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57 文中絮言

57 文中絮言(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御夫呈祥 田园闺秀 重生之八岁小地主 大神,诱拐有礼 重生之诱你上钩 女尊之草长莺飞 [红楼同人BG]红楼巧丫鬟 麻辣秘书养成记 [陆小凤]刷剑神刷爆了道袍 父子契约[重生]

写着写着文章,就时不时的会有一种感觉,可以写、想要写的东西太多,但入手的时候却没了头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就好比航行在滔滔汪洋中的小船,往西面八方望去,总是看不到陆地,找不到可以靠岸的地方。

我常有这种感觉,灵感在的时候,下笔如流水,一个下午六七个钟头,能一下子写出一万多字来。可这种酣畅的感觉一旦消失,就到了创作的瓶颈,顿时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延续下去。

按理说,写历史类爱情小说这样的情况不会很多。因为发生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故事,都是遵循着历史的前进而进行着的。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中,都发生过些什么事情,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民生,其实都是有迹可寻的。只要按照这个主题方向走,再写下与之相关的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应该比纯粹架空的文章好写的多。

可我却发现,事情其实并不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至少现在是这样感觉的。为此,我颇苦恼。

民国岁月的历史,确切来说,是我的弱项。更严格一点来划分的话,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是我向来很少关注与“染指”的区域。我实在很怕看到那段岁月,因为,那段历史实在太揪心,太让我惨不忍睹了。

如今,“报应”来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今天在写这篇与民国时代忧戚相关的故事时最大的感觉。太过庞大的信息资料向着我扑面而来,让我一时之间来不及消化,目不暇接。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一点点理清我自己到底要选取哪些信息来用,然后就是该如何将男女主角的故事嵌在其中,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最后,就是该怎样使它们融合的更好,看起来更引人入胜。

说实话,相比几年前第一次写欧洲二战的文章来说,我反而觉得自己国家的二战故事最难写,最难把握,也最让我混乱。我也是在一边写着的过程中,一边消化与理解那段历史。可即便如此,我依然感到迷茫一片。由于中国战场上的参战部队多而杂,除了正规军还有杂牌军,还有地方武装与游击队等等,光是要确认并且了解战争中各个参与抗战的部队番号、军队首长、战役名称、以及战区的更迭等等,就已经让我眼花缭乱到分不清谁是谁了。若是哪天写错了什么,弄混了什么,还要请大家及时的批评指正。

众说周知,国共对峙,1949年后的历史,被人为的割断、曲解,尘封多年,直到数十年后,两岸重要的领导人一一去世之后,一些历史的真相才渐渐的开始浮出水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正式开放当地居民来大陆探亲,冻结了四十多年的两岸关系终于开始有了松动与缓和的迹象。九十年代,大陆方面始见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述著问世,据说当时出版之后也引起不小的轰动。不过,总体上来说,这些述著如同大海之中的小浪花,即便能够在落入海中的时候溅起一两滴水花来,但很快就被其他更高更大的浪头所掩盖。

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在进步的,这点是没有人能够违背与抵抗。随着两岸间一代代领导人的更新换代,经济与文化的深入探讨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看法也在改变。走进新世纪之后,更为宽松与宽容的学术环境与政治风气的出现,伴随着强调人文历史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更多的人开始潜心研究与挖掘那段被割裂的历史,力图以更公平、更开放的心态去正确评价那段历史。

很多的述著得以出版,尽管其中有些内容还是因为牵涉到国家已故领导人等政治敏感字眼的缘故被删减,但能够出版,与公众见面,在我看来,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进步。这些书中通过大量的采访,结合史实,披露并纠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头脑中固有印象不同的版本。

们的历史之中,有太多被妖魔化的东西了。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说的非常形象也挺令人无奈。书中说:历史这东西,就好比是一个妓.女。只要谁当权了,谁就能随便的拿她来玩一把。

这是句很粗俗的话,但同时也是很正确的话。我想,所有的朋友都无法反驳吧。也正因此,我在看书的同时,常常会想到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其实,我写这个故事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让更多更多的曾经与我一样的朋友,能够在看我这篇小说的同时,知道一些历史的真相,怀念一下当年那些为国而捐躯的前辈们。我很努力的想要把自己内心的感慨结合史实写进文章里,可是写着写着,就觉得下笔好难。可能是我写作的功夫不深,所以,很难做到两者完美与平衡的结合。

写史实多了,可能会让人觉得沉闷无趣,写故事多了,又有点只顾着风花雪月,与我文章的主题脱节。因此,我常常在写着文章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写作走向成了问题,力图一点点的在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中扭转过来,但至于能不能达到我的目的,却常常并不按照我的想法来走。我越是想把这个平衡点做好,就发现要做好真的很难。

看的书越多,资料越丰富,我却更难下笔了。时隔多年,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在写第一篇爱情战争小说的时候,是否经历过这种为难的处境。我现在只想把目前这件事情做好,把这篇文章写好,即便不能写的精彩绝伦,至少也能称得上“不错”二字。

熟悉我写作风格的朋友都会发现,我很喜欢在写故事的时候写一些文中的感想。也许罗嗦,可能有朋友不喜欢看,但是,我却时时的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就好象念书的时候写读后感似的。

那时写读后感,本来年纪小,根本没什么阅历,生活感悟,都是在胡乱写着为完成任务,通篇都是套话加废话,不见几许真性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加,看书的体会与感悟就会更多,更深刻。有时看完一本好书,会忍不住掩卷长叹,或落泪不已,或心酸难耐,又或是震惊无比。这些感情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于是,我写文章的时候,也好比在感受一种虽然虚构,却也真性情的感情,常常写到情深处,也会情不自禁的落泪。

我常常借故和家中的祖辈们聊起一些民国年代的事情,我很想知道他们当年在战争年代中,有些什么样的看法与感悟。但是,非常遗憾,从他们那里,我没有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信心。因为他们都是循规蹈矩,不敢有半分行差踏错的老实人,看到哪里人多就想着要绕路走的人,日本人在租界外打仗的时候,打出的炮弹落在大世界附近,他们在家全都能够听见并且感受到那股震动。他们害怕之余,全都乖乖的呆在家里,只听其声,不见其形。

他们全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无官无职,对于革命、对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好坏,他们一概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国.民党在的时候他们怎么过日子,共.产党来了,他们还是怎么过。一直到了五十年代后期,他们才开始感到日子难过起来。因为一场场革命运动来了,冲击到了他们的生活,左右着他们的命运。

为了写这篇故事,我是很认真的下载、购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买回来之后认真的看,细细的品,默默的想,最后将我的想法经过艺术加工再写进我的故事中。我希望看我故事的朋友们,不仅仅是在看一篇有爱情的小说,同时也能看到一些历史事件,看到一些当时人们的生活画面。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朋友们也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因为其中有些真的写的非常好,不但感人,而且感性,可以提供给各位思考与反思的机会。我首先推荐的就是在大陆被禁止出版的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著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也许会有朋友在上海的很多盗版书摊上看到过这本书的盗版,只是可能大家都不会去在意这本制作粗糙的书籍。我的这本书,是去年在香港旅行的时候买的。当时买回来的时候,我发现在淘宝上也还能买到这本港版发行的书,但是,今年我再看的时候,输入几个关键字后发现,连淘宝上居然都没有了这本书的踪迹!这个结果颇为令我咋舌。其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意思,相信不用我多说,朋友们也是可以心知肚明的。

每年,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去香港自由行。不为采购化妆品,不为购买奢侈品,也不为吃喝玩乐,就只为去它那里的各个书店里看看各种新书。因此,我的旅行箱包里每次回来,采购最多的就是书,各种各样的书,当然,最多的还是在国内被禁、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的书籍。

我最爱看这种在国内目前来说还发行不了的书籍。因为这些书的内容够震撼、够刺激,也够抨击我的心灵。不管这些书的写作者写出的东西是否正确,或者看法有所偏颇,我都想要看看。因为一件事情,老听一方的说辞说是不对的,总还要听听其他人的说法与见解。至于究竟其中的对错,还是要在听取过双方的意见之后,再靠每个人自己的头脑与心去判断。

这本书的功用恰在于此。龙应台的文章风格与功力,相信凡是看过她写的其他文章的朋友都会心里有数。这是一个很有思想与见地的女作家,因此,当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尽了心力,写出了这本等于是寻找自己的根的著作时,每一个看过它的人,只要用心看过它的人,都会被深深感动,心灵深处的震撼也是无与伦比的。

推荐大家看龙应台的这本书,也是想让大家能和我一样有些共鸣与同感。若是大家觉得没有时间和耐心看书的话,还可以看看两本以图片说话的书,书名叫《国家记忆》。这本书分成两本,前几年出了一,今年五月的时候刚出了二。

书内选取的图片全部来自美国国家图书馆的几万张照片,看过这些照片的话,相信各位就能更为直观的了解到那段战争岁月的历史。在那些真实的镜头里,你可以看见无数中国人即便在最艰难、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笑得很灿烂的面对镜头,依然可以高高举起他们的大拇指,对着镜头表现出抗战的坚定决心。无数个普通人的淳朴的笑容,最是让我感动。其实,中国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真的是非常善良与单纯的,总是叫我这个几十年后的年轻后辈感到汗颜无比。

所有的照片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由美国通信兵部队的士兵在中缅印战场上拍摄的。感谢那些记录下当年那段历史的美国通信兵吧,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拍摄,无数的中国人,即我们这些后人,是根本无法得知并且想象我们的祖辈们,是在怎样严苛的环境下坚持抗日的。真心感谢他们,为今天所有研究那段历史的人们提供了多么珍贵的影像资料。

那应该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相处的一段蜜月期吧。美国士兵与中国士兵,美国士兵与中国农民,美国士兵与中国孩子……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画面,表露出来的信息都在告诉我们,这些曾经在很长一段年月里,被抨击成“美帝”的洋鬼子们,其实也是帮助过我们中国人的“朋友”!确切的来说,当年若不是美国人提供的武器装备,哪怕是国,民党的正规军,也不一定有像样的武器去与穷凶极恶的小日本打仗。

即便老美们提供武器的目的本就不是出于好意,也不是为了支持中国人抗战,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抹煞他们当年的确结结实实的帮助了我们一把,也有许多的美国士兵战死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过,不能饰非,功,也不能抹煞。这一点很重要。

今年,若是有机会有时间的话,我想去台湾的土地上随便走走,看一看这个神奇而又有些神秘的地方。我最想要去的地方,除了台北故宫、诚品书店外,最想要看看的就是留有老蒋痕迹的地方。

我的母亲祖籍宁波,因此,我的身上也是流着半个宁波人的血液。宁波与奉化的实际距离并不遥远,今天的奉化早就被归在了宁波市辖的大行政区内了。作为老蒋的半个同乡,若是我是个男儿身,当年参军的话,搞不好就是属于老蒋的浙江嫡系部队。

因此,假如今年我有机会去台湾的话,看看这位终身都回不了家、客死他乡的半个同乡,在他的陵前或是纪念堂前发发感慨,说上一两句不太正宗的宁波话给九泉之下的他听一听,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吧。

话说到这里,已是赘述千言了。希望我的絮叨,和漫无目的的胡言乱语不会影像了大家看文的心情。一个人写故事是寂寞的,需要长足的耐心和信心。但是,只要有了大家的支持与鼓励,这条孤独的道路,也会变得多彩起来。我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谢谢你们。真心感谢。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