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硕大的红头苍蝇在尸堆里嗡嗡飞舞,浑身羽毛被滋养的油光发亮的乌鸦从这具尸体跳上那具尸体,长长的嘴喙专门啄死人的眼珠,一啄一个准,很快,那些尸体的头上就只留下一个个黑黢黢的大窟窿,甚至还有附近山林里野狼也跑进大街上叼吃尸骨,将那些尸体撕咬的支离破碎,血腥满地。

于是,越看越恶心,反胃反得更加厉害,一个个的几乎都把胃里的黄胆水都吐出来,还没能解了心头那股挥之不去的恶寒感觉。

新三十八师的师长孙立人顶着烈日,踩着被擦得乌黑锃亮的马靴,站在这片被日军铁蹄□□的几成废墟的焦土城市上,背着手,炯炯的双目仔细的从这一片片惨不忍睹的废墟上扫过,脑海中想到的是几天前特意飞赴缅甸视察的蒋委员长亲自交给他的一个任务。他目前首先要率领近万将士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上战场打仗,而是要将这座城市从废墟中拯救出来,不但要负责担负起保卫曼德勒的职责来,还要清理战场,打扫废墟,构筑工事,救灾保民。

很快,当全体将士全部驻扎在皇城内的营房中后,一张盖有曼德勒卫戍司令官孙立人中将大红印鉴的、用中英缅三国文字写成的安民告示,便在全城范围内的大街小巷内广为张贴。与此同时,全体官兵们放下了一路从中国扛来的枪支弹药,拿起了铁锹扫帚,榔头锤镐,挥汗如雨的在遍地废墟的曼德勒街头,扫街道、填弹坑,清瓦砾,埋死尸,还满街的喷洒消□□水。仿佛这群来自中国的官兵,到缅甸来,不是为打仗,而是为帮助缅甸人搞城市建设。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心的凝聚力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孙立人将军所带领的这批中国人所做的事情,都被那些躲避战火的缅甸人看在眼睛里。这些曾经见到中国军队就望风而逃的缅甸人终于开始明白,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真正区别在哪里,也终于知道,谁才是他们的真正敌人。

于是,慢慢的,当初四散逃亡躲避战火的曼德勒居民们开始回归自己的家园,开始与中国官兵们一起并肩重建这座城市,一度已经死亡的城市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的希望。曼德勒,这块在日军狰狞的威逼下瑟瑟颤抖的土地,开始镇静下来,从焦土之中苏醒过来。

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星期,曼德勒已经恢复了市容,街头巷尾也可以看见缅甸人的身影,城市交通也在陆续的疏通之中。孙立人将军治理城市的措施终于有了极大的效果,逃走的百姓们逐渐拖家带口的回归,关闭的店铺开了门,停工的工厂开了工,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厂、电厂也恢复了供水与供电,数天前还是断壁颓墙的地方,又升起了缕缕炊烟。

曼德勒城就这样,在中国人和缅甸人的共同努力下,在被日本人搅碎了平和生活的战乱中恢复了生气。这颗一度被战火毁灭过的缅甸“心脏”,又蓬勃的跳动起来,成为了混乱之中的缅甸强有力的安定力量。而孙立人和他率领的新三十八师官兵们,成为了曼德勒人们心目中的救星,英雄。

这支第六十六军的前锋部队,以其不同于往的作战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美名。这场入缅之后的“第一仗”,旗开得胜!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